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3)
- 2023(6855)
- 2022(5852)
- 2021(5431)
- 2020(4578)
- 2019(10984)
- 2018(11010)
- 2017(21117)
- 2016(11840)
- 2015(13690)
- 2014(14099)
- 2013(14083)
- 2012(13383)
- 2011(12184)
- 2010(12441)
- 2009(11611)
- 2008(12176)
- 2007(10936)
- 2006(9244)
- 2005(8416)
- 学科
- 济(52183)
- 经济(52126)
- 管理(32216)
- 业(30046)
- 方法(26876)
- 企(24513)
- 企业(24513)
- 数学(23241)
- 数学方法(22972)
- 农(13865)
- 财(13174)
- 中国(12372)
- 学(12168)
- 理论(10802)
- 业经(10266)
- 地方(9337)
- 贸(9296)
- 贸易(9293)
- 农业(9051)
- 易(8978)
- 制(8971)
- 和(8539)
- 务(8033)
- 财务(8018)
- 财务管理(7994)
- 银(7560)
- 银行(7539)
- 企业财务(7459)
- 融(7403)
- 金融(7401)
- 机构
- 大学(179228)
- 学院(177332)
- 济(71933)
- 经济(70256)
- 管理(65430)
- 研究(58523)
- 理学(55951)
- 理学院(55290)
- 管理学(54248)
- 管理学院(53909)
- 中国(44781)
- 京(37811)
- 科学(36431)
- 财(33869)
- 农(31225)
- 所(30317)
- 江(27727)
- 中心(27646)
- 研究所(27455)
- 财经(26902)
- 业大(26819)
- 农业(24787)
- 经(24247)
- 范(24136)
- 北京(24038)
- 师范(23884)
- 经济学(22832)
- 州(22043)
- 经济学院(20711)
- 院(20446)
- 基金
- 项目(112366)
- 科学(86301)
- 研究(83267)
- 基金(78938)
- 家(68304)
- 国家(67720)
- 科学基金(56830)
- 社会(50411)
- 社会科(47578)
- 社会科学(47561)
- 省(44560)
- 基金项目(41565)
- 教育(40457)
- 划(37413)
- 自然(36031)
- 编号(35551)
- 自然科(35115)
- 自然科学(35100)
- 自然科学基金(34474)
- 资助(33072)
- 成果(29985)
- 重点(25709)
- 部(25519)
- 课题(24726)
- 发(23922)
- 创(23103)
- 大学(21856)
- 教育部(21797)
- 科研(21707)
- 创新(21547)
共检索到262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艾洪德 蔡志刚
通胀目标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目标法 ,它对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改善通货膨胀状况具有极大的效用。目前有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一货币政策方法 ,但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能否实行还有待于各种外部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通胀目标法 货币政策 框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宏瑾
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相继转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这是对当前全球流行的通胀目标制实践的拓展和延伸。理论上,最优通胀率应为负或为零,但由于零利率下界等现实因素,各国都设定了大于零的通胀目标(2%标准),采用兼顾其他目标的弹性通胀目标制。尽管通胀目标制获得巨大成功,但越来越兼顾其他目标及更灵活的安排呈现出明显的相机抉择特征。基于理论溯源和早期的实践分析表明,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制实质上是临时价格水平目标制,欧洲央行的新框架实质上是价格水平目标制。与简单工具规则相比,将通胀目标制作为最优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政策效果并不稳健。探索能够更好解释现实的简单稳健货币规则,仍是未来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要方向,这对健全中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龚思铭 张帆
为缓解长期的通货紧缩问题,日本银行于2013年年初开始引入通胀预测目标法(Inflation Forecast Targeting,IFT)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度安排。然而从5年左右的表现来看,IFT并未在日本产生明显的效果。作为一种已经被世界上多个经济体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制度,IFT为何没能将日本经济带出通缩的泥潭?对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特别是传导机制进行重新审视发现,IFT在日本失效的原因可归结为日本银行的公信力较低,并缺乏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同时货币政策框架不够明确,因而无法锚定长期通胀预期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斯蒂芬·金·塞凯迪 吴许均
该文经斯蒂芬·金·赛凯迪教授授权,由《中国货币市场》译成中文独家发表。在实施通胀目标时,政策制定者墨守成规地执行政策是十分危险的:一是模型会受到重大干扰,政策制定者不能机械地根据模型来调整政策;二是各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策略虽然需要因地而异,但中央银行还是应该向公众明确他们的目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汉鹏 卜振兴
本文利用变系数不可观测要素模型,以拓展后的卡尔曼滤波估计政府的通胀目标并评估其对于实际通胀的影响。研究发现,本文估计的通胀目标自2012年以来显著高于实际通胀,其有效拉抬通胀预期,成功抵消经济增速放缓对总体通货膨胀的抑制。通胀目标与实际经济行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危机后均显著提升,中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现象,政府通胀目标对于实际通胀起到良好的锚定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乔桂明 李松峰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台湾现行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弊端日益显露。目前,金融先进国家大多采用通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运行的机制,笔者根据台湾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台湾可以把通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台湾CBC 通货膨胀 目标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盛松成 何起东 杨明奇
通货膨胀定标(IT inflation targeting)是1990年由新西兰储备银行首先采用的一种货币政策新框架。15年来,先后有20多个国家对IT进行了实践,所取得的成果被理论界普遍认为是货币政策实践上最重大的进步。本文对IT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同时,结合IT在各国实践的经验与效果,探讨了IT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可行性与前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实施IT的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通货膨胀定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继广 沈志群
运营资本是生产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名义利率进入生产函数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定价,货币冲击通过成本渠道影响总供给。因此,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高而不是下降。
关键词:
成本渠道 利率提高 物价上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继广 沈志群
运营资本是生产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名义利率进入生产函数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定价,货币冲击通过成本渠道影响总供给。因此,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高而不是下降。
关键词:
成本渠道 利率提高 物价上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 马文涛 王彬
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度我国的季度通胀预期,并运用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发现:时变通胀目标和学习机制能增强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刻画程度,对主要宏观变量提供较好的预测;模型测度的通胀预期较好反映1992年以来实际通胀的变化,具有迟缓性、自我实现性、平稳化和近理性特征,同时,比统计调查法、状态空间模型、SVAR模型和马尔科夫范式转换模型等传统方法的通胀预测能力和测度稳健性更强。本文所揭示的学习机制为中央银行的通胀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央银行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构造通胀预期形成的名义瞄,积极向公众宣示坚定的反通胀立场,以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建华 于戒严
本文运用货币政策效用数理模型,分析了理性和适应性预期假设下所对应的完全通胀预期与通胀预期偏差冲击对货币政策目标效用的作用机理。文章通过构建联立方程量化分析了通胀预期、实际通胀、产出缺口三个内生变量的决定因素和冲击响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塑造了公众预期,公众预期形成机制内生性地冲击货币政策效用,其表现为: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存在长期滞后累积效应,而具有自我实现粘性特征的通胀预期主导实际通胀的形成,货币政策不仅发挥直接调控政策目标的功能,而且具有通过预期间接引导政策目标的机制;通胀预期偏差的边际产出缺口较高,即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较为明显。由于我国当前面临一定程度的通缩风险,且通胀预期...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效用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本文首先从优越性和货币政策操作两个层面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介绍了新西兰、英国、加拿大、芬兰等代表性国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情况,发现这一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对于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我们通过对中国实际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灵活通胀目标制规则在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并不是非常适合。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政策 灵活通胀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瞿奂
通胀目标法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以来,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采用。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动态非一致性角度对通胀目标法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以此总结出通胀目标法中值得我国在今后货币政策改革中借鉴的几个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春艳 南士敬
文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建立了以自身滞后一期值为转换变量的LSTAR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说明我国低通胀与高通胀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转换特征。CPI的转换位置在8.476%,RPI的转换位置在7.143%,CPI和RPI在低通胀下的系统是稳定的,在高通胀下的系统是非稳定的,由此导致高通胀持续的时间短,而低通胀持续的时间长,低通胀向高通胀的转换具有跳跃性,转换速度较快。
关键词:
通货膨胀 STAR模型 市场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