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91)
2023(22244)
2022(19113)
2021(17656)
2020(14989)
2019(34706)
2018(34410)
2017(65916)
2016(36002)
2015(40941)
2014(41088)
2013(40659)
2012(37912)
2011(34536)
2010(34937)
2009(32668)
2008(32456)
2007(29074)
2006(25783)
2005(23364)
作者
(107750)
(90152)
(89642)
(85209)
(57298)
(43358)
(40772)
(35174)
(34272)
(32457)
(30629)
(30441)
(28987)
(28818)
(28159)
(27829)
(26844)
(26742)
(26046)
(25902)
(22626)
(22373)
(22091)
(20628)
(20296)
(20135)
(20091)
(20011)
(18422)
(17760)
学科
(157811)
经济(157620)
管理(107046)
(100763)
(84039)
企业(84039)
方法(67449)
数学(58351)
数学方法(57484)
中国(41551)
(40422)
(40231)
业经(34352)
(34200)
地方(33257)
(31745)
农业(26816)
(26779)
贸易(26761)
(25859)
理论(25572)
(24797)
财务(24688)
(24628)
财务管理(24622)
银行(24552)
(23903)
金融(23897)
(23391)
(23359)
机构
大学(526807)
学院(525094)
(213683)
经济(208931)
管理(200367)
研究(181767)
理学(171959)
理学院(169964)
管理学(166580)
管理学院(165642)
中国(136724)
(113613)
科学(112748)
(101227)
(93787)
(89811)
研究所(84801)
中心(81969)
(80205)
财经(79285)
业大(79135)
北京(72458)
(71676)
农业(70379)
(69086)
师范(68334)
(65615)
经济学(64775)
(64044)
财经大学(58457)
基金
项目(346123)
科学(270719)
研究(249722)
基金(249506)
(218675)
国家(216858)
科学基金(184998)
社会(155790)
社会科(147541)
社会科学(147500)
(136192)
基金项目(130741)
自然(121534)
自然科(118687)
自然科学(118652)
自然科学基金(116512)
教育(116460)
(114641)
资助(105100)
编号(101734)
成果(83869)
重点(78323)
(76068)
(74797)
课题(71620)
(71047)
创新(66394)
科研(66367)
教育部(64952)
大学(64311)
期刊
(243385)
经济(243385)
研究(158160)
中国(107603)
学报(85964)
(81451)
(79662)
科学(77539)
管理(76040)
大学(64944)
学学(61142)
教育(60345)
农业(55187)
(48855)
金融(48855)
技术(47972)
财经(39715)
经济研究(39222)
业经(38260)
(34003)
问题(30910)
(29156)
技术经济(26671)
统计(26573)
图书(25627)
(25160)
理论(24209)
(24064)
(23921)
科技(23911)
共检索到794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健  
通胀目标制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货币政策实践成果,对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和市场机制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学术界对通胀目标制的宏观经济绩效还存在诸多模糊性认识。基于此,通过对通胀目标制的经济绩效分析框架进行辨识和确立,在对基本DID模型的偏差进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扩展DID分析模型,并运用32个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通胀目标制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实施效果要明显好于工业化国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本文通过选取2001-2014年福建省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3个方面来衡量高铁的开通是否对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缓的情况下高铁铁路建设在短期内对地区GDP总量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抑制趋势:同时,高铁建设在短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铁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以尽快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享受高铁建设带来的"红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新光  黄安民  张永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高速铁路建成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从实证角度验证。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2006-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增长率和城乡差距的影响。单变量分析结果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人均GDP增长率有显著性提高,可能对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单变量分析结果: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速铁路建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铁城市城乡差距。基于部分控制变量在统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健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项稳定长期物价和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规则,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实践成果之一。尽管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和采用,但是学术界对其是否真的有效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16个工业化国家和16个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然后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DID模型,实证考察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效性。研究得出,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要高于对工业化国家,而且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后,政策实施国家和非政策实施国家的差异缩小了,而且政策实施国家通胀水平的下降幅度远远高于非政策实施国家的下降幅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弋筌  
本文基于环境规制理论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系,以“雾霾”治理为例,使用2005~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基于PSM-DID模型的政策检验,对中国环境治理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考察。通过实证检验和机制分析认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相符,检验结果认为“雾霾”治理对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存在负面影响,但其通过工业经济规模、技术清洁化和技术高级化对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中介效应均显著为正。具体机制为:污染型产业外移、环境成本内部化促使产品价格上涨均为理论和政策上预计的正向效应,且技术清洁化和技术高级化的“创新补偿”效应显著存在。研究的政策含义主要有两点:(1)进一步提升完善市场机制,继续通过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环境污染外部成本的“内部化”,提升完善环境经济领域市场机制;(2)强化以中央政府垂直管理为主要管理模式,克服诟病已久的“逐底竞争”动机,提高地方政策财政支出效率,保障“创新补偿”效应的条件,促进技术清洁化和高级化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弋筌  
本文基于环境规制理论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系,以“雾霾”治理为例,使用2005~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基于PSM-DID模型的政策检验,对中国环境治理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考察。通过实证检验和机制分析认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相符,检验结果认为“雾霾”治理对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存在负面影响,但其通过工业经济规模、技术清洁化和技术高级化对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中介效应均显著为正。具体机制为:污染型产业外移、环境成本内部化促使产品价格上涨均为理论和政策上预计的正向效应,且技术清洁化和技术高级化的“创新补偿”效应显著存在。研究的政策含义主要有两点:(1)进一步提升完善市场机制,继续通过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环境污染外部成本的“内部化”,提升完善环境经济领域市场机制;(2)强化以中央政府垂直管理为主要管理模式,克服诟病已久的“逐底竞争”动机,提高地方政策财政支出效率,保障“创新补偿”效应的条件,促进技术清洁化和高级化升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惠儿  姜翔程  曹家和  
本文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将技术进步要素引入生产过程中,分析其对生产、消费、闲暇、汇率等经济变量的冲击以及对各国国民福利的影响,并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长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变动作了实证分析。理论结果显示,黏性价格下的货币扩张性政策在短期内促进了消费和闲暇的增长,而在长期内使产出、消费、闲暇都有明显的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国内外的福利水平均有显著的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唐洋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7~2017年我国286个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利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方法评估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对城市生态效率的政策效果。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的生态效率,通过一系列检验后,证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科技进步,并通过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改善城市生态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长林  
以Solow模型(1956)为基础,把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时纳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构造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的扩展Solow模型。运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省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conditional convergence)特征,即在控制了各省间人口增长率、物质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和制度因素差异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收敛趋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占锋  段小梅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资源要素结构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凸显了要素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通过扩展人力资本MRW模型,构建了包含教育投资、健康投资以及产业结构的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索性地对成渝城市群要素结构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中的教育投资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大,而物质资本由于其过多的存量积累而呈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从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弱;人力资本结构中的健康投资受总人口死亡率小幅上升影响,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负效应。因此,成渝城市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通过改善提升人力资本结构的投资质量,使之与物质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形成最佳匹配比例,共同推动其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涤非  李红玲  王海慧  张建平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的1999年四季度以来的居民通胀预期季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通胀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以往的通胀经历、汇率波动、资产价格、国际油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均有明显影响;货币供给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幅度不大但较为持久,产出缺口、工资水平、粮价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费青青  孙豪  
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DID(双重差分)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分类分批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对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净影响均显著为负,对小型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净影响显著为负。本文认为,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政策对主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琪  李虹  
本文使用2005~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实施建立PSM-DID模型,分析了创新人才集聚对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和政策机制,主要有两点边际贡献:(1)引入创新人才集聚连续型变量,缓解了经典非连续型DID模型低估政策效果的问题,从而提供了新的稳健估计量;(2)研究视角着眼于中国在“大变局”下实施“内循环”战略,将“内循环”分为投资和消费,研究了投资和消费的规模、结构调整能否促进创新集聚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的政策效果。经过检验分析,本文提出:促进工业经济领域形成有序竞争的良好格局;优化科技人才区域集聚,为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人才条件;强化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创新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峰波   程文浩   徐淑华  
本文选取2007—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DID)检验了“撤县设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撤县设区”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创新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仍具有稳健性。(2)“撤县设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其对行政级别一般的城市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作用却不明显;在适度规模的城市实施“撤县设区”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水平,而在规模过大或过小的城市实施的作用却不显著;相比于策略创新,“撤县设区”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创新。(3)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强化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创新水平。(4)“撤县设区”的“扩散效应”大于“虹吸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政策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其能通过“知识溢出”提高周边城市的创新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