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9)
- 2023(18255)
- 2022(15838)
- 2021(14978)
- 2020(12491)
- 2019(29033)
- 2018(28415)
- 2017(54222)
- 2016(29439)
- 2015(33261)
- 2014(32826)
- 2013(32300)
- 2012(30011)
- 2011(27151)
- 2010(26814)
- 2009(24739)
- 2008(24077)
- 2007(20570)
- 2006(17952)
- 2005(15987)
- 学科
- 济(118670)
- 经济(118542)
- 管理(82399)
- 业(77515)
- 企(63296)
- 企业(63296)
- 方法(56623)
- 数学(50198)
- 数学方法(49578)
- 中国(33770)
- 农(31855)
- 财(30556)
- 业经(25254)
- 贸(24687)
- 贸易(24677)
- 学(24434)
- 易(24048)
- 地方(21873)
- 制(21225)
- 农业(21004)
- 务(18609)
- 银(18557)
- 财务(18535)
- 银行(18503)
- 财务管理(18496)
- 融(18275)
- 金融(18273)
- 理论(18261)
- 和(17853)
- 行(17684)
- 机构
- 大学(413501)
- 学院(409895)
- 济(172015)
- 经济(168633)
- 管理(161696)
- 研究(143459)
- 理学(140096)
- 理学院(138585)
- 管理学(136102)
- 管理学院(135389)
- 中国(109960)
- 京(88317)
- 科学(86854)
- 财(78106)
- 所(71558)
- 农(66996)
- 中心(65607)
- 研究所(65301)
- 财经(62572)
- 业大(60646)
- 江(58251)
- 经(57291)
- 北京(56197)
- 范(53293)
- 师范(52745)
- 农业(52651)
- 经济学(52512)
- 院(52371)
- 经济学院(47403)
- 州(47090)
- 基金
- 项目(282502)
- 科学(222585)
- 基金(207232)
- 研究(205054)
- 家(181568)
- 国家(180132)
- 科学基金(154366)
- 社会(129852)
- 社会科(123161)
- 社会科学(123130)
- 基金项目(108277)
- 省(106976)
- 自然(100963)
- 自然科(98635)
- 自然科学(98607)
- 自然科学基金(96858)
- 教育(94123)
- 划(91691)
- 资助(87245)
- 编号(82576)
- 成果(67111)
- 重点(63447)
- 部(63308)
- 发(59871)
- 创(58159)
- 课题(56757)
- 科研(54492)
- 教育部(54358)
- 创新(54346)
- 国家社会(54250)
- 期刊
- 济(180890)
- 经济(180890)
- 研究(123889)
- 中国(77444)
- 学报(65621)
- 科学(60544)
- 农(59493)
- 管理(59071)
- 财(58185)
- 大学(50234)
- 学学(47095)
- 教育(43773)
- 农业(41495)
- 融(39427)
- 金融(39427)
- 技术(35454)
- 经济研究(30686)
- 财经(30422)
- 业经(27912)
- 经(26079)
- 问题(23128)
- 业(22187)
- 贸(21640)
- 图书(21610)
- 理论(20125)
- 技术经济(19575)
- 统计(19471)
- 国际(19290)
- 世界(18829)
- 版(18577)
共检索到607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力军 朱洪
文章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通胀预期:(1)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通胀预期;(2)ARMA模型对通胀的预测值。并计量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结果显示:CPI上升、正产出缺口增加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利率、人民币汇率和食品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形成作用不显著和影响较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动态微调,是目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最好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雅炯
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过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本文通过考察通货膨胀预期和中央银行沟通及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央银行沟通能否有效引导市场通胀预期。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系统性,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仍不如其他经济变量,但国内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通胀预期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相对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目前较强的通胀预期背景下,系统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将对未来通胀预期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通胀预期管理 中央银行沟通 产出缺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洛丽塔·梅斯特 王宇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胀预期 不确定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洛丽塔·梅斯特 王宇
量化的通胀目标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形成通胀预期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需要科学地测算通货膨胀率并进行通胀预测。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然而基于市场数据的通胀补偿等指标无法准确评估长期通胀预期,需要通过对多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对通胀趋势和通胀预期的理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胀预期 不确定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涛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标采取顺周期调整,舒缓了外部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造成了通胀大起大落的变化周期;公众学习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受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反通胀立场、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我国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应明确构造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借助中央银行的沟通渠道,提高其透明度,通过反通胀实践,改善其可信度,以降低公众的预期形成偏差,引导公众形成与政策目标一致的通胀预期...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任琇卿 朱鸿粟 封思贤
采用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下治理通胀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当预期通胀率低于2.1%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通胀水平;当预期通胀率在2.1%~4.2%之间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工具都能有效治理通胀;当预期通胀率大于4.2%时,利率工具治理通胀的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封思贤 任琇卿 朱鸿粟
本文在梳理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1997~2011年的季度数据和非线性的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中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环境会显著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力。在不同的通胀预期环境中,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稳定物价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当公众通胀预期程度较弱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实际物价水平,但当通胀预期程度较强时,利率政策稳定物价的效果优于货币供给量政策。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通胀治理效率,央行不但要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还应根据不同的通胀预期环境选择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供应量 利率 通胀治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晖光
2012年以来,中国告别近20年11%左右的高速增长,开始沿着新的平衡增长路径,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依靠货币政策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消失。为了解释这一经济现实,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系统考察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作用机制。首先建立数理模型。通过观察微观厂商对于超预期通货膨胀的理性反应,从微观角度提供理论证据,证明货币政策通过制造超预期通胀对真实产出产生影响,解释为何这种影响具有条件依存性和不可持续性,其边界处在潜在产出和自然失业率水平。其次,建立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回归方程。通过分段检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超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在各个时期的政策效果,为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华平 贺根庆
该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该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动态博弈 通胀预期 通胀目标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含有通胀预期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基于2001年1季度至2014年4季度居民和专家两组通胀预期调研数据,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信息集中是否包含通胀预期变量,以及谁的通胀预期更能影响货币政策。研究表明:(1)央行对居民预期和专家预期均做出显著反应,但对专家预期反应更强:平均而言,专家预期值提高1%,央行当季会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0.4%,拆借利率则上浮0.1%;(2)在长期,央行遵循"逆预期"操作的相机抉择行为模式,表明预期变量是央行决策信息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央行对某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反应较强,其预测信息集可能与央行信息集重合度较高。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居民预期 专家预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连发
当前宏观调控面对的形势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胀预期逐渐形成。在跨期转移购买力方面,人民币作为跨期价值储存载体的吸引力下降,而房产等有价资产的吸引力上升,这是推动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行政性的局部的结构性政策可能仍然会有些效果,但有效性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些措施可能难以缓解中长期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确保我国经济中长期平稳发展是硬道理。建议2011年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短期内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回归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利率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资产替代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通过放松理性预期假设,引入有偏性预期构建一个非完美预期模型,采用SVAR方法考察货币政策透明度结构冲击对预期偏差波动的影响在两种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是否存在一致性,得出结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是否有利于降低预期偏差与实际通胀率偏离均衡通胀率的程度有关。同时,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下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更能有效锚定通胀预期,降低通胀预期偏差;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胀预期偏差对政策工具反应呈现较小的粘性,且货币供给量对通胀预期偏差的影响要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为此,若要引导公众预期与政策形成合力,应在使用价格型工具时强化货币政策透明度;若要发挥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应在使用数量型工具时弱化货币政策透明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储峥
本文分析的问题是我国中央银行增加信息披露是否有效地引导了公众预期。文章选取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实际CPI、GDP增速、M2增速等指标,用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居民通胀预期除自身之外主要受到GDP增速的影响,而不是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影响。货币政策透明度虽有形式上的提高,但是,引导预期的关键是提供可靠性高的信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建华 于戒严
本文运用货币政策效用数理模型,分析了理性和适应性预期假设下所对应的完全通胀预期与通胀预期偏差冲击对货币政策目标效用的作用机理。文章通过构建联立方程量化分析了通胀预期、实际通胀、产出缺口三个内生变量的决定因素和冲击响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塑造了公众预期,公众预期形成机制内生性地冲击货币政策效用,其表现为: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存在长期滞后累积效应,而具有自我实现粘性特征的通胀预期主导实际通胀的形成,货币政策不仅发挥直接调控政策目标的功能,而且具有通过预期间接引导政策目标的机制;通胀预期偏差的边际产出缺口较高,即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较为明显。由于我国当前面临一定程度的通缩风险,且通胀预期...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效用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伟 余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零通胀与最优货币政策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么,零通胀政策与最优货币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是怎样的呢?从这样的切入点,文章试图构建一个包括家庭与厂商的粘性价格模型来分析不同政策下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动态变化过程,以此来判断不同政策因素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并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算法来对模型变量进行检验,最后利用中国1994~2014年的数据,检验并比较了不同的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通胀率、利率水平及产出缺口的影响。分析发现,零通胀政策与最优货币政策相比,其对相对价格扭曲的影响更大,对于降低通胀来说,零通胀政策比最优政策更有效果,而且降低通胀的效果也更明显。从增加社会产出这...
关键词:
零通胀 最优货币政策 数值模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依据和有效性——基于2001—2012年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银行结构、信贷渠道与货币政策效果问题研究——基于中国1997~201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数据的分析
我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2015年数据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最优货币政策——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日本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效果研究——基于2007-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通货膨胀预期的我国货币政策实证分析
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基于1993~2012年中国数据的研究
房地产审慎监管的有效性及与货币政策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2002—201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