- 年份
- 2024(4256)
- 2023(6500)
- 2022(5753)
- 2021(5435)
- 2020(4588)
- 2019(10546)
- 2018(10726)
- 2017(20573)
- 2016(11304)
- 2015(12476)
- 2014(12023)
- 2013(11421)
- 2012(9818)
- 2011(8910)
- 2010(9079)
- 2009(8573)
- 2008(7933)
- 2007(6708)
- 2006(5699)
- 2005(4872)
- 学科
- 济(43593)
- 经济(43557)
- 管理(29399)
- 业(26035)
- 方法(24071)
- 企(22431)
- 企业(22431)
- 数学(22141)
- 数学方法(21604)
- 农(11606)
- 中国(9773)
- 理论(9146)
- 贸(9039)
- 贸易(9033)
- 易(8819)
- 业经(8637)
- 财(8575)
- 学(6850)
- 农业(6398)
- 制(6342)
- 地方(6227)
- 教学(5841)
- 银(5823)
- 银行(5821)
- 融(5684)
- 金融(5683)
- 务(5618)
- 财务(5583)
- 财务管理(5573)
- 行(5558)
- 机构
- 学院(146312)
- 大学(141984)
- 济(57941)
- 管理(57019)
- 经济(56674)
- 理学(49828)
- 理学院(49377)
- 管理学(47981)
- 管理学院(47753)
- 研究(43261)
- 中国(34453)
- 京(28622)
- 科学(26440)
- 财(25845)
- 农(21195)
- 中心(21156)
- 所(21061)
- 业大(21019)
- 江(20946)
- 财经(20911)
- 研究所(19031)
- 经(19018)
- 范(17753)
- 经济学(17676)
- 北京(17642)
- 师范(17562)
- 州(17318)
- 技术(16985)
- 农业(16766)
- 经济学院(15957)
- 基金
- 项目(99281)
- 科学(78274)
- 研究(72360)
- 基金(71351)
- 家(61609)
- 国家(61173)
- 科学基金(53375)
- 社会(44687)
- 社会科(42551)
- 社会科学(42541)
- 省(40486)
- 基金项目(36802)
- 自然(35601)
- 教育(35521)
- 自然科(34883)
- 自然科学(34878)
- 自然科学基金(34207)
- 划(33499)
- 资助(31144)
- 编号(31022)
- 成果(23653)
- 重点(22489)
- 创(21323)
- 部(21221)
- 课题(21220)
- 发(20652)
- 创新(19813)
- 科研(19203)
- 大学(18908)
- 项目编号(18782)
共检索到207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兵 潘新合 常旭华
文章建立了一种通货膨胀下采购价时变的非立即变质物品EOQ模型。数值算例和主要参数灵敏度分析显示,初始采购价和价格增长因子对订购策略和各项成本影响较大;变质率和资金贴现率对订购策略和各项成本有一定影响;保质期的影响较小。企业在制定采购策略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采购价时变 非立即变质 EOQ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乐一 杨依筠
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在流动性过剩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缓慢上升的物价水平与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运用TVP-SV-VAR模型,探讨了1995—2019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高货币供给与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早期可以归因于货币化过程,中期主要是因为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后期资本市场在与消费品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吸收流动性的优势地位,挤压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空间,造成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为优化货币政策、减缓资产价格上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将稳定资产价格列入货币政策目标。同时,还应当全面促进消费,引导流动性从资本市场转向消费品市场。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通货膨胀 资产价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占风 陈妤
货币流动性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货币的变现能力和经济货币化程度两个方面衡量货币流动性,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建立时变参数模型,研究货币流动性变化对物价的影响,并用状态变量衡量流动性以外的因素对物价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流动性越大,消费价格指数越高;货币的变现能力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期;影响消费价格指数的综合变量与预期变量的调查数据相关性较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素芹
通货膨胀成为目前我国经济中一个显著问题,因此研究我国通货膨胀趋势的决定因素成为必要,中国通货膨胀长期走势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四个,其中代表货币因素的M2和代表国外输入型因素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上升,而劳动力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在长期中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总体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展
本文在广义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框架下,应用灵活的包含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模型(TVP-SV)分析了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测。实证结果与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发现,TVP-SV模型能够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拟合并显著的改善通货膨胀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
通货膨胀 TVP-SV模型 菲利普斯曲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怀清
作为判断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的先行指标,NAIRU在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讨论中经常被提及、关注,其基础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城乡劳动力市场结构有着不同于西方劳动力结构的特性。由此,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联系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暗含的逻辑存在一定的差异,NAIRU作为判断中国通货膨胀率趋势的先行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NAIRU 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毛泽盛 罗良红
本文采用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资产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是否会产生影响以及不同变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同时,研究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资产价格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无显著变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股票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工业增加值等变量的变动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放大,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有所提高。因此,政府在使用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时,需要密切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完善货币政策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同 王寅初
我们利用1994年版的中国多部门发展分析模型(MUlti-sectors De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for China——MUDAN)进行了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定量分析:一是假定仅有一个部门价格变动,计算其他部门价格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幅度;二是计算1994年国家对粮食、棉花、煤炭、电力、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其他部门价格以及居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泽龙
本文利用2007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产生正向影响,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产生负向影响;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敏感程度要高于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的敏感程度;在宏观经济受到外在冲击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而在宏观经济较为稳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孟泽龙
本文利用2007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产生正向影响,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产生负向影响;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敏感程度要高于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的敏感程度;在宏观经济受到外在冲击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而在宏观经济较为稳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沈悦 申建文
以实体经济的部门瓶颈制约模型、货币视角的资产市场均衡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状态空间时变参数模型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业部门瓶颈制约明显,产品供给弹性低,当需求短期内增加,农业劳动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特征明显;同时,当货币流动性出现过剩,充足的流动性会将结构性通货膨胀推向更高水平,国内货币流动性、外汇储备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
结构性通货膨胀 部门瓶颈制约 货币流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磊
通货膨胀预测对于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通货膨胀预测机制,系统的、全面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和方法也相对匮乏,造成中央银行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时缺乏直接依据。针对这一现状,采用LSTAR模型刻画了我国通货膨胀非线性动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无限制VAR模型、LSTAR模型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模型)的预测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加入国际原油价格指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贷款规模变量的BVAR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并且模型的解释力较强,能够较好地预测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百胜
物价水平居高不下是我国政府和广大居民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调控货币数量和名义利率水平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两大举措。一部分投资者只能参与产品交易,而另一部分投资者既可以参与产品交易,也可参与债券交易,且存在速度冲击,交易者初始禀赋是同一的条件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购买债券会降低利率水平;在速度冲击是独立同分布的情况下,速度冲击对货币增长率的影响是暂时性的。
关键词:
利率 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 泰勒规则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曼君 刘梦雨
准确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都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利用当期通货膨胀率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只能对下一期产生作用。这就需要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做出预测。央行可以根据通胀预测值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形势,减少货币政策时滞性带来的效果偏差,使宏观调控更加准确到位,最终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选取单变量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VAR和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三类模型,利用我国1997年到2013年的季度数据对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并根据均方根误差RMSE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出适合我国的通胀预测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凌茹 文桥
文章采用分析师预测数据计量普通剩余收益模型及通货膨胀调整剩余收益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估值模型结果与股票价格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通剩余收益模型估值对股价存在低估问题;通胀调整的剩余收益模型估值对股价存在高估问题;包含普通剩余收益模型估值与通胀调整的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模型解释力度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