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3)
- 2023(4092)
- 2022(3366)
- 2021(3355)
- 2020(2715)
- 2019(6506)
- 2018(6215)
- 2017(11590)
- 2016(5727)
- 2015(6881)
- 2014(6577)
- 2013(6723)
- 2012(6415)
- 2011(6150)
- 2010(5898)
- 2009(5501)
- 2008(5492)
- 2007(4462)
- 2006(3991)
- 2005(3761)
- 学科
- 济(31611)
- 经济(31588)
- 贸(19273)
- 贸易(19263)
- 易(18796)
- 方法(15188)
- 数学(13702)
- 数学方法(13672)
- 管理(12202)
- 中国(11658)
- 业(10849)
- 出(8151)
- 关系(8014)
- 出口(7271)
- 出口贸易(7271)
- 口(7271)
- 企(7229)
- 企业(7229)
- 农(6618)
- 制(5061)
- 财(4926)
- 对外(4849)
- 银(4813)
- 银行(4813)
- 行(4757)
- 融(4699)
- 金融(4698)
- 业经(4594)
- 环境(4533)
- 国际(4319)
- 机构
- 大学(91252)
- 学院(88331)
- 济(53459)
- 经济(53021)
- 研究(37568)
- 管理(30691)
- 中国(29776)
- 理学(26389)
- 理学院(26097)
- 管理学(25924)
- 管理学院(25764)
- 财(20425)
- 京(19630)
- 经济学(19206)
- 所(18220)
- 科学(18129)
- 经济学院(17488)
- 财经(17068)
- 研究所(16685)
- 经(15929)
- 中心(15035)
- 贸(14117)
- 院(13440)
- 北京(13166)
- 财经大学(12906)
- 科学院(12025)
- 社会(11114)
- 研究中心(10857)
- 农(10796)
- 国际(10668)
- 基金
- 项目(57006)
- 科学(45920)
- 基金(45273)
- 研究(43090)
- 家(39612)
- 国家(39398)
- 科学基金(32888)
- 社会(31159)
- 社会科(29848)
- 社会科学(29844)
- 基金项目(22691)
- 资助(19480)
- 教育(18744)
- 自然(18574)
- 自然科(18183)
- 自然科学(18178)
- 自然科学基金(17909)
- 中国(17043)
- 省(16890)
- 划(15681)
- 部(15241)
- 国家社会(14980)
- 编号(14941)
- 教育部(13569)
- 重点(13136)
- 发(12974)
- 人文(12379)
- 社科(12362)
- 成果(12358)
- 重大(12070)
共检索到137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愿 陈子聪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而中国则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本文以近代中国通商开埠为准自然实验,重新检验开放与贸易的关系。晚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以开放特定通商口岸,条约联系可以降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促进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利用1927—1931年50个通商口岸与32个国家(地区)之间进出口贸易数据的研究发现,条约口岸进出口贸易额显著高于主动自开口岸,但与约定自开口岸规模相当。在条约口岸(含约定自开口岸)内部,势力范围的作用不显著,口岸与贸易国之间的条约联系,尤其是租界条约联系对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至关重要。机制分析表明,条约联系可以促进口岸府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增加进出口贸易。在1929年关税自主改革冲击下,口岸进口贸易额显著下降,但首次条约国利用其“先占者”优势扩大对华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川川 张文杰 李楠 杨汝岱
本文利用清朝末期开埠通商这一自然实验,考察了历史上的贸易开放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历史资料、经济普查和海关调查等数据,本文发现清末通商口岸地区比其他地区在当代具有显著更高的FDI和进出口贸易规模,在采用倍差法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我们对背后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讨,发现相对于其他地区,通商口岸地区的居民对外国人的信任程度更高,并且通商口岸地区有相对更好的企业融资环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卫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云 王毅
旧中国在贸易口岸开埠之初,中西方的贸易并非在中外商人之间直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双方是外商与钱庄、票号。基于旧中国特有的社会禀赋结构,钱庄和票号在与外国银行业竞争的同时与外国银行合作,在中国金融市场开展借贷业务。在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今天,旧中国金融业在贸易口岸开埠之初的做法值得借鉴。中国本土金融业需要在原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与竞争,需要将西方国家金融发展的肯定成果"拿来",利用比较优势跨越发展中的"卡夫丁峡谷",打造适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模式,走出一条"东方社会"特有的金融发展之路。
关键词:
本土金融 二元金融结构 卡夫丁峡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云 王毅
旧中国在贸易口岸开埠之初,中西方的贸易并非在中外商人之间直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双方是外商与钱庄、票号。基于旧中国特有的社会禀赋结构,钱庄和票号在与外国银行业竞争的同时与外国银行合作,在中国金融市场开展借贷业务。在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今天,旧中国金融业在贸易口岸开埠之初的做法值得借鉴。中国本土金融业需要在原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与竞争,需要将西方国家金融发展的肯定成果"拿来",利用比较优势跨越发展中的"卡夫丁峡谷",打造适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模式,走出一条"东方社会"特有的金融发展之路。
关键词:
本土金融 二元金融结构 卡夫丁峡谷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庾向芳 闫超阳
何炳贤早年赴美留学,回国后担任过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首任局长等职。主持过全国范围的实业调查工作,撰写了大量中国与各国贸易的文章,出版了近代第一本高等院校外贸史教材,是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的拓荒者,对近代外贸思想史亦有贡献。他的研究多从对外贸易实践出发,将中国外贸不振的原因归结为被动贸易,提出外贸发展要扩大输出,采取适当保护的关税政策,主张工农立国的基本国策。研究者与从业者的双重身份,使何炳贤的学术研究在当时的经济学界独树一帜。
关键词:
何炳贤 近代贸易史 国际贸易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竺菊英
开埠前宁波对外贸易历史地位探析竺菊英宁波,①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临东海之滨,处于东经120°55’至122°15’,北纬28°51’至30°33’之间,扼中国南北水路之要冲,前方有舟山群岛为大然屏障,后方为四明山和天台山环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港阔、...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旭
相对于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史的研究,石油进口贸易史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此前甚至没有一份完整的近代石油贸易统计资料。本文利用《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系统收集和整理了1864—1931年历年全国和各海关贸易统计和报告中石油进口的相关内容,研究了近代石油贸易的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玥
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作为最早吸收西方经济思想的群体,为中国经济理论的创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介绍了海外留学生的经济思想,但对于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系统性梳理。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经济思想研究中,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经济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结合海外留学生所著文献,从内容上简要评述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护主义和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玥
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作为最早吸收西方经济思想的群体,为中国经济理论的创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介绍了海外留学生的经济思想,但对于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系统性梳理。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经济思想研究中,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经济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结合海外留学生所著文献,从内容上简要评述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护主义和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嘉楠 代谦 庄嘉霖
对外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市场整合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19世纪中国被迫开埠作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发现开放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整合,而且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变迁。通过分析1818-1910年中国南方104个府的上等米月度价格,我们发现口岸开埠显著促进了各府与周边地区的市场整合,设立租界的口岸具有更强的市场整合促进效应;沿海地区市场整合受开埠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论在考虑不同邻近口岸开埠、贸易产品特征、市场空间范围及样本选择性偏误后保持稳健。本文进一步以清代常关分布作为近代出口贸易的工具变量,发现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能够促进国内市场整合,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并促使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尤其是对沿海地区。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圣民 陈家炜
城乡收入差距受到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晚清开埠通商的经历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历史上的贸易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影响,可以发现:历史上具有开埠通商经历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更低,并且在替换核心变量的测度方式、排除个体特征异质性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开埠通商的经历影响了城乡劳动力的流动水平,进而是影响城乡收入差异的可能因素之一。
关键词:
开埠通商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劳动力流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秀琴 张宏文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大门被打开,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既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被动地卷入了世界市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它的发展必然受帝国主义控制,形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对外贸易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旭
本文基于《中国旧海关史料》,以中国近代进口的大宗商品煤油为例,考察了1863—1931年全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这4大区域内各通商口岸之间的商业关系,系统研究了这一时期煤油埠际运销和区域消费的情况。本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散装煤油运销以及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出现对煤油埠际运销网络的变化至为重要。通过对长时段全国各口岸煤油进口的考察,煤油埠际运销的演变也证明,各通商口岸煤油进口贸易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口岸辐射区域的影响,而口岸的辐射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条件。
关键词:
煤油 埠际贸易 美孚 中国近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文 王仁才
中美贸易是近代中国三大(中英、中日和中美)对外贸易之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国,但也未见明显恶化,甚至在1920年以后直至193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其贸易条件并非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
贸易条件 综合贸易条件 个别贸易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