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5)
2023(16277)
2022(13868)
2021(13181)
2020(11117)
2019(25508)
2018(25132)
2017(46492)
2016(24763)
2015(28063)
2014(27532)
2013(26942)
2012(24672)
2011(22231)
2010(21787)
2009(20554)
2008(20027)
2007(17201)
2006(14557)
2005(12858)
作者
(68335)
(57226)
(57157)
(54384)
(36104)
(27480)
(26003)
(22328)
(21586)
(20047)
(19331)
(19302)
(17921)
(17860)
(17857)
(17533)
(17299)
(16952)
(16471)
(16380)
(13906)
(13906)
(13676)
(13055)
(12952)
(12844)
(12558)
(12537)
(11364)
(11324)
学科
(102229)
经济(102133)
管理(73320)
(68776)
(56612)
企业(56612)
方法(49158)
数学(43766)
数学方法(43241)
中国(29604)
(27454)
(26239)
(22022)
贸易(22011)
(21477)
业经(21260)
(19870)
环境(18278)
技术(18274)
(18263)
农业(17928)
地方(17593)
(16185)
(16166)
银行(16156)
财务(16114)
财务管理(16077)
(15645)
金融(15642)
(15589)
机构
学院(346605)
大学(345870)
(149733)
经济(147059)
管理(135556)
理学(117643)
研究(116700)
理学院(116394)
管理学(114411)
管理学院(113758)
中国(90088)
(71696)
科学(69619)
(66428)
(57316)
中心(54490)
(54212)
财经(53585)
研究所(52390)
业大(49311)
(48835)
(48764)
经济学(46898)
北京(44847)
(44103)
师范(43663)
农业(42767)
经济学院(42345)
(42050)
财经大学(39867)
基金
项目(236459)
科学(188080)
基金(174590)
研究(172204)
(152049)
国家(150857)
科学基金(130426)
社会(111903)
社会科(106191)
社会科学(106167)
基金项目(91725)
(91118)
自然(83932)
自然科(82068)
自然科学(82047)
自然科学基金(80601)
教育(79617)
(76984)
资助(71309)
编号(68718)
成果(54182)
重点(53420)
(53099)
(51459)
(50792)
创新(48360)
国家社会(47479)
课题(46754)
科研(46195)
教育部(46011)
期刊
(157282)
经济(157282)
研究(98987)
中国(64844)
(52051)
学报(51414)
管理(49288)
科学(49178)
(48314)
大学(39370)
学学(37033)
教育(33973)
农业(33414)
技术(31119)
(29878)
金融(29878)
经济研究(27476)
财经(26072)
业经(25675)
(22468)
问题(20212)
(19222)
(19005)
统计(18079)
技术经济(17651)
(16588)
国际(16494)
商业(16297)
世界(16295)
(16052)
共检索到504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红英  谢仁寿  
根据以往研究资料显示,消费者的信心与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未来的整个经济发展趋势有相当的预见性,消费者信心对扩大内需有较强的先导作用。为研究2010年消费者信心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作者运用GM(1,1)模型,以2006-2009年以来消费者月度信心指数为基础,对2010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88-90之间,处于乐观区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易红郡  曾令琴  
基于对2010~2019年CNKI以及WOS两大数据库中以教育国际化为主题的文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CiteSpace V、SPSS等软件绘制出文献数量统计图,结果发现: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变化,教育国际化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研究热点;高等教育领域始终是学者研究的主要议题。但国内教育国际化研究还存在理论研究欠缺、微观研究和案例研究不足、研究主题比较单一等问题。为增强该领域研究的生命力,我国教育国际化研究应由宏观转向微观,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并充实多学科背景的研究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雅炯  
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过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本文通过考察通货膨胀预期和中央银行沟通及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央银行沟通能否有效引导市场通胀预期。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系统性,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仍不如其他经济变量,但国内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通胀预期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相对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目前较强的通胀预期背景下,系统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将对未来通胀预期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柯  
与中国巨额货物贸易顺差相反,中国服务贸易自1995来已经连续12年逆差。本文通过运用RCA和TC指标定量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中国服务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并就中国面临的服务贸易竞争劣势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梦菲  
选取了1991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季度数据,采用多参数指数平滑法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物流运输业的整体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背后的经济根源以及政策含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美今,曾五一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运行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超量发行的货币投入流通后,参加了生产单位的资金周转,从而也参加了社会总资金的运动。本文试图通过设置经济计量模型和有关的统计指标来分析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影响。一、收入流量分配中的通货膨胀效应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把总收入分解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上年价格修正的收入实际值;第二部分是收入名义值与实际值的偏离值,显示为吸纳物价上涨而引发的收入增长。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贺国生  肖瑶  
中国经济连续十年来高增长,股票市场也同步大发展,但股价却是零上涨,构成了中国特有的股价十年不涨之谜。为探究谜底,本文首先逻辑推导出中国股价十年不涨源自于投资者的收益被侵犯的理论假说;其次,采用还原法和对比法作定量分析,实证证实IPO发行价格高、差公司进入市场、再融资价格高、较高的佣金和印花税等事实,确实侵犯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收益,构成了中国股价十年不涨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的结论为管理层完善投资者收益保护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德挺  袁尚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口的比值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2)从人口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构看,全国人口分布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2000年以后空间差异扩大的趋势得以遏制;"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集聚模式保持稳定,但人口分布格局逐步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3)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扩张方向看,全国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胡焕庸线"以东,改革开放以后大体保持朝西南方向小幅移动的态势,基于全国地理质心点计算的各方位人口扩张强度的高值呈现先东北、后东南的变动趋势。(4)从人口时空扩张的协调状况看,全国经济—人口协调性总体向好,但协调型城市占比有所减少。从"胡焕庸线"两侧来看,东侧协调型城市的占比较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季敏波  徐莉芳  
通货膨胀条件下债券投资价值的定量分析——以968附息国债为例□季敏波徐莉芳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发行的债券都是固定收益证券。只要发行人在到期日之前不违约或赎回,在到期日前持有这张债券的投资者便可确保某种已知的现金流动格局,并可以用NPV法(NetPres...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关系;严格证明了收入差距扩大起到降低消费需求水平的负向作用;对当前中国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际测算;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测算表明,在当前中国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按国家统计局划定)的收入总量占全体居民收入总量的70%左右。但这些高收入阶层目前的平均消费倾向仍较高,收入差距尚不是构成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提高总量收入水平与缩小收入差距并举,才是政策应遵循的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湛匀  
宏观投资和消费监控的定量分析陈湛匀QuantitatiueAnalysisonMacroControlofInuestmentandConsumption¥(ChenZhanjun)MainPoints:a)Macrocontroloftliesc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