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
- 2023(2045)
- 2022(1580)
- 2021(1751)
- 2020(1220)
- 2019(3021)
- 2018(3186)
- 2017(4036)
- 2016(3504)
- 2015(4019)
- 2014(4236)
- 2013(3289)
- 2012(3050)
- 2011(2936)
- 2010(3144)
- 2009(2451)
- 2008(2335)
- 2007(2221)
- 2006(2080)
- 2005(2011)
- 学科
- 教育(18204)
- 中国(8313)
- 教学(5373)
- 理论(5283)
- 学(3411)
- 革(3178)
- 改革(3133)
- 发(3075)
- 思想(3048)
- 发展(3045)
- 高等(3024)
- 展(2923)
- 政治(2906)
- 研究(2855)
- 思想政治(2798)
- 政治教育(2798)
- 治教(2798)
- 德育(2778)
- 教育改革(2771)
- 学校(2480)
- 管理(2470)
- 学法(2413)
- 教学法(2413)
- 生(2217)
- 教育学(2195)
- 计算(2185)
- 算机(2173)
- 计算机(2173)
- 机化(2154)
- 计算机化(2154)
- 机构
- 大学(39642)
- 学院(34661)
- 教育(25092)
- 范(16863)
- 师范(16835)
- 研究(16354)
- 师范大学(14221)
- 京(10464)
- 职业(10074)
- 教育学(9783)
- 科学(8875)
- 技术(8687)
- 所(7895)
- 北京(7732)
- 研究所(7217)
- 教育学院(7156)
- 江(6931)
- 职业技术(6890)
- 院(5917)
- 中心(5913)
- 管理(5747)
- 技术学院(5733)
- 州(5260)
- 教育科(5168)
- 教育科学(5131)
- 济(4960)
- 研究院(4930)
- 中国(4904)
- 理学(4800)
- 理学院(4593)
共检索到64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鲁洁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概念和举措,它的提出和实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也正是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世纪之交的今天,人们探讨大学的通识教育时,必然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大学通识教育的现时代意义是什么?时代赋予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建业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存在急功近利的误区,从而造成了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可从语文陶冶性教学的生命意识陶冶教育入手,探讨语文陶冶性教学在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语文陶冶性教学 高职院校 生命意识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章开沅
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章开沅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关心的热点。关于通识教育,1988年秋天我在索菲亚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演讲曾有所阐述,现摘录数段如下;“此次会议的主题是:‘20世纪的大学──发展、问题、前景及预测’,我只就一个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向平
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不满足于高技能目标下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将改革的目光转向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素质"提升的层面。高职界关于素质培养的讨论与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在通识教育以及通识类课程建设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但长期强调专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风气延续至今,要创设一种全新的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职教新模式并非易事,就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及其通识课程改革来说,就面临着诸多困难,改革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静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在通识教育大环境下,彻悟通识教育的主旨,锻铸学生人格,使通识教育内容融进大学生品行、能力、情感的综合塑造和提升的过程之中。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人格生成 大学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通识在本体论与认识论层面 ,是对常识、对科学的超越 ,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层面 ,通识是对人的生命本然、终极目的与理想等意义世界的观照。在物质化与科技化的今天 ,人类需要特别关注通识。然而 ,达至通识之境并非自然自发过程 ,而是一个自为自觉过程。人类的通识 ,需要教育的参与、引导、培育和建构
关键词:
通识 价值 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林凌
德语Zucht(训育)原指人对动植物的培育或培植,后来发展成为德国普通教育学中关于德育活动的重要概念。在教育学语境中,Zucht(训育)最初与Disziplin(纪律)同义,指的是对儿童的训诫或纪律约束。但在19世纪上半叶经过赫尔巴特和施莱尔马赫等人的发展,纪律约束或训诫的内涵逐渐从训育中分离出来。训育从一项消极的、不以教化为目的措施转变为一项具有积极教化意义的措施,其行动方式也从纯粹的纪律约束发展为持续深入的精神陶冶,旨在促进学生的德行发展。训育与纪律相互分离的背后是师生间主体关系的变革。新型师生关系是康德伦理学精神在教育学领域的表现,它在教育互动中被强调为一种人作为其"自身目的"而得到相互承认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关键词:
训育 纪律约束 精神陶冶 教化 赫尔巴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雁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文化 美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贡福海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质量也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通识教育改革中存在着四"惑":未确定相应的地位、未形成独立的体系、未建立必要的制度、未采取合适的教法。解决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变"惑"为"通"则需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健全保障制度、改革教学方式等措施,促进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又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英国的纽曼,都倡导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注重培养一种探索求知与优雅高尚的心智。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教育日益承担起为社会和经济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专业化的教育(specialized educa- tion)遂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总体性特征。在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工业和经济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美国这种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实践,有识之士在19世纪初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思想,借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从20世纪中叶以来,通识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在美国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姚中秋
孔子创立开放的、平等的教育体系,以养成君子,塑造和维护优良社会秩序。现代中国教育体系与此传统断裂,其根本特征是道德和文化的虚无主义,仅致力于传授技术性知识,而未能传承文明,养成君子。今日中国教育当具有文化自觉,大学通识教育当弥补技术性知识传授体系之不足,以传承文明、养成君子作为目标。为此,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当以中国经典研读为中心。如此大学教育,方能养成君子,以塑造良好社会秩序,并承担中国之世界历史责任。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文明复兴 中国经典 君子养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光才
通识教育正在成为我国众多高校本科教育改革中不断趋热的话题,在此语境中,我们有必要立足事实层面的观察,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整体状况形成相关理性的认识。通识教育体现了美国本科教育特色,但它并不是国际通行的模式;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多种模式,表现为丰富多样性与差异化的特征;通识教育理念与践行之间总难免存在落差,效果因人而异,宽泛与专深之间始终存在无法消除的张力。在借鉴美国经验过程中,我国高校需要探索适切自身办学传统与学科专业资源条件的通识教育模式,采取理性与务实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
本科教育 通识教育 博雅教育 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在《北京教育》(高教)2007年第7/8期撰文指出,在大学开展通识教育,要充分估计到困难和问题。第一个难题是,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能不能跟上这个时代。大学究竟应当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每一位教授、每一位院长、每一位校领导要经常问问自己。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