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28)
- 2023(4865)
- 2022(4223)
- 2021(4060)
- 2020(3407)
- 2019(7670)
- 2018(7675)
- 2017(15386)
- 2016(8542)
- 2015(9458)
- 2014(9709)
- 2013(9630)
- 2012(9167)
- 2011(8246)
- 2010(8629)
- 2009(7931)
- 2008(8241)
- 2007(7517)
- 2006(6616)
- 2005(6069)
- 学科
- 济(31294)
- 经济(31270)
- 管理(29347)
- 业(26040)
- 企(22423)
- 企业(22423)
- 财(13476)
- 方法(13014)
- 数学(11636)
- 数学方法(11394)
- 制(10398)
- 银(9367)
- 银行(9361)
- 务(9204)
- 财务(9188)
- 财务管理(9162)
- 农(8965)
- 行(8921)
- 企业财务(8611)
- 策(8573)
- 中国(8424)
- 融(8103)
- 金融(8103)
- 贸(8054)
- 贸易(8048)
- 易(7914)
- 业经(6804)
- 体(6326)
- 及其(5872)
- 税(5493)
- 机构
- 学院(117243)
- 大学(115990)
- 济(50013)
- 经济(48740)
- 管理(44773)
- 研究(40064)
- 理学(36665)
- 理学院(36327)
- 中国(36171)
- 管理学(35711)
- 管理学院(35494)
- 财(28782)
- 京(24595)
- 科学(21730)
- 财经(21092)
- 所(20436)
- 中心(19775)
- 江(19410)
- 经(18977)
- 研究所(17716)
- 农(16833)
- 北京(16067)
- 财经大学(15507)
- 州(15409)
- 经济学(14882)
- 银(14743)
- 院(14530)
- 业大(14381)
- 银行(14089)
- 范(13891)
- 基金
- 项目(68650)
- 科学(53582)
- 研究(52493)
- 基金(49140)
- 家(41703)
- 国家(41316)
- 科学基金(35314)
- 社会(32177)
- 社会科(30598)
- 社会科学(30594)
- 省(26138)
- 基金项目(24597)
- 教育(24153)
- 自然(22468)
- 划(22247)
- 资助(22179)
- 编号(22057)
- 自然科(21925)
- 自然科学(21919)
- 自然科学基金(21512)
- 成果(19727)
- 部(15943)
- 课题(15755)
- 重点(15406)
- 性(14681)
- 发(14209)
- 项目编号(13753)
- 教育部(13702)
- 创(13695)
- 制(13452)
共检索到196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肇伯
通胀指标监控法(Inflationtargeting)是9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思想转变中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由于它是货币政策的新举措,从政策程序、体制安排、有关理论探索等等,都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摸索与完善,因此,直到近日才有较多的有关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涛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标采取顺周期调整,舒缓了外部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造成了通胀大起大落的变化周期;公众学习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受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反通胀立场、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我国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应明确构造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借助中央银行的沟通渠道,提高其透明度,通过反通胀实践,改善其可信度,以降低公众的预期形成偏差,引导公众形成与政策目标一致的通胀预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秀波
必须正视中国物价上涨压力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价格行政调控只能在短期有效;通胀存在制度性低估倾向。本轮物价上涨是近十年货币被动超发的累积结果,而宽松的信贷条件、长期的低利率则起到助燃的作用。为应对通胀问题,现阶段货币政策必须及时收紧,货币政策目标回归稳定物价本位,必须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并用;长期来看,必须改革包括结售汇、汇率形成等一系列机制。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货币发行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静
本文分析的1998~2011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历程属于相机抉择。VAR模型实证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数量与价格工具对于控制通胀是失效的。外汇储备较货币供给增速对通胀的冲击更大,利率提高与汇率加速升值对于通货膨胀不是抑制而是适得其反。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利率传导及汇率传导不畅,而成本传导机制效应显著。本文提出应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非常规方式稳定物价并结合信贷政策调整货币供给结构;长远来看还需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发挥价格工具作用,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和必须降低外汇储备等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肇伯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是价格稳定。据认为,价格变化从中长期看,是货币现象。央行监控若干经济指标中,货币指标起关键作用。目前,欧洲央行用M3 参考值而不用固定指标监控使货币政策具有一定弹性,以适应11 个主权国统一货币政策的背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华平 贺根庆
该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该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动态博弈 通胀预期 通胀目标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当前各界普遍将国内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相联系,"输入型通胀"也日益成为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分析输入型通胀的内涵及其传导机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输入型通胀能否解释各国通胀差异的问题,并比较了各国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输入型通胀以及汇率政策在其中的作用,最后得出一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输入型通胀 货币政策 汇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今天中国通胀压力高企不落的原因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或银行贷款冲动所造成的流动性泛滥的结果,而是内外错综复杂的货币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造成的后果。所以,靠我国央行简单的货币紧缩政策来抗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洛丽塔·梅斯特 王宇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胀预期 不确定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洛丽塔·梅斯特 王宇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胀预期 不确定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通货膨胀动态路径的持久性特征发生转变可能是由于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促成,也可能是因为外生随机扰动因素的属性变化(好运气)造成,不同动因的经济和政策含义截然不同。本文在应用中值无偏估计和未知断点结构性变化检验方法判断1983~2008年期间中国通胀持久性转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真实经济产出、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设立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并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通胀持久性在1997年以后出现显著性减弱,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而非运气能够主要解释这种转变。这一发现对于使用真实GDP增长率和传统的真实GDP缺口来度量真实经济产出都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胀持久性 货币政策 对比仿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含有通胀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基于2001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居民和专家两组通胀预期调研数据,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信息集中是否包含通胀预期变量,以及谁的通胀预期更能影响货币政策。研究表明:(1)央行对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均做出显著反应,但对专家预期反应更强:平均而言,专家预期值提高1%,央行当季会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0.4%,拆借利率则上浮0.1%;(2)在长期,央行遵循"逆预期"操作的相机抉择行为模式,表明预期变量是央行决策信息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央行对某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反应较强,其预测信息集可能与央行信息集重合度较高。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秉坤 郭辉铭
1992年以来,我国央行多次调整货币政策基调,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等。为揭示这些货币政策基调的实质性内涵,尤其是刻画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转向的内在规律,本文使用多区制门限模型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关系,考察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对通胀变化依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简单线性或三区制门限回归模型,双区制门限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我国货币政策的真实动态过程,即当通胀率高于1.4%时,中央银行实施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胀或管理通胀预期;而当通胀率低于1.4%时,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连发
当前宏观调控面对的形势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胀预期逐渐形成。在跨期转移购买力方面,人民币作为跨期价值储存载体的吸引力下降,而房产等有价资产的吸引力上升,这是推动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行政性的局部的结构性政策可能仍然会有些效果,但有效性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些措施可能难以缓解中长期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确保我国经济中长期平稳发展是硬道理。建议2011年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短期内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回归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利率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资产替代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