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7)
- 2023(4353)
- 2022(3633)
- 2021(3249)
- 2020(2620)
- 2019(5755)
- 2018(5577)
- 2017(10257)
- 2016(5506)
- 2015(5997)
- 2014(5702)
- 2013(5415)
- 2012(5097)
- 2011(4585)
- 2010(4713)
- 2009(4502)
- 2008(4698)
- 2007(4028)
- 2006(3740)
- 2005(3398)
- 学科
- 济(21760)
- 经济(21736)
- 管理(18172)
- 业(16305)
- 企(14572)
- 企业(14572)
- 方法(8728)
- 数学(7175)
- 数学方法(7045)
- 农(6309)
- 贸(5684)
- 贸易(5680)
- 业经(5624)
- 易(5514)
- 财(5438)
- 中国(5372)
- 学(5359)
- 制(5303)
- 地方(5213)
- 体(4045)
- 环境(3995)
- 农业(3796)
- 理论(3796)
- 划(3726)
- 和(3578)
- 务(3484)
- 财务(3476)
- 财务管理(3467)
- 银(3415)
- 银行(3402)
- 机构
- 大学(82394)
- 学院(81165)
- 管理(32015)
- 济(30378)
- 经济(29768)
- 研究(28754)
- 理学(28122)
- 理学院(27769)
- 管理学(27230)
- 管理学院(27084)
- 中国(21114)
- 科学(18189)
- 京(17231)
- 财(14437)
- 所(14297)
- 农(13613)
- 研究所(13234)
- 中心(12997)
- 江(12414)
- 业大(11944)
- 范(11898)
- 师范(11780)
- 财经(11762)
- 经(10688)
- 农业(10634)
- 院(10478)
- 北京(10464)
- 师范大学(9751)
- 州(9700)
- 经济学(9004)
- 基金
- 项目(57927)
- 科学(46895)
- 基金(43502)
- 研究(41371)
- 家(38841)
- 国家(38562)
- 科学基金(33201)
- 社会(27420)
- 社会科(25904)
- 社会科学(25891)
- 基金项目(22936)
- 省(22370)
- 自然(21997)
- 自然科(21518)
- 自然科学(21510)
- 自然科学基金(21136)
- 划(19495)
- 教育(19143)
- 资助(16768)
- 编号(15735)
- 重点(13582)
- 成果(13154)
- 部(12888)
- 创(12431)
- 发(12364)
- 创新(11741)
- 课题(11526)
- 国家社会(11499)
- 教育部(11144)
- 制(11101)
共检索到117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闵学勤
基层治理正在涌动的在线化浪潮,不仅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有关,更与基层社会的原发性建构与创新有关。基层在线治理嵌入社区多中心主体,利用微信平台撬动线下多年未变的弱参与格局,在达成"共在"和"共处"效应后,须突破"共商"的瓶颈,才能遇见"共融"的场景。通往协商的基层在线治理正在尝试"弯道超车",引导基层政府向电子政府、移动政府转型,推动政府职能的优化。
关键词:
社区协商 在线治理 在线协商治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玉祥 许珍珍
基层协商民主已基本实现良善之治,但亦面临着一些实践困境。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根源于“制度—事务脱嵌”。“制度—事务脱嵌”理论指出,治理事务是影响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关键变量,制度脱嵌于治理事务会导致基层协商民主出现实践困境。基层治理事务至少包括3类事务,即自主决策事务、动员式执行事务、依规执行事务。但是,当前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仅仅适配于某一类或两类事务,无法全部嵌入3类事务。当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与部分事务脱嵌时,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在脱嵌性事务中难以发挥作用,各类主体会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应付。于是,基层协商民主在脱嵌性事务中出现基层干部变通式执行、人民群众政治冷漠、政治精英过度参与、治理效果相对欠佳的实践困境。为此,基层协商民主困境的治理机制需着力于克服“制度—事务脱嵌”问题,让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能够嵌入治理事务之中,朝着分类运转的制度设计方向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制度创新层出不穷,成果斐然。其中,从上个世纪90年代温岭实施民主恳谈会开始,基层协商民主在浙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并且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理论和实践之间,以及政府、学者、媒体与社会之间的积极互动。学者们紧紧围绕中国本土化的经验、立场和问题意识,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概念与学术问题,提供了一些
关键词:
基层协商民主 学术概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继龙
学院学术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体系的基础层级和关键环节,当前学院学术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术权力的等级化。引入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学院学术治理改革具有可行性。实施协商民主的基本着力点在于壮大学术力量,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程序,积淀协商文化。
关键词:
学术治理 协商民主 学院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普兵
协商治理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治理效果的治理方式。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多元化的利益偏好冲突很难整合,农村利益冲突更加复杂,农村治理陷入困境。搭建利益整合平台是农村治理转型的关键。充分利用协商机制对农村社会进行治理是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新时代的协商治理呈现治理单元微小化、治理内容细碎化、治理手段灵活化等特点。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协商治理有自身的限度,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优化,以促进协商治理在农村生根发芽。
关键词:
协商治理 乡约 乡政村治 农村自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振辉 王金红
作为一种实在的治理技术,协商民主具有规范的运作过程以及系统而精细的运作机制。协商民主的运作过程包括提议、评议、非正式一致以及明确接受四个阶段;协商民主的运作机制包括平等机制、接受机制、对话机制以及互动机制。从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经验看,无论运作过程还是运作机制都存在明显不足。中国地方治理的创新不仅需要引入而且需要完善协商民主,其重点在于提高协商民主运作过程的规范性,增强运作机制的系统性,改进操作技术的适用性,通过规则与机制的约束培养社会各方参与公共事务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协商民主 运作过程 运作机制 地方治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晓云
自由民主在现代民主制度中占主导位置,然而却在生态治理中遇到了困境。生态治理呼唤一种能够充分考虑生态价值、公共利益、可持续性、基层权力的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在价值取向、运行机制、利益保障等方面与生态治理相契合。在生态治理中,要发展协商民主的社会环境,培育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平台,完善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生态治理 民主制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应
针对由制造商、分销中心和零售商组成的多级分布式供应链协同计划问题,建立了三层规划生产-分销计划谈判模型,设计了基于合作对策的两步协商方法。首先,基于模糊隶属度原理,将三层规划问题转化为单层规划问题。接着,设计了基于合作对策的两步协商过程,描述了两步协商模型和交互协商算法步骤,并对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最后,给出了基于多层规划的协同生产-分销计划模型,并得到了基于合作对策的协商算法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与其它优化策略的对比,验证该解决方案的优越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化 问责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雪霏 邵梓捷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基层实践遵循的是嵌入式的生长路径,高度仰赖地方政府的制度性供给,也就必然受其目标理念、组织结构以及政治环境等要素的影响。在体制性塑造下,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整体呈现出民主与治理间的徘徊与整合,表现为当前各地以"协商民主"为名的基层实践存在回应型、自治型和咨询型协商三种不同类型;协商制度设计和运行中更多地"利用"体制内资源和手段而非"探索"科学的协商技术;在协商参与者的选择上沿袭着以群体为本位的代表逻辑,在代表类型和范围上有所拓展;推动实践的主导力量由政治精英扩展到例如人大、政协等体制内组织,它们由此激活了原本被"虚置"的政治权力。当前的基层协商实践呈现出本土性特色,但仍需完善与拓展才可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相互依赖的"双向民主化"转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谈火生
代表性是现代民主的本质特征。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协商民主理论几乎完全忽视了代表问题,但近年来学界逐渐认识到代表对于协商民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以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为例,从代表的描述性维度和行动维度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基层协商实践对协商民主代表机制的有益探索。本文认为,中国基层协商实践中创造的混合式代表机制将选举和选择、精英和大众、代理和委托代表模式等不同的代表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在实践上回应了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而且在理论上对西方纯粹统计意义上的协商代表理念提出了挑战,并推动学界深化对协商民主代表理论的思考。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代表 混合式代表机制 协商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雪霏 邵梓捷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基层实践遵循的是嵌入式的生长路径,高度仰赖地方政府的制度性供给,也就必然受其目标理念、组织结构以及政治环境等要素的影响。在体制性塑造下,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整体呈现出民主与治理间的徘徊与整合,表现为当前各地以"协商民主"为名的基层实践存在回应型、自治型和咨询型协商三种不同类型;协商制度设计和运行中更多地"利用"体制内资源和手段而非"探索"科学的协商技术;在协商参与者的选择上沿袭着以群体为本位的代表逻辑,在代表类型和范围上有所拓展;推动实践的主导力量由政治精英扩展到例如人大、政协等体制内组织,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化 问责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协商课程是一种实践性浓郁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它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协商学习而反对促动学习,库克与布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协商学习模式。批判教育学是协商课程的重要思想渊源。协商课程的后现代本质体现在:倡导动态的课程本质观,反对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反对二元对立的课程思维方式,彰显学生的课程主体角色。
关键词:
协商 协商课程 后现代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郎友兴 葛俊良
协商治理意味着环境治理由依靠政府威权解决问题向主体间达成合意的过程转变,因而可以视为国内环境治理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依据环境议题属性和协商主体间关系标准,将国内环境协商实践划分为回应型、自治型、咨询型和监督型环境协商四种不同类型;并根据政府开展环境协商的利益动机,从议题边界、功能定位、参与主体、程序流程、协商方式五个角度剖析其实践取向,指出其兼具公共性和工具性的双重治理动机,但基于治理有效性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性取向更为明显,协商民主对公共理性的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决特定环境问题、规范公众参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组织机构职能、提供环境政策咨询和推动环境政策落实等工具性的协商动机所取代。
关键词:
协商治理 环境治理 协商类型 工具性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