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2)
2023(2240)
2022(1671)
2021(1855)
2020(1338)
2019(3331)
2018(3533)
2017(4778)
2016(3818)
2015(4413)
2014(4563)
2013(3655)
2012(3354)
2011(3243)
2010(3478)
2009(2750)
2008(2714)
2007(2601)
2006(2405)
2005(2250)
作者
(7424)
(6020)
(5943)
(5931)
(3807)
(2967)
(2878)
(2540)
(2314)
(2298)
(2106)
(2080)
(2080)
(1934)
(1926)
(1897)
(1884)
(1878)
(1783)
(1782)
(1768)
(1608)
(1544)
(1425)
(1425)
(1417)
(1362)
(1326)
(1324)
(1311)
学科
教育(18159)
中国(8747)
理论(5350)
教学(5334)
(3868)
经济(3865)
(3568)
管理(3547)
(3230)
(3172)
发展(3157)
改革(3108)
(3035)
思想(3015)
高等(3015)
政治(2886)
研究(2884)
思想政治(2767)
政治教育(2767)
治教(2767)
教育改革(2763)
德育(2747)
学校(2517)
学法(2377)
教学法(2377)
(2276)
教育学(2192)
计算(2186)
算机(2176)
计算机(2176)
机构
大学(44386)
学院(39224)
教育(25028)
研究(17857)
(17263)
师范(17231)
师范大学(14511)
(11366)
职业(10251)
教育学(9780)
科学(9360)
技术(8876)
(8470)
北京(8318)
(7864)
研究所(7699)
管理(7678)
(7419)
教育学院(7185)
职业技术(6981)
经济(6948)
中心(6683)
(6478)
理学(6347)
中国(6257)
理学院(6132)
(5862)
管理学(5853)
技术学院(5847)
管理学院(5735)
基金
研究(24236)
项目(21848)
教育(20537)
科学(18762)
成果(13597)
编号(12906)
课题(12644)
社会(12467)
基金(11929)
社会科(11443)
社会科学(11442)
(11319)
(10666)
(9761)
(9338)
国家(9090)
规划(8875)
(8184)
项目编号(7577)
研究成果(7530)
年度(7421)
(7250)
科学基金(7037)
(6876)
(6811)
(6787)
阶段(6767)
教育部(6736)
(6635)
重点(6602)
期刊
教育(43301)
研究(23902)
中国(19237)
职业(10368)
(8434)
经济(8434)
技术(7682)
技术教育(6792)
职业技术(6792)
职业技术教育(6792)
高等(4860)
成人(4618)
成人教育(4618)
高等教育(4334)
大学(4323)
(4257)
论坛(4257)
学报(3851)
(3796)
职教(3559)
发展(3468)
(3468)
(3319)
比较(3318)
科学(3276)
教研(2822)
高教(2822)
(2365)
图书(2309)
管理(2200)
共检索到73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勇  
教育公平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但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于各个领域。教材存在性别偏见,教师存在种种性别刻板印象,其原因在于外在历史文化因素的束缚和内在女性自主意识的丧失。中学教育中的性别偏见对学生发展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性别平等,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舆论导向;立法性别教育;增加性别课程;教师参与性别研究;实行"双性"教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陆万军  邹伟  张彬斌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相对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基于生育政策地区差异和出生队列差异构建的双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以农村二孩政策地区为参照组,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对受教育机会方面更为明显。但相对于二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在促进性别教育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在一孩半政策下独女户和双女户数量较少,家庭受性别偏好影响会将资源向男性倾斜,导致政策没有通过控制家庭规模提高女性相对教育获得机会。研究认为,随着中国放松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由一孩半政策过渡到二孩政策并不会对女性教育获得产生明显影响,应该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严格独生子女政策地区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同时,随着性别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性别歧视,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并促进性别平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健儿  
在受教育权分配问题上 ,简单的效率优先论和平等优先论都不完善。只有在综合了自由、平等、效率和社会合作等基本价值的教育公正理论指导下 ,才能较为合理地处理受教育权分配问题。本文借鉴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了现代社会的教育公正观 ,联系我国现实提出了五个教育公正原则 ,并对当前我国在受教育权分配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崔红娟  
文章对图书馆学中的效率、公平概念作了初步探讨,二者在认知上呈现一些不同,文章在分析这些特征基础上,进一步从文化视角探讨了二者的本质区别,指出效率具有的技术、器物的"器"之特征和公平具有的人文的"道"之特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宁波  
一、民办教育发展历程 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一直是政府投资兴建,特别是9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几乎包揽一切,只向学生收取少量的学杂、书本等费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些先富起来的有识之士,就把眼光瞄准了教育事业,一是捐资留名,二是自己办学创业,于是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个人办学。开始,是个人办幼儿园、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静  
一、何为“生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化进程的飞跃性突变,我们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趋于实用,教育趋于功利。由此生发出诸多负效应:知识技能速成、学习没有体验、学生负担过重、教育功能夸大、教育者意志强大、学生缺乏个性等等。试问教育的目的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施尔薇  
旅游教育刍议施尔薇北京联大旅游学院教务处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了一定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一个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兼备、从培训初级人才到高级人才、基本上能满足旅游事业发展对人才之急需的旅游教育体系。根据1994年(中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远骑  
教育是一项需要智慧的事业。教育智慧体现的是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培养人格健全、充满高度智慧的人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教育智慧既表现为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关注个性、追求人生的幸福境界,又表现为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度和化难为易的教学艺术。教育智慧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教育智慧的形成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来自于后天的训练,其并非掌握一种单纯的技巧,而是植根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浓厚的师爱,建筑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的基础之上。教育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取决于教师热爱学生和全心全意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教育反哺是子代向亲代传递知识、进行教化的逆向教育过程。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反哺正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多元、内容弥散、方法隐蔽、效果滞后是当今教育反哺的主要特征。教育反哺颠覆了教育原有的表现形式,消解了教师的权威,扩展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空间,使教育从结构到形态、从内容到形式、从目的到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赋予了教育以新的意义。认识反哺、调整正哺、走向互哺,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道红  陈解放  胡寿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官群  
改革开放30年,我国超常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超常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也存在偏重应试、心理健康水平不够理想、专业教师匮乏、生源良莠不齐、缺乏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合理的实践模式等问题。为促进超常人才健康成长,需要实施"双超常教育"。"双超常教育"以"又好又快"为指导方针,以"健全人格+才能出众"为努力目标,以"智力与非智力、左脑与右脑、学业与心理、显能与潜能、加速与加深的和谐互动教育"为结构要素,以兼顾天赋儿童和特殊才能儿童为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闫玉  
性别意识培养是促进全社会从性别角度审视社会现实,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未来通过教师职业还将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调查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性别教育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玉  
高职学生的性别意识影响其全面成长和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研究发现,高职生性别刻板印象广泛存在,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性别知识,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性别教育相关环节的缺失。针对高职学生性别意识特点,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出发,让性别教育进入高职教育的各环节,将社会性别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提升学生的性别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