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8)
2023(13065)
2022(10817)
2021(10364)
2020(8596)
2019(19462)
2018(19731)
2017(36621)
2016(20889)
2015(23415)
2014(23368)
2013(21685)
2012(19552)
2011(17908)
2010(18622)
2009(17355)
2008(16755)
2007(15343)
2006(13541)
2005(12533)
作者
(55590)
(45961)
(45745)
(44088)
(29196)
(21968)
(20926)
(17697)
(17680)
(16656)
(15583)
(15566)
(14806)
(14733)
(14422)
(14235)
(13806)
(13706)
(13501)
(13070)
(11812)
(11427)
(11231)
(10734)
(10433)
(10412)
(10210)
(10186)
(9306)
(9122)
学科
(69290)
经济(69187)
管理(58142)
(50398)
(43451)
企业(43451)
方法(29203)
中国(24911)
数学(24827)
数学方法(24202)
教育(22935)
(20300)
(19812)
(19489)
理论(19151)
(17267)
业经(16638)
(14926)
教学(13267)
(12906)
银行(12887)
(12338)
农业(12142)
(12033)
技术(12029)
(12005)
金融(11996)
财务(11965)
财务管理(11936)
(11766)
机构
大学(282591)
学院(281014)
(102151)
经济(99528)
管理(99479)
研究(93618)
理学(84622)
理学院(83624)
管理学(81628)
管理学院(81087)
中国(66784)
(60790)
科学(55583)
(53099)
(46502)
(46287)
师范(45901)
(45219)
中心(41803)
研究所(41776)
(40942)
财经(40785)
教育(39102)
北京(38850)
业大(37729)
师范大学(36789)
(36659)
(35861)
技术(35404)
(33797)
基金
项目(179066)
科学(141637)
研究(140235)
基金(124634)
(107047)
国家(105997)
科学基金(90742)
社会(85456)
社会科(80619)
社会科学(80602)
教育(73420)
(72994)
基金项目(63595)
(62329)
编号(60936)
自然(56059)
自然科(54787)
自然科学(54774)
自然科学基金(53753)
成果(53318)
资助(51626)
课题(46166)
重点(41962)
(40677)
(38671)
(38629)
(37640)
(37359)
项目编号(37301)
(36413)
期刊
(118597)
经济(118597)
研究(93897)
教育(68531)
中国(68256)
(43735)
学报(41571)
管理(38792)
(38625)
科学(37271)
大学(33417)
技术(30490)
学学(29755)
农业(25751)
(24169)
金融(24169)
财经(21398)
业经(20410)
职业(19470)
经济研究(18745)
(18475)
问题(14732)
图书(14007)
(13841)
论坛(13841)
(13634)
统计(13074)
(12944)
技术教育(12614)
职业技术(12614)
共检索到436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智勇  
教育经济学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运用,研究教育模式的选取、教育供求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效应,人力资本的开发是其核心命题.其中采取何种教育发展战略、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金运用于恰当的教育部门和层次,以使教育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无疑是其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本文试就高等教育这一层次,探讨选取教育模式的一个方面: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与职业教育(proffessional education)的权衡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车明朝  
"平桥模式"在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史中,将会留下浓重的一笔。这是记者参观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后的第一感想。平桥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创办于2011年10月,它将原属于教育部门管辖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就业服务等职能整合在一起。它的创办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的真正结合。在记者看来,"平桥模式"犹如掀开中国改革序幕的"小岗村",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将会拥有"宣言"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章锐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分别解读"通专"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融合发展的基本目标,并从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通识教学与专业教学、博雅育人与专业育人三个方面对两者的实践博弈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亟须从深化、优化、细化、强化四个层面予以加强,力促"通专"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振宇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高职领域引入通识教育,既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这一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组多层面、多维度的伴生概念。二者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也应该从教育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三个层面去解释和定位。二者的辩证有机统一要依靠以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又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英国的纽曼,都倡导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注重培养一种探索求知与优雅高尚的心智。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教育日益承担起为社会和经济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专业化的教育(specialized educa- tion)遂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总体性特征。在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工业和经济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美国这种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实践,有识之士在19世纪初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思想,借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从20世纪中叶以来,通识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在美国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季诚钧  
现代的大学教育,起源于12世纪的中世纪大学。那时科学文化尚未从人文文化中分离出来,科学还没有走上分化之路,大学教育十分强调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教育。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逐步形成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科学研究”等特征与传统,保留至今。而未经门类化和专业化的综合教育这一传统却因不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被工业社会所抛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高教改革如何与经济改革想相协调,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协调模式的剖析和对我国实际的分析,探讨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应采取什么样的协调模式,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本研究将尝试性地从教育哲学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等视角探究通专结合的合理性。本文的分析框架是 :首先 ,根据教育哲学中关于教育目的、内容及培养模式的选择最终取决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二因素的基本原理 ,将分别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对其必然性进行哲学分析 ;其次 ,本文还将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及要求 ,进一步说明“通专结合”在未来社会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最后 ,给出本研究简短结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俊生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于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按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为四种类型:以自然科学为主,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面向文化传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型的科学类别,特别是作为应用类型的财政科学,应顺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探索协同创新模式过程中,为政府改革财税体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性、技术性的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平  
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博与专的关系。通识教育源自美国,其人文精神和全方面培养人的理念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给我们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观念以启迪,在应对教育全球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2015年5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暨全国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2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瞿振元会长等众多嘉宾做了关于素质教育的精彩报告,启发我们就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思考。第一,素质教育及其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自1980年代以来,"素质"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核心词汇,在周远清、杨叔子、张岂之等前辈的推动下,在大学实施的素质教育"一呼而起,久盛不衰",大大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勤勇  
本文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独特的“立体式管理体制”,其实质包括三个要素 :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分权——制衡”和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立体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概念的提出 ,有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所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学铭  荀烨  李锡栋  
分析了新体制下平战时战区陆军战役级物资配送和战术级物资配送保障体系运行机制;分析了新体制下战区陆军主要采用的三种军用物资配送保障模式,即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军地联合配送保障及共同配送保障模式;归纳了目前战区陆军配送保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学铭  荀烨  
阐述了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与配送保障网络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平时和战时的战区陆军物资保障需求,提出了四种适合新体制下战区陆军部队的配送保障模式:自主配送保障模式、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军地联合配送保障模式和共同配送保障模式;以战区陆军物资保障需求为牵引、配送保障模式为基础,构建并研究了三种适合战区陆军部队的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结构模式:采用送奶路线(Milk Run)的直送网络结构模式、多物流枢纽节点的LD-CED网络结构模式和通过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祝家麟  陈德敏  
一、引言通识教育(General Eduation)自从其诞生以来,就一直与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出矛盾冲突与互动发展的特征。在工业革命后,古典人文教育在与科技教育的冲突之中日益封闭、对立,出现了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通识教育逐渐被专业教育所压倒,甚至被忽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学专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又专又全,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人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目标本身的调适过程表明,人类必须同时发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事实上,从通识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