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2)
2022(38)
2021(37)
2019(51)
2018(66)
2017(165)
2016(93)
2015(113)
2014(167)
2013(211)
2012(254)
2011(328)
2010(183)
2009(141)
2008(241)
2007(76)
2006(58)
2005(58)
2004(49)
2003(25)
作者
(383)
(293)
(281)
(273)
(200)
(122)
(119)
(116)
(111)
(106)
(102)
(100)
(99)
(96)
(95)
(92)
(92)
(87)
(84)
(79)
(71)
(70)
(69)
(69)
(68)
(65)
(65)
(65)
(65)
(61)
学科
(1034)
经济(1034)
方法(856)
数学(854)
数学方法(854)
管理(136)
(104)
理论(94)
中国(85)
(83)
金融(83)
物价(79)
(79)
银行(79)
(78)
(74)
(68)
(68)
货币(68)
及其(65)
市场(62)
(53)
产品(52)
(52)
企业(52)
政策(49)
世界(48)
国民(47)
经济管理(47)
财政(47)
机构
大学(2042)
学院(1916)
(1322)
经济(1312)
研究(844)
中国(831)
(699)
(588)
金融(586)
管理(567)
财经(559)
经济学(542)
(508)
经济学院(499)
人民(463)
理学(451)
理学院(447)
国人(441)
管理学(441)
(441)
中国人(439)
管理学院(439)
财经大学(437)
中国人民(436)
银行(432)
中心(404)
(394)
(382)
金融学(369)
金融学院(356)
基金
项目(1094)
基金(900)
科学(856)
(730)
国家(729)
研究(722)
科学基金(622)
资助(592)
社会(568)
社会科(556)
社会科学(556)
基金项目(449)
教育(438)
(369)
教育部(360)
自然(358)
自然科(353)
自然科学(353)
自然科学基金(349)
人文(317)
(309)
(283)
重点(281)
社科(272)
大学(265)
国家社会(262)
中国(257)
(247)
经济(245)
科研(241)
期刊
(1245)
经济(1245)
研究(1025)
(716)
金融(716)
(559)
财经(384)
(320)
经济研究(314)
管理(271)
统计(246)
学报(212)
理论(197)
中国(196)
科学(180)
大学(177)
学学(176)
问题(170)
决策(163)
(163)
世界(157)
实践(157)
(157)
(156)
价格(143)
国际(141)
经济学(139)
技术(129)
技术经济(122)
(111)
共检索到3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捷  陈予  
预期因素被理论界认为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人们必须掌握通货膨胀的内在成因。因此,文章以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两个调查数据代替通胀预期指标,建立截距和斜率同时变动的虚拟变量模型,分别研究紧缩和扩张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企业家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房价、医疗费用等重要生活支出在消费者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不能很好的衡量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  马文涛  王彬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度我国的季度通胀预期,并运用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发现:时变通胀目标和学习机制能增强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刻画程度,对主要宏观变量提供较好的预测;模型测度的通胀预期较好反映1992年以来实际通胀的变化,具有迟缓性、自我实现性、平稳化和近理性特征,同时,比统计调查法、状态空间模型、SVAR模型和马尔科夫范式转换模型等传统方法的通胀预测能力和测度稳健性更强。本文所揭示的学习机制为中央银行的通胀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央银行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构造通胀预期形成的名义瞄,积极向公众宣示坚定的反通胀立场,以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锐夫  李远航  黄明皓  
通胀预期虽然只是一种心理行为,但它会影响到经济主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实质性影响,中央银行必须对其加以高度关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滞胀"局面,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其中"公众对通胀的预期"这一理论开始受到重视并得以快速发展。目前,通胀预期理论已逐渐替代货币数量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微亮  史青青  
过度投资引起的对冲性融资到投机性融资到庞氏融资的正反馈,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表现更为突出2010年下半年以来,CPI同比持续走高,今年7月份达6.5%,创37个月以来的新高。在通胀成因上,大量学者及专家一般认为"货币超发、结构性通胀压力以及国外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工资上涨"等因素是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并且将"货币超发"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就是央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将货币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东京  
先声明,笔者作此文并非秋后算账,更无意主张追究谁的责任。本文的重点,是要对通胀的发生机理做分析。最近消费物价连续下行,人心趋稳,这时候讨论通胀恰逢其时,若能把通胀的真实原因弄清楚,正本清源,不仅可校正视听,还可避免当下某些错误观点以讹传讹再误导政府今后的决策。中国近两年的通胀,据有关专家称是由农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徐高  高善文  缪延亮  
2021年7月15日,《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全球通胀何去何从"研讨会。短期来看,政策强刺激推动美国通胀走高,供需错配加大结构性压力,服务性价格上涨在更大范围疫情解封推动下值得关注。在外需热、内需冷、供给限的情况下,中国通胀的压力主要表现在生产端,猪价走低抑制国内CPI通胀水平。中长期来看,反不平等思潮的崛起、供应链的扰动、碳中和的压力仍然存在,在两三年时间内,通货膨胀率仍然会高一些,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水平不会很高。但如果疫情以后全球需求异常弱,高通胀压力也很难显现。美国2020年货币增速是正常时候的4~5倍,财政扩张是传统上限的10倍,将来滞胀难以避免,但对美国滞涨的担心应该是在10年、15年之后的相当长时间段。最后,如果未来出现了尾部风险,对全球长期通胀的走向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中央银行的应对。相信全球中央银行已经汲取20世纪70年代的教训,会在通胀的早期去干预。如果美联储不断发现通胀比想象得难以克服,就意味着通胀预期已经脱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余栋  谭海鸣  
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比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更可怕的是通胀预期。"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黎  
从长期来看,无论是根据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还是根据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央行都不可能专门针对负利率而频繁调整基准利率实际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上涨因素后计算出来的真实利率,标准的计算公式为: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实际利率为负,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负利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益言  
美国经济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通胀中枢整体偏高的状态,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将会对新兴经济体带来一定负面溢出效应2022年上半年,美国通胀率不断上升。5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达8.6%,创下40年来新高。究其原因,需求超预期反弹而供给面临瓶颈是此轮通胀上升的主要推手。与此同时,近年来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效应持续发酵,
关键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辉  李一  周永坤  
资产价格上升对宏观经济存在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争论的焦点。本文阐述了资产价格和未来商品价格、通胀预期之间的理论关系,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失衡,这种失衡体现为资产价格隐含的高通胀预期,本文粗略估计了该通胀预期,认为从中央银行容忍范围和对总需求影响的角度来看,该通胀预期过高而难以实现。本文最后从总消费需求和金融稳定角度,分析了恢复均衡的另一种途径即资产价格下跌,认为资产价格下跌发生的概率较大,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更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敏  陈崇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增长趋缓、周期性通胀压力逐渐缓和的背景下,结构性通胀压力应引起更大重视,应将稳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当前,从总体上看,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仍不容掉以轻心。从前瞻性指标看,PPI和CPI走势关联度逐渐降低。这一方面缘于PPI、CPI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相关性的差异,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我国通胀压力正由周期性通胀向结构性通胀转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失业与通胀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侧重于治理通胀 ,还是侧重于治理失业 ,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失业或对通胀有多大的承受力。是选择治理通胀优先 ,还是就业优先 ,在治理中是“硬着陆” ,还是“软着陆” ,不仅是理论问题 ,而且是实际问题。要从社会的角度比较它们互换的成本和收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佳宾  陈乐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尽管控制投资规模的措施已经初见成效,近几个月的物价上胀势头也有所回落,但有关通货膨胀的议论,依旧是经济理论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原因无他,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为今年改革的纵深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健康的经济环境;从更深层次上看,事关改革、发展与稳定能否协调的大局。 时至今日,人们早巳淡化了传统观念强加在通货膨胀头上的政治色彩,而更多地着眼于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对此经济学家各抒宏论,意见纷呈,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认为“通货膨胀猛于虎”,若不对之进行有效的遏制,则中国经济不能有效运行,甚至危及稳定和发展;另一种认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磊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20%,与此相关的原因分析也众说纷纭,诸如:成本推动、调价影响、货币超量发行、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膨胀、流通秩序混乱,等等。该说的似乎都说了,该做的也正在付诸实施。再说是否多余呢?未必尽然。分析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以为还有再说之必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