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15)
2023(20261)
2022(17358)
2021(16265)
2020(13708)
2019(31433)
2018(30822)
2017(59060)
2016(32128)
2015(35921)
2014(35510)
2013(34797)
2012(32026)
2011(28907)
2010(28809)
2009(26414)
2008(25676)
2007(22192)
2006(19501)
2005(17019)
作者
(93403)
(77904)
(77115)
(73672)
(49629)
(37194)
(35007)
(30554)
(29659)
(27726)
(26417)
(26160)
(24725)
(24677)
(24223)
(24145)
(23286)
(23194)
(22440)
(22198)
(19423)
(19138)
(19012)
(17661)
(17454)
(17286)
(17092)
(16962)
(15715)
(15360)
学科
(129556)
经济(129414)
管理(91682)
(87391)
(71496)
企业(71496)
方法(60044)
数学(53093)
数学方法(52326)
中国(37723)
(34755)
(32457)
(27727)
业经(27337)
(25313)
贸易(25304)
地方(24791)
(24653)
农业(23240)
(23195)
技术(22470)
理论(20415)
(20047)
财务(19961)
财务管理(19923)
环境(19894)
(19406)
银行(19332)
(19086)
企业财务(18893)
机构
大学(454328)
学院(453692)
(184661)
经济(180898)
管理(176924)
研究(157103)
理学(154223)
理学院(152455)
管理学(149432)
管理学院(148629)
中国(116250)
科学(98774)
(96930)
(81864)
(79157)
(79152)
研究所(72725)
业大(71285)
中心(70531)
财经(66326)
(64699)
农业(62465)
北京(61095)
(60667)
(59483)
师范(58782)
(57241)
经济学(56066)
(52085)
经济学院(50664)
基金
项目(316561)
科学(248739)
基金(230836)
研究(225090)
(204073)
国家(202462)
科学基金(172958)
社会(142674)
社会科(135372)
社会科学(135336)
(122197)
基金项目(121311)
自然(114693)
自然科(112103)
自然科学(112073)
自然科学基金(110047)
(104141)
教育(104005)
资助(96446)
编号(89569)
重点(71626)
成果(71589)
(69654)
(67422)
(65606)
课题(62420)
创新(61324)
科研(60856)
国家社会(59370)
教育部(59302)
期刊
(193473)
经济(193473)
研究(130780)
中国(83376)
学报(77253)
(70512)
科学(69480)
管理(63881)
(60561)
大学(58114)
学学(55136)
农业(48763)
教育(47893)
技术(40678)
(37303)
金融(37303)
经济研究(32756)
财经(31862)
业经(30927)
(27411)
问题(26279)
(25834)
科技(23008)
技术经济(22699)
(21872)
统计(21847)
(21147)
图书(20846)
(20395)
业大(20032)
共检索到653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建伟  苏丽锋  
文章利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构建多期渐次DID模型,分析ICT类通用型技术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ICT类通用型技术加速了城市就业结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主要表现为示范政策变量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就业份额,且政策实施后动态效应渐次增强。(2)城市市场规模辅助解释了就业结构转型效应异质性,市场规模越大的城市就业结构转型效应越强。(3)网络效应是通用型技术影响就业结构的重要机制,存在较强网络效应的信息服务业受影响后就业份额显著上升,网络效应弱的服务行业就业份额变化不明显,而高度依赖信息服务中间投入的金融服务业就业份额下降。然而,网络效应较强行业的就业份额增量小于制造业就业份额减量,潜在含义是通用型技术推动就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可能会引起结构性失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壮雄   韩佳容   付锦华  
正确认识和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对于中国深入推广数字战略和发展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多部门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拓展到对国家内部各城市之间政策冲击的效应估计和分析中,讨论宽带中国政策如何影响城市数字产业。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政策能够提升数字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对试点城市数字产业财政支持增加5%,全国数字产业产出占比将增加0.29%;宽带中国政策会推动数字产业从非试点城市流向试点城市、从落后城市流向发达城市、从长三角城市群流向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并强化了数字产业头部城市的地位。此外,政策还会推动数字产业在城市群内部集聚,推动形成数字产业集聚高地。本文为政府未来的数字产业政策设计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怡安   刘津利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的能源效率提升,但也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对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东部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西部城市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可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不同的城市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发展质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边志强  
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中立   崔泽园   王书华  
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其金融脆弱性比城市家庭更高的原因之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面临的信息约束与信息劣势,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优化家庭资产负债配置来缓解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的5期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和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并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收入和保险参与度,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两条路径来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户主为男性、户主未婚、平均文化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因此,应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数字下乡”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竹  徐思维  刘宁  
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视角,利用2005—2019年中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以科学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城市创新的影响、传导机制及政策示范效果。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创新,且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而对城市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这一作用渠道的影响效果在不同的城市区位、等级和规模下存在异质性;"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施存在扩散效应,示范城市的推进在带动本城市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周边城市创新产生辐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豪杰   杜伟岸  
文章基于2009—2021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政策的内在作用机制包括吸引人才集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对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科教水平异质性和沿海特征异质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爱君  张小勇  李菁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地区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洪飞   李豫新   曹梦渊  
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经济增长纳入气候变化的约束框架。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两难困境的现实问题,将降碳与增长纳入统一框架,通过绿色创新补偿效应与“去”资本错配效应阐明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实现降碳与增长兼得的逻辑过程。文章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利用2006—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并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降碳与增长兼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创新补偿效应不仅发挥了绿色技术进步的减碳作用,而且创新补偿效应能够助推城市经济增长。“去”资本过度配置能优化资本配置结构、提升配置效率,进而降低碳排放并促进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由于城市资源禀赋特征、能源消费偏好及环境规制强度不同,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破局”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文章结论为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突破两难困境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同时有助于加深对能源转型政策的理解,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侯瑜  袁鹏妞  
作为一种典型的数字基础设施,宽带的建设和普及具有普遍的居民增收效应,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以及“数字红利”的差异,其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存在差异,进而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利用2012—2020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DID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同时促进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但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较小且滞后,因而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差异化的就业效应(促进高技术行业就业、挤压低技术行业就业)产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这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会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群建设)而减小,随着数字经济渗透度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增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城乡差距,尤其是“宽带鸿沟”和“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获得的“宽带红利”和“数字红利”较小。因此,应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减小和消除和“数字鸿沟”,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郭丰   任毅   柴泽阳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减污降碳的重要手段,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工作。因此,基于2009—2020年中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这一结论经过共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3)异质性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东中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力度较强和数字经济发展越好的城市中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在其碳减排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建议扩大“宽带中国”在西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试点范围,因地制宜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更大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范红忠  范乐怡  宋颜希  
网络基础设施是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宽带中国”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以及缓解劳动力错配三个渠道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提升了城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并会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且在沿海地区、行政等级、财政自主权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显著。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信息化和数字金融优势,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释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带来的创新潜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   王励铧  
本文基于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2)劳动力流动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两种机制;(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中更强;(4)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正向调节“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作用。本文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美喆   廖玉玲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影响着资源的空间流向和分布格局。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外生冲击,基于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矫正资源空间错配,且这种积极作用在人力资本水平高、已纳入城市群规划的城市发挥得更加充分。分资源类别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对资本空间错配的负向影响显著,而对劳动力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通过促进资源流动负向影响资源空间错配、优化资源配置格局。由此提出以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为重点、市场机制优化为抓手,降低资源流动成本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发   陆学峰  
文章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城市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效应随空间距离加长而逐渐衰减;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间协同集聚、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机制,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强度对数字经济的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