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5)
2023(4283)
2022(3265)
2021(3428)
2020(2555)
2019(5931)
2018(5975)
2017(8921)
2016(6523)
2015(7793)
2014(8035)
2013(6722)
2012(6286)
2011(5589)
2010(6114)
2009(4958)
2008(4671)
2007(4502)
2006(3895)
2005(3740)
作者
(13676)
(11285)
(11130)
(11057)
(6967)
(5402)
(5248)
(4508)
(4309)
(4226)
(3813)
(3745)
(3630)
(3551)
(3531)
(3522)
(3499)
(3386)
(3269)
(3210)
(3138)
(2992)
(2864)
(2646)
(2613)
(2608)
(2566)
(2473)
(2401)
(2344)
学科
教育(21050)
中国(12606)
(10937)
管理(10278)
财政(9821)
教学(9202)
(8843)
经济(8831)
理论(8304)
(8242)
(4981)
研究(4895)
学校(4876)
政治(4871)
学法(4843)
教学法(4843)
思想(4799)
(4680)
思想政治(4471)
政治教育(4471)
治教(4471)
德育(4441)
学理(3999)
学理论(3999)
(3964)
(3944)
(3745)
发展(3699)
(3574)
改革(3546)
机构
大学(77390)
学院(69663)
教育(30210)
研究(27151)
(23711)
师范(23634)
师范大学(19303)
(17977)
(17039)
经济(16269)
管理(15617)
(15267)
科学(15026)
职业(14558)
技术(13404)
(13279)
(13042)
理学(12947)
理学院(12656)
中国(12648)
北京(12569)
管理学(12095)
管理学院(11938)
教育学(11652)
研究所(11564)
中心(10730)
(10282)
职业技术(10138)
(9750)
技术学院(9115)
基金
研究(41608)
项目(40588)
科学(32194)
教育(30624)
基金(22588)
成果(22162)
社会(21394)
编号(21168)
社会科(19788)
社会科学(19782)
课题(19492)
(18499)
(17711)
(17556)
(17308)
国家(17199)
科学基金(13882)
规划(13416)
项目编号(12848)
研究成果(12474)
(12444)
(12183)
年度(11043)
重点(10982)
(10913)
(10909)
(10877)
阶段(10853)
(10786)
基金项目(10585)
期刊
教育(57630)
研究(37444)
中国(31592)
(19724)
经济(19724)
职业(14099)
(13901)
技术(11341)
技术教育(8736)
职业技术(8736)
职业技术教育(8736)
学报(8589)
大学(8578)
高等(8086)
图书(7052)
高等教育(6889)
成人(6878)
成人教育(6878)
(6261)
论坛(6261)
管理(5815)
科学(5724)
书馆(5397)
图书馆(5397)
(5327)
(5283)
财政(5283)
学学(5151)
(5131)
财经(5044)
共检索到128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威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的目标是立德树人,教学内容主要从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本文探讨通识教育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以及对于深化课程思政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书臣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通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的一个热议话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不仅影响了我们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也模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明确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山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学风是高等学校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并被学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外部变现形式为一定的治学精神、治学原则和治学态度,并对处于环境中的个体产生影响的一种氛围。由201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吕开东、张彬编著《高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一书,该书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构建一流的校园文化软环境出发,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验证和积累的先进的理论、新颖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有效地途径、合理的手段等理论成果和先进经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常斐  
港台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大陆高职院校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提供借鉴。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其应以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切入点,统筹规划通识课程资源,明确区分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注重课程质量,采用多种方式实施通识课程考核。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贡福海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质量也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当前我国通识教育改革中存在着四"惑":未确定相应的地位、未形成独立的体系、未建立必要的制度、未采取合适的教法。解决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变"惑"为"通"则需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健全保障制度、改革教学方式等措施,促进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世伟  
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必须使该课程在结构体系上具有价值性,在教学体系中(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要具有科学性。为此,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通识课进行价值结构与科学性的有效研究。前者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颉  钟启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彬彬  闫靖  戴杨杨  
课程思政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要把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探究了以作者所在学院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通识课《管理学基础》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给予了深度探索和践行,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又达到该门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映  
与专业教育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全面具体地把握通识教育的特征。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内容结构不合理,课程构成"拼盘"化,过于强调知识化,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等问题,必须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进行改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珺  
中美高校课程体系差异主要体现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校的实践证明,通识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维思维模式和研究能力方面都有着诸多裨益。文章通过对美国几所著名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并与我国著名高校进行对比,认为我国一些著名高校虽然进行了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但还远不成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  边娇  
通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中西方文化中的通识教育思想都比较古老。由西方学者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在通识教育中增加了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大学生成为人文与科学素养较高的人。由李佳撰写的《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一书,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之下,作者在已有通识教育课程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考察了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大为  何兰英  
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是现代大学本科课程的两大支柱。本文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尤其是近年来的讨论为线索,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为参考,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与制度进行考察,试图为中国高校本科教育提供更为全面与细致的美国高校经验的认识与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权  
文章阐述了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心偏移、链条断裂、位置缺失等误区,并围绕高质量推进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把准课堂的教授方式和时机、完善教学的评价制度和机制等对策与建议,以推动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培养政治素质合格、专业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怀如  袁怡圃  曾丽莉  
论文在分析高校环境教育中公众参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市环境教育实践与研究案例,提出了拓展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渠道和深化环保考察实践研究活动是促进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爽  
2006年10月,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工作小组初步报告》出台。本文概述了与该报告相关的通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并对该报告作出了评价,指出国际化是此次改革的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