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9)
- 2023(17674)
- 2022(14949)
- 2021(13596)
- 2020(11859)
- 2019(26645)
- 2018(26315)
- 2017(50685)
- 2016(28070)
- 2015(31506)
- 2014(31616)
- 2013(31539)
- 2012(28653)
- 2011(25732)
- 2010(26104)
- 2009(24727)
- 2008(25251)
- 2007(23064)
- 2006(20335)
- 2005(18768)
- 学科
- 济(117200)
- 经济(117021)
- 业(105866)
- 管理(99086)
- 企(93676)
- 企业(93676)
- 方法(52656)
- 数学(42933)
- 数学方法(42520)
- 财(40801)
- 农(36731)
- 业经(34085)
- 中国(29711)
- 制(28981)
- 务(28478)
- 财务(28410)
- 财务管理(28358)
- 企业财务(26952)
- 农业(25135)
- 学(22709)
- 贸(21599)
- 贸易(21591)
- 技术(21358)
- 易(21007)
- 和(20437)
- 地方(20289)
- 银(19992)
- 体(19953)
- 银行(19934)
- 理论(19691)
- 机构
- 学院(413184)
- 大学(409496)
- 济(169216)
- 经济(165718)
- 管理(160053)
- 理学(136827)
- 理学院(135395)
- 研究(135360)
- 管理学(133285)
- 管理学院(132530)
- 中国(106556)
- 京(85948)
- 科学(84409)
- 财(84198)
- 农(79813)
- 所(70660)
- 财经(65966)
- 江(65397)
- 业大(64838)
- 研究所(63646)
- 中心(63177)
- 农业(63057)
- 经(59749)
- 北京(53680)
- 经济学(51498)
- 州(51202)
- 范(48967)
- 财经大学(48681)
- 师范(48332)
- 院(47923)
- 基金
- 项目(269389)
- 科学(211329)
- 基金(196693)
- 研究(190559)
- 家(173528)
- 国家(172011)
- 科学基金(147067)
- 社会(122014)
- 社会科(115725)
- 社会科学(115689)
- 省(106286)
- 基金项目(104133)
- 自然(97312)
- 自然科(95018)
- 自然科学(94982)
- 自然科学基金(93409)
- 划(88837)
- 教育(87033)
- 资助(80450)
- 编号(75102)
- 重点(60780)
- 成果(60594)
- 部(59514)
- 创(57923)
- 发(56882)
- 创新(53681)
- 业(53473)
- 科研(52449)
- 课题(52041)
- 制(51319)
- 期刊
- 济(190421)
- 经济(190421)
- 研究(117103)
- 中国(81899)
- 农(73274)
- 财(71024)
- 学报(70418)
- 科学(62734)
- 管理(61904)
- 大学(52074)
- 学学(49502)
- 农业(48675)
- 融(41143)
- 金融(41143)
- 技术(36833)
- 教育(35704)
- 财经(33851)
- 业经(32537)
- 经济研究(29663)
- 经(29072)
- 业(28433)
- 问题(25405)
- 技术经济(21944)
- 版(21443)
- 财会(20315)
- 贸(19999)
- 商业(19183)
- 现代(18610)
- 科技(18525)
- 理论(18440)
共检索到620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泓慈 李松真
本文在考虑冗余资源调节效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物流企业通用性互补资产影响企业效益的机制,旨在引导物流企业重视通用性互补资产的配置。结果表明:通用性互补资产显著提升物流企业效益;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正向调节通用性互补资产与物流企业效益间的关系;沉淀性冗余资源正向调节通用性互补资产与物流企业效益间的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科 李常洪 徐晓肆
拓展以互补性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平台创新理论和以知识冗余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基础理论,分别引入企业价值网络和知识冗余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216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在企业价值网络中随着知识冗余的变化,互补性资产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机理作用。研究发现:企业价值网络生态中可以利用的互补性资产越丰富,网络的运行越稳定,网络稳定性的增强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一定水平的知识冗余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企业价值网络在互补性资产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冗余调节了互补性资产与创新绩效、企业价值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创新型企业创新及其价值网络构建,提出重视利用互补性资产,关注价值网络关系的积极作用,保持适当的知识积累,并注意知识冗余与互补性资产、企业价值网络的交互作用的不利影响等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志敏
基于冗余资源进行创新的企业研发资源供给模式,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动实现多维的价值探索,而且有利于企业形成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根据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案例调查,归纳出基于冗余资源进行技术创新的研发资源供给模式的两种类型,并重点分析了不同模式下企业创新行为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冗余资源 研发资源供给模式 企业创新行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超发 郭宏 杨德林
针对创新方式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机制问题,本文选取2011-2017年间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的683家大型高科技企业样本数据,以冗余资源为调节变量,分析了创新方式的两个维度——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财务冗余资源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人力冗余资源负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财务冗余资源正向调节利用式创新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人力冗余资源负向调节利用式创新与企业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企业管理者和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提供了有益参考,提高了企业创新投资的决策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雪萍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以及物联网等技术日趋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物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开放创新成为当前物流业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但其开放创新能否有效转化为创新产出,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收集了39家物流行业上市企业2019-2021年的经营数据,在考虑非均衡调节效应的条件下,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开放创新影响上市物流企业创新产出的机制。结果表明:开放创新显著正向作用于物流业创新产出,其中开放创新广度、深度均能显著正向作用于物流业创新产出;非均衡负向调节开放创新与物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其中非均衡广度负向调节开放创新广度与物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非均衡深度负向调节开放创新深度与物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于飞 刘明霞 王凌峰 李雷
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理论,利用中国128家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企业知识耦合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及冗余资源对知识耦合与绿色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与企业绿色创新呈U型关系,且存在"门槛效应";新技术领域与原有技术领域之间的知识耦合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冗余资源强化了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与企业绿色创新的U型关系,从而负向调节新旧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耦合视角下知识基础动态变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本文推动了知识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理论从一般创新向绿色创新研究领域的繁衍,丰富了绿色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耦合方式展开绿色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知识耦合 冗余资源 知识基础 绿色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志敏
目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冗余资源,企业利用其内部冗余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企业资源稀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限制,是一种低成本的技术创新。而利用冗余资源进行技术创新要受到组织氛围、预期利益、非官方活动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文章以河南省283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组织氛围、预期利益、非官方活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企业营造"正激励"的组织氛围,满足员工的预期利益,支持非官方活动,能够使冗余资源更容易流向技术创新,形成外界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创新产出,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龑钰 彭正银
冗余资源是否多多益善?不同形式、不同性质冗余资源的存在既能够帮助企业开发新机会,也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结果一直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从企业内部视角探索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首次引入网络视角作为上述关系的边界条件,以创业板上市公司联盟数据库中2010—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对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沉淀性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而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负向调节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了在联盟组合情境下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同时企业应合理配置冗余资源,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努力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春华
本文基于颠覆性创新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了互补资本影响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机制,旨在阐明互补资本的重要价值,引导物流企业重视积累互补资本,从而切实将颠覆性创新成果转化为经营绩效。研究结果显示:互补资本(服务型与市场型)能够显著促进物流企业经营绩效提升;颠覆性创新能够显著促进物流企业经营绩效提升;服务型与市场型互补资本均能够显著推进颠覆性创新;在服务型、市场型互补资本与物流企业经营绩效关系中,颠覆性创新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辉 蒲国利
在知识爆炸的当下,大多数物流企业仅依赖内部知识进行研发创新已愈发难以突破自身面临的经营困境。而开放式搜索作为一种新的创新管理模式,为物流企业提升创新效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方向。一般而言,在绩效远低于期望时,物流企业的创新动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这有助于其投入更多精力资源进行开放式搜索。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索负向绩效反馈对物流企业开放式搜索的影响,从而引导物流企业重视通过开放式探索巩固竞争优势。结果表明:负向绩效反馈显著正向作用于物流企业开放式搜索;已吸收冗余无法调节负向绩效反馈与物流企业开放式搜索的关系;未吸收冗余正向调节负向绩效反馈与物流企业开放式搜索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和平
文章分析了企业冗余的利用对绩效的影响,并运用在河南省283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冗余与绩效之间呈倒置"U"型关系,当企业的冗余未过量时,企业冗余与绩效正相关;当企业的冗余过量后,企业冗余与绩效负相关。
关键词:
冗余 组织冗余 绩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罗颖 戴永务 施正煌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冗余资源作为企业内多余的、尚未使用的资源,一定程度上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资源支撑。但不同类型的冗余资源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尚未形成共识,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章选取2011-2022年51家A股林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了财务冗余和人力资源冗余对林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影响。结果表明:(1)财务冗余和人力资源冗余均与公司数字化转型之间呈倒U型关系,拐点值分别为0.3342和0.0477。越过拐点,冗余资源会抑制公司数字化表现。(2)社会网络的调节效应显著,会强化冗余资源与公司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倒U型关系。(3)当前样本公司两类冗余资源均未越过拐点值,且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存在公司特征异质性。文章以社会网络作为调节变量,在同一框架内分析冗余资源对林业公司数字化转型影响以及社会网络的调节作用,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既丰富了冗余资源研究的理论体系,也为公司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实证证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一要注重区分公司内部不同冗余资源的异质性;二要关注冗余资源的“双刃剑”作用;三要重视社会网络在资源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调节作用;四要基于公司异质性,给予资金、人才支持和政策激励,助推公司数字化转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红 李娜 陈宇
以2016—2020年具有污染性质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环境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沉淀性冗余资源负向调节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倒U型关系,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正向调节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绩效间的正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度会减弱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和强化沉淀性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梁凯
根据家族企业发展过程的现实情形,基于家族企业治理的相关理论,引入冗余资源这一情境因素来进一步分析非家族高管涉入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通过对2008—2020年家族上市企业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非家族高管的涉入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不同冗余资源对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异质性的调节作用,未吸收冗余促进非家族高管涉入与企业的研发投入的正向关系,而已吸收冗余则会产生负的调节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松 王婉楠 施君然
基于组织冗余的三个维度,分别探讨可利用冗余、可恢复冗余、潜在冗余、吸收能力与创新质量的关系,并以230家中国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的增加,高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反,随着可恢复冗余的增加,高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此外,吸收能力对可恢复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可利用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负向的调节效应,对潜在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不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组织冗余 创新质量 吸收能力 高技术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