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1)
- 2023(15011)
- 2022(13168)
- 2021(12507)
- 2020(10424)
- 2019(24024)
- 2018(23843)
- 2017(46957)
- 2016(25140)
- 2015(28185)
- 2014(27937)
- 2013(27131)
- 2012(24790)
- 2011(22256)
- 2010(22001)
- 2009(19792)
- 2008(19161)
- 2007(16385)
- 2006(14234)
- 2005(12108)
- 学科
- 济(97501)
- 经济(97395)
- 管理(74668)
- 业(71458)
- 企(60225)
- 企业(60225)
- 方法(47017)
- 数学(41054)
- 数学方法(40474)
- 农(27050)
- 财(26009)
- 中国(24793)
- 业经(22060)
- 地方(19728)
- 学(19096)
- 贸(18515)
- 贸易(18508)
- 易(18014)
- 农业(17965)
- 制(16880)
- 务(16726)
- 财务(16652)
- 财务管理(16618)
- 理论(16609)
- 技术(16288)
- 策(15778)
- 企业财务(15707)
- 和(15626)
- 环境(15263)
- 划(14638)
- 机构
- 学院(347201)
- 大学(346654)
- 管理(143431)
- 济(139886)
- 经济(136921)
- 理学(125369)
- 理学院(124052)
- 管理学(121910)
- 管理学院(121258)
- 研究(111189)
- 中国(82074)
- 京(71841)
- 科学(67337)
- 财(63676)
- 所(53241)
- 财经(51721)
- 中心(51220)
- 农(50945)
- 业大(50113)
- 江(48917)
- 研究所(48689)
- 经(47218)
- 范(45476)
- 师范(45106)
- 北京(44764)
- 经济学(41269)
- 院(41189)
- 州(39793)
- 农业(39682)
- 财经大学(38727)
- 基金
- 项目(243371)
- 科学(192720)
- 研究(180766)
- 基金(177450)
- 家(153015)
- 国家(151728)
- 科学基金(132115)
- 社会(113698)
- 社会科(107783)
- 社会科学(107756)
- 基金项目(94405)
- 省(94333)
- 自然(86193)
- 自然科(84195)
- 自然科学(84177)
- 教育(83763)
- 自然科学基金(82652)
- 划(79307)
- 编号(74674)
- 资助(73093)
- 成果(59700)
- 部(54293)
- 重点(53795)
- 发(51515)
- 创(50846)
- 课题(50446)
- 创新(47275)
- 教育部(47186)
- 科研(46469)
- 人文(46358)
- 期刊
- 济(147064)
- 经济(147064)
- 研究(100411)
- 中国(58572)
- 管理(52187)
- 学报(50064)
- 科学(47703)
- 财(47466)
- 农(45682)
- 大学(39126)
- 教育(38470)
- 学学(36813)
- 农业(31972)
- 技术(31201)
- 融(29287)
- 金融(29287)
- 业经(25391)
- 财经(24201)
- 经济研究(23663)
- 经(20611)
- 问题(19096)
- 图书(17743)
- 理论(16735)
- 技术经济(16661)
- 科技(16589)
- 现代(15886)
- 业(15705)
- 实践(15427)
- 践(15427)
- 商业(15419)
共检索到490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新华 俞开江 卢抒音
人民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內价格的传递程度和速度,是决定国內物价水平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带有结构突变的结构向量自回归分析法,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美元货币供给量、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沿价格链纵向传递率呈现递减的差异化特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內物价形成"反了曲线"冲击效应,反之亦然。(2)由于"货币漏出效应"的存在,人民币汇率和美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发生结构突变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物价的短期上推效应变大,而对物价的长期抑制效应变小,反之亦然。(3)人民币汇率波动在不同行业的横截面上的传递率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食品和居住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其他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低。(4)可以根据C...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作岩
一、剪刀差的实质 剪刀差所反映的工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其基础和实质是工农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只有从工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即相符或背离程度的变化来进行考察,才能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剪刀差的变化。但是,价值毕竟要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交换比价同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相辅相成,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了剪刀差概念的整体。因此,剪刀差与工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连生
本文围绕“三农”问题 ,提出了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执行“反哺”农业政策 ,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剪刀差” 反哺农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西营 邢莹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一直是经济理论界关注的课题。“剪刀差”的讨论始自60年代,至今尚在继续。从“剪刀差”的内涵、本质、作用和影响,到“剪刀差”的测度、量值、政策取向、控制方式与方法,无不留有激烈争论的痕迹。90年代初至今新一轮的“剪刀差”论战方兴未艾。目前出现了一种近乎全盘否定“剪刀差”之争、主张“剪刀差之争可以休矣”的观点(见王忠海:《走出剪刀差的误区》,《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我们认为这并不是积极的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柱锡
工农业产品价格的高低及其“剪刀差”的大小,是亿万劳动人民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之一,并且直接关系到工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协调的成长、发展,因而一直引起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兴趣。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从“剪刀差”研究的基本方法着手,剖析各国多年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即所谓可比劳动法的缺陷,提出一种可以避免缺陷的新方法,用于估计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幅度及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豆建民 王光丽 马融
土地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官员利用“压低工业地价、抬高住宅地价”的方式发展地方经济,导致不同用途的土地出让价格之间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地方政府官员变更频繁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影响土地市场价格波动。基于官员变更频率的视角,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2009—2018年中国21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政策不确定性对土地出让价格“剪刀差”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官员变更频率增高引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将显著减小住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剪刀差”;(2)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对土地出让价格“剪刀差”的影响呈现区域位置和城市规模的异质性;(3)住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剪刀差”随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呈现政治周期性;(4)引入政企合谋变量后发现,官员变更频率越高,越能够通过削弱政企合谋效应的机制减小住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剪刀差”。据此提出,应完善官员治理制度,规范地方政企关系;推进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激发土地市场活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中国工会覆盖率与行业劳动报酬呈现出剪刀差悖论关系,这与传统的工会理论以及西方国家的现实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这一现象,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中国城市住户调查"以及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行业资料数据,借助两阶段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会并未对劳动报酬产生显著影响,而行政垄断力量在行业劳动报酬差距扩大和工会组织行政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市场经济结构中行政垄断与非行政垄断部门并存,以及这种二元结构下工会行政化与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无法有效协调,是造成其收入分配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工会收入分配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其自身的"去行政化"改革、维权职能建设和基层工会组织的独立性改革。
关键词:
工会 劳动报酬 收入分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郝玉柱
“剪刀差”形成原因新探郝玉柱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简称“剪刀差”)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特别是价格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但对于产生“剪刀差”的原因,众说纷坛,认识很不一致。由于对“剪刀差”形成原因认识上的模糊,导致了工农业产品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晓斌
论“剪刀差”存在的必然性顾晓斌一、“剪刀差”含义的界定关于“剪刀差”的概念,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为了不至于引起误解,在本文开始之前,有必要对“剪刀差”的定义作个明确的说明。本文所指的是比值剪刀差,即剪刀差是反映商品价格与其价值偏离程度的经济指标,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浚哲
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实质是工农业品的不等价交换关系。这种不等价的交换关系表现为工业品价格长期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价值。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影响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努力使之缩小,甚至想在不长时间之内加以消灭。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不仅未被缩小和消灭,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实际上像韭菜一样——掐了它又重生。那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形成工农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原因,只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采取相应正确的战略措施退步改变它的形成原因,才能使之缩小和消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忠海
自“剪刀差”这一概念产生以来,人们对此便有了争论。最初的争论发生在苏联,核心是要不要采取“剪刀差”政策。在我国,由于将“剪刀差”在旧中国的存在作为一个没有争论的既存事实,因而新中国成立后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是对“剪刀差”概念的争论及如何“缩小剪刀差”的探讨。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事物(概念),或者由于人们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福垣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理论在我国经济学界的形成由来已久,且已几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形成共识。刘福垣同志在本文中对此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工农业劳动者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工农业产品交换中价格的不平等,而在于工农业劳动者占用生产资料的不平等,是农业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从整体上看,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剪刀差是不存在的。本刊在此特予刊出,并热忱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就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忠海
自“剪刀差”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之的争论便开始了。最初的争论是在前苏联展开的,其核心是要不要采取“剪刀差”政策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我国的争论主要是对“剪刀差”概念的认识及如何“缩小剪刀差”。至今这一探讨仍无定论。其中有的争论是有益的,但我们也深感理论界在“剪刀差”的问题上明显地存在着重大的理论误区。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对“剪刀差”之争做一清理,并阐述我们的观点——“剪刀差”之争可以休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勇明
剪刀差概念应改变●李勇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放开了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但对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少数几个农产品的价格(收购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因此有不少人认为我国目前工农业产品比价关系中仍存在剪刀差,笔者认为并非如此,理由如下:第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振亚,龚其明,罗昭斌
所谓剪刀差,即不合理的工农产品比价关系,具体表现为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工业品(主要是指工业消费品)价格高于价值,工农商品的一种不等价交换形式,它实质上是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在价格上的反映。剪刀差既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对其研究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合理度量剪刀差可以为理顺工农产品比价关系提供决策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量化剪刀差正确把握调控力度。从理论上讲,剪刀差就是工农产品价值量与价格量的差距,而工农产品各自价值量的确定则是问题的关键。目前依据现有资料计算剪刀差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有一定影响的方法是,按照等量劳动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