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2)
2023(9750)
2022(8002)
2021(7511)
2020(6110)
2019(14124)
2018(14153)
2017(26660)
2016(14583)
2015(16691)
2014(16794)
2013(16433)
2012(15485)
2011(14269)
2010(14825)
2009(13681)
2008(13616)
2007(12485)
2006(11340)
2005(10534)
作者
(45481)
(38096)
(38031)
(35872)
(24252)
(18421)
(16985)
(14925)
(14546)
(13843)
(12913)
(12802)
(12377)
(12303)
(11815)
(11583)
(11331)
(11240)
(10907)
(10771)
(9585)
(9550)
(9428)
(8709)
(8663)
(8589)
(8550)
(8435)
(8053)
(7693)
学科
(68029)
经济(67965)
管理(38669)
(37835)
(29318)
企业(29318)
方法(25650)
数学(22296)
数学方法(21716)
中国(20921)
地方(20365)
(19788)
业经(15787)
农业(13263)
(13259)
(11864)
(11649)
(11501)
贸易(11487)
(11260)
银行(11244)
(11231)
金融(11229)
(11210)
理论(11166)
地方经济(11101)
(11038)
(10953)
技术(10504)
环境(9744)
机构
学院(213915)
大学(210613)
(82540)
经济(80534)
管理(77784)
研究(77201)
理学(65778)
理学院(64930)
管理学(63236)
管理学院(62871)
中国(59481)
科学(50127)
(47260)
(43031)
(41126)
(37211)
研究所(36978)
中心(35424)
业大(34504)
(34338)
农业(33789)
北京(30481)
(30171)
师范(29843)
(28396)
财经(28267)
(27229)
(27172)
技术(26294)
(25395)
基金
项目(136694)
科学(105910)
研究(97373)
基金(95598)
(84850)
国家(84128)
科学基金(70933)
社会(59540)
(56373)
社会科(56324)
社会科学(56307)
基金项目(49318)
(46818)
自然(46714)
自然科(45700)
自然科学(45690)
教育(45489)
自然科学基金(44811)
资助(40720)
编号(40018)
(34611)
成果(32828)
重点(31271)
课题(29364)
(28405)
(28304)
发展(27213)
(26771)
创新(26464)
计划(25835)
期刊
(102492)
经济(102492)
研究(64137)
中国(52300)
(42411)
学报(37642)
科学(33507)
管理(31960)
教育(29373)
农业(28872)
(27556)
大学(27542)
学学(25894)
(22090)
金融(22090)
技术(21889)
业经(18498)
经济研究(16052)
(15789)
财经(13797)
问题(12589)
统计(11939)
(11920)
技术经济(11319)
(11220)
图书(11157)
(11089)
科技(10825)
商业(10343)
业大(10268)
共检索到341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进成  李福安  牛华宁  符明联  刘坚坚  李红彦  安正云  李根泽  
通过2006年至2007年连续2年对云南省通海县实施的蔬菜-大麦-烤烟种植模式示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大麦-烤烟种植模式不仅能增加烤烟产量2.81%,提高中上等烟比例3.97个百分点,提高烤烟的产值9.29%,而且在节本增效、改善土壤理化环境、优化土壤微生物区系分布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尤其随着应用年限的延伸,其在烤烟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将愈加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方科  易芬远  首安发  唐新莲  石保峰  黎峰  徐婷  顾明华  首茹芳  
为探明贺州烟区烟—薯模式连作下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采用盆栽试验,对贺州烟—薯连作障碍土壤进行不同灭菌处理,调查烟株的生长情况和测定土壤微生物变化。同时采集大田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生物量碳氮等指标,将盆栽试验结果与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灭菌处理均能有效的改善烤烟的生物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及生物量碳氮,与烟—稻轮作模式下的植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有类似的趋势;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下降是烟—薯模式连作下烤烟土壤障碍的重要成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家俊  
贵州是我国四大烤烟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10%,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烤烟收购占全省农产品采购金额的40%多,烤烟和卷烟工业所提供的税收和利润常占全省财政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1981年贵州烤烟种植面积近100万亩,产量241万担,分别为1949年的6.5倍和20.2倍,创历史最高水平。贵州生产的烤烟除满足本省卷烟工业生产的需要外,每年还有上百万担烟叶支援全国廿多个省、市卷烟工业的生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丙离  
许昌烤烟区,包括许昌市的长葛、禹州、许昌,平顶山市的襄、郏、叶、宝丰和鲁山,漯河市的舞阳、郾城和临颖,以及驻马店地区的西平和遂平县(市)。该烤烟区年裁种烟烟草面积,占全国烟草面积的1/10,年产量占全国烤烟产量的1/4。烟叶的收入占全区经济收入的1/3,是当地经济收入中举足轻重的作物。所产烟叶,除供应河南主要卷烟厂外,还外调1/3,供全国20多个省(市),100家大卷烟厂配料使用。因此,许昌烤烟区被誉为“烟叶王国”。 许昌烤烟颜色桔黄、油润丰富、组织细致、香味浓郁、燃烧性好、吸味醇厚、高烟碱、低焦油,蛋白质含量较低,含糖量适中,很受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治锋  肖汉乾  邓小华  何铭钰  黄杰  夏冰  向铁军  邓小强  李武进  肖艳松  
为明确南方稻作烟区促根减氮施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传统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促根减氮施肥模式(减少基肥氮比例、根区施用基肥、增施促根灌蔸肥和水溶性追肥、改变专用基肥和追肥配方及施用量,施肥过程共减氮22.22%)对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促根减氮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烟叶外观质量,提高上部烟叶单叶质量和叶面积质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上部和中部烟叶的评吸质量,提高烤烟上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省工5.81%,节约农资成本3.27%,纯收益提高23.37%,产投比提高6.29%,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11%,氮肥偏生产效益提高33.79%。促根减氮施肥模式在减氮22.2%的情况下,可提高稻茬烤烟种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宜在南方稻作烟区推广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治锋  肖汉乾  邓小华  何铭钰  黄杰  夏冰  向铁军  邓小强  李武进  肖艳松  
为明确南方稻作烟区促根减氮施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传统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促根减氮施肥模式(减少基肥氮比例、根区施用基肥、增施促根灌蔸肥和水溶性追肥、改变专用基肥和追肥配方及施用量,施肥过程共减氮22.22%)对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促根减氮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烟叶外观质量,提高上部烟叶单叶质量和叶面积质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上部和中部烟叶的评吸质量,提高烤烟上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省工5.81%,节约农资成本3.27%,纯收益提高23.37%,产投比提高6.29%,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11%,氮肥偏生产效益提高33.79%。促根减氮施肥模式在减氮22.2%的情况下,可提高稻茬烤烟种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宜在南方稻作烟区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壮壮  郭俊杰  陈泽鹏  贺广生  魏彬  黄浩  谢志东  林勇  周立非  邓世媛  王维  
为解决梅州烤烟生产中氮钾肥利用效率低和不合理施肥技术造成的烟叶品质下降问题,在梅州平远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氮钾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烤烟中的积累、分配规律,比较了不同施肥模式氮钾肥利用效率以及烤后烟叶产量和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梅州烟区的施肥模式。以云烟87为材料,设7个处理:1氮钾肥全部基施(对照,NK1);2氮钾肥用量为NK1的90%,50%基施、50%追施;3氮钾肥用量为NK1的70%,30%基施、70%追施;4基肥不施氮钾肥,追肥应用氮肥实时管理技术(Real-time nitrogen management,RTNM);5氮钾肥基肥用量为NK1的30%,追肥应用RTNM模式;6不施氮钾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圣江  曹高燚  蔡斌  蔡凯  赵宸楠  涂永高  潘文杰  谢已书  
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对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和酸性香气成分含量明显偏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模式中部叶中性香气成分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但氧化异佛尔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9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6种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中部叶酸性香气物质癸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苯乙酸、3–甲基戊酸和4–甲基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帅帅  曹建敏  邱军  王允白  孙鹏  于卫松  高欣欣  丁睿  
为了利用GC-MS指纹图谱技术对烤烟品质和风格特色进行质量控制,试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方法构建了南平烤烟的致香物质标准指纹图谱,并选取了南平、云南、湖北和贵州烤烟样品对该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南平烤烟样品与该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极高,判断的准确率在80%以上,而云南、湖北和贵州与该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低。这表明,南平烤烟与云南、湖北和贵州烟区烤烟的品质和风格特色具有明显差异。最后通过主成分投影图对南平、云南、湖北和贵州烟区烤烟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显示,南平烟区与其他烟区烤烟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的差异明显,与相似度计算结果一致。综上表明,南平烤烟GC-M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宗昊   王爱霞   赵浩宾   王亚飞   刘剑君   路晓崇   遆晋松   段卫东  
【目的】了解烤烟箱式烘烤过程中热湿环境与叶间隙风速的变化,为实现箱式烘烤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流上升式烤房,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烤房不同位点的温湿度及风速,并通过CCD工业相机采集烟叶图像,测定叶片皱缩率,分析烤房内热湿环境的均匀性及叶间隙风速的变化。【结果】随着烘烤进程的推进,箱体内部低温区面积逐渐减小,温度呈现箱体下部>中部>上部,高湿区逐渐由箱体中部向箱体上部移动,烘烤后期相对湿度表现为箱体上部>中部>下部,在装烟室不同区域,箱体距离加热室越近此规律变化越明显。随着烘烤进程的推进,烟叶烘烤过程中箱体内外温湿差逐渐减小,温度差由5℃降至2~3℃,相对湿度差降低23个百分点。不同位点烟叶的叶间隙风速表现为箱体下部>中部>上部、干筋阶段>定色阶段>变黄阶段。不同时期风速变化范围分别为变黄期(0~60 h)(0.05±0.05) m/s,定色期(72~120 h)(0.15±0.10) m/s,干筋期(132~180 h)(0.25±0.12) m/s。在变黄、干筋阶段,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要互作因素为相对湿度,在定色阶段的主要互作因素为叶片皱缩率。【结论】烤房热湿环境及叶间隙风速分布不均,在不同烘烤阶段对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要互作因素不同,在烘烤过程中可有目的地对烘烤工艺进行调整,优化烤房环境,以期提高箱式烘烤烤后烟叶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贤伟  徐秀红  许家来  崔胜利  王传义  张兴伟  任夏  朱佩  张忠锋  
【目的】变褐时间是衡量烟叶耐烤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分析并阐明烤烟耐烤性遗传效应。【方法】通过在暗箱试验中统计烟叶变褐比例,算出变褐指数(BI=∑B/n)作为耐烤性量化标准,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6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2个杂交组合(云烟85×大白筋599和中烟100×翠碧1号)的6个世代群体(P1、P2、F1、B1、B2和F2)中部叶烤烟耐烤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供试组合的烤烟品种耐烤性的遗传符合E-0模型,即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控制。主基因都以负向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都较高,其中F2群体最高;多基因遗传率都较低。【结论】基于烤烟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义宏   周芳芳   黄坤   冀新威   单双吕   张晓龙   张加研  
【目的】明确不同连作年限烤烟根系内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为防控烤烟连作障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红河泸西县‘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选择4个连作年限地块:连作2年、连作3年、连作4年和连作5年,在烤烟成熟期,利用GC-MS检测不同处理烤烟根系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通过自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探析对烤烟品质影响较大的因子类型及其与品质因子(烤烟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相互关系。【结果】连作条件下,烤烟根系内次生代谢产物共检测出14种。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酚酸类因子、醛酯类因子、酸酯类因子以及酚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5.74%。4个主成分因子与烤烟品质典型相关分析发现,烤烟根系内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香草醛、十七酸、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甲酯含量越高,有利于改善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但不利于烤烟其他品质因子的提升;而根系内莨菪亭、软脂酸、花生酸含量越高,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肉豆蔻酸的含量越低,促进了烤烟感官质量的提高,但对烤烟其他品质因子的改善具有负效应。【结论】烤烟根系内次生代谢产物对烤烟品质因子均有影响,其中的9种影响较大。为了克服连作障碍,应开展相关调控技术研究,调控以上根系内9种关键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使其维持较低水平,提高烤烟综合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能如  余金恒  罗荣欣  林北森  尹永强  
为确立笼式烟夹密集烘烤最佳装烟密度,开展了中部烟叶烘烤试验。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以59.52 kg/m2装烟密度(烤房装烟量4000 kg)最好,66.96 kg/m2(4500 kg)较好,74.40 kg/m2(5000 kg)较差;随着装烟密度增大,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趋增,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糖碱比值下降并趋于协调,中性香味物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装烟密度愈大,烟叶感官质量愈好;当装烟密度增至66.96 kg/m2(烤房装烟量4500 kg)时,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更好,清香风格明显突出。因此,笼式烟夹密集烘烤装烟密度以66.96 kg/m2(烤房装烟量4500 kg)左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怀俊  顾钢  纪成灿  陈顺辉  林伟杰  
研究了烤烟品种CB-1,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5等田间青枯病发生情况,以及K326,CB-1烟株根系土壤青枯病菌的数量动态变化及其与田间病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不同抗性品种的土壤中,青枯病菌的数量差异较大;根系中病原菌繁殖到一定数量且生长一段时期后,田间烟株才会出现症状且与前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温湿度高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为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健  朱金峰  杜修智  王蒙蒙  许自成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