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3)
2023(5928)
2022(4886)
2021(4178)
2020(3495)
2019(7845)
2018(7553)
2017(14588)
2016(7792)
2015(8861)
2014(8729)
2013(8986)
2012(8953)
2011(8477)
2010(8581)
2009(8201)
2008(7934)
2007(7147)
2006(6784)
2005(6486)
作者
(25939)
(21782)
(21701)
(20722)
(14175)
(10385)
(9777)
(8521)
(8466)
(7802)
(7794)
(7392)
(7215)
(7192)
(7124)
(6901)
(6522)
(6450)
(6338)
(5888)
(5680)
(5511)
(5484)
(5154)
(5114)
(4914)
(4838)
(4475)
(4460)
(4254)
学科
(60275)
经济(60234)
管理(20342)
方法(18642)
数学(16797)
数学方法(16698)
地方(15449)
(15256)
(12260)
企业(12260)
地方经济(11858)
(11702)
中国(11513)
业经(9297)
(8290)
(7914)
(7892)
金融(7892)
(7267)
(7226)
贸易(7220)
(6938)
经济学(6857)
(6674)
环境(6661)
银行(6652)
(6499)
(6162)
(5859)
理论(5753)
机构
大学(127456)
学院(125116)
(65732)
经济(64568)
研究(52934)
管理(40864)
中国(40785)
理学(34180)
理学院(33739)
管理学(33134)
管理学院(32920)
科学(30635)
(28219)
(28218)
(27324)
研究所(25357)
经济学(22807)
中心(22503)
(22387)
财经(22057)
经济学院(20158)
(20034)
(19405)
(18678)
业大(17757)
北京(17756)
农业(17680)
科学院(16444)
财经大学(16387)
(15475)
基金
项目(76803)
科学(59780)
基金(57184)
研究(52037)
(51459)
国家(51100)
科学基金(42225)
社会(35429)
社会科(33644)
社会科学(33633)
基金项目(28705)
(28311)
自然(27027)
自然科(26391)
自然科学(26377)
自然科学基金(25926)
资助(25355)
(24380)
教育(22919)
重点(18101)
编号(17979)
(17973)
(17232)
国家社会(15644)
成果(15093)
(15069)
经济(14941)
(14896)
教育部(14683)
科研(14629)
期刊
(80485)
经济(80485)
研究(45275)
中国(25623)
学报(22413)
(21115)
(19969)
科学(19743)
管理(18233)
大学(16848)
(16710)
金融(16710)
学学(16295)
经济研究(14948)
农业(13195)
财经(12971)
(11390)
技术(10538)
问题(10160)
业经(8955)
(8460)
国际(8292)
世界(8193)
技术经济(8065)
教育(7971)
统计(7509)
(6829)
经济问题(6242)
经济管理(6212)
(5991)
共检索到208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寅  张广现  
从近四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当前的供大于求的矛盾不仅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自然恢复平衡,而且很难通过政府增加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来消除,走出通货紧缩困境的根本途径还是体制改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超  王聪  
9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后不久,我国发生日趋严重的通货紧缩和内需不足问题。这除受当时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某些失误。笔者认为,为尽快打破“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的恶性循环,政府不能指望依靠单一经济政策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推行适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免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其他社会政策,并与必要的经济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对付通货紧缩和用于景气调整。只要这种政策体系设计优良,并得以有效落实,将有助于政府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改善国民的经济预期,刺激消费与投资,增加劳动就业,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一些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宏观对策研究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文章对近年来中国物价水平下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试图根据经济理论和可利用的经验数据说明 ,1 996— 1 999年的物价水平下降 ,主要是由于“信贷萎缩”、需求增长率下降所引起的 ,伴随着投资增长率的下降 ,属于典型意义上的通货紧缩 ;而 2 0 0 1年以来出现的物价下降、投资增长率提高的现象 ,需要用生产率提高、成本下降的因素来加以解释 ,属于“有效降价” ,与西方经济在 1 8— 1 9世纪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低物价、高增长具有相似之处。文章还对相应的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晓雷  
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性质已开始发生变化,市场需求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消费结构高级化的带动,而不是靠需求数量的低水平扩张来牵动。在这一宏观经济态势中,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的市场需求导向,经济活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根据中国经济的现状,应当主要参照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加大制度变革力度(主要是产权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以摆脱经济疲软,并使国民经济走出粗放增长的恶性循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群刚  胡鞍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国强  王春雷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 ,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 ,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 ,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 :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明  
超量货币供应下宏观经济稳定的实证分析●黄明[博士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西安710061]贷款限额管理是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总量控制的一项强有力的计划调控手段。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和市场间接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才玖  
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霞辉  
本文分析资产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是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经济运行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警示 ;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鲁军  
资本流入对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该文以智利为例,分析了它在1991~1998年期间对资本流入的管理及其对实际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最后,该文讨论了中国资本流入的现状,指出要解决我国对外经济不平衡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一揽子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1994年,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标志,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又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外汇体制改革也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够被直接感觉到的是,外汇储备的动态变化对国内货币供应从而物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更进一步的影响是,人民币同外汇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了更多和更紧密的联系。如果说,中国的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