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9)
- 2023(12270)
- 2022(9892)
- 2021(9074)
- 2020(7704)
- 2019(17178)
- 2018(16712)
- 2017(31489)
- 2016(16850)
- 2015(18616)
- 2014(17929)
- 2013(18132)
- 2012(16418)
- 2011(14554)
- 2010(14328)
- 2009(13638)
- 2008(13897)
- 2007(12204)
- 2006(10678)
- 2005(9838)
- 学科
- 业(82207)
- 济(80272)
- 经济(80176)
- 企(75471)
- 企业(75471)
- 管理(66165)
- 方法(36703)
- 数学(28892)
- 数学方法(28778)
- 业经(28059)
- 财(27309)
- 农(25689)
- 中国(21054)
- 务(20890)
- 财务(20885)
- 财务管理(20870)
- 企业财务(19643)
- 农业(18656)
- 贸(17666)
- 贸易(17658)
- 易(17313)
- 技术(16911)
- 制(15844)
- 策(14962)
- 划(14910)
- 和(13589)
- 体(12554)
- 企业经济(12097)
- 经营(11872)
- 理论(11626)
- 机构
- 学院(249664)
- 大学(245809)
- 济(117302)
- 经济(115778)
- 管理(102065)
- 理学(88383)
- 理学院(87572)
- 管理学(86682)
- 管理学院(86235)
- 研究(83290)
- 中国(67705)
- 财(52054)
- 京(51253)
- 科学(48153)
- 农(47557)
- 财经(42241)
- 所(41937)
- 经(38841)
- 研究所(38101)
- 业大(38026)
- 农业(37787)
- 中心(37005)
- 经济学(36781)
- 江(35748)
- 经济学院(33419)
- 北京(32233)
- 财经大学(31473)
- 商学(30264)
- 商学院(29996)
- 院(29281)
- 基金
- 项目(165574)
- 科学(132927)
- 基金(125817)
- 研究(117053)
- 家(111178)
- 国家(110221)
- 科学基金(95608)
- 社会(80353)
- 社会科(76502)
- 社会科学(76483)
- 基金项目(66364)
- 省(62193)
- 自然(61883)
- 自然科(60573)
- 自然科学(60553)
- 自然科学基金(59632)
- 划(52271)
- 教育(51358)
- 资助(50810)
- 编号(42979)
- 业(39893)
- 创(37981)
- 部(37849)
- 重点(37126)
- 发(35597)
- 国家社会(35150)
- 创新(34706)
- 教育部(32542)
- 成果(32191)
- 科研(31984)
- 期刊
- 济(126434)
- 经济(126434)
- 研究(71517)
- 中国(45047)
- 财(43850)
- 农(43456)
- 管理(41883)
- 学报(38412)
- 科学(37671)
- 农业(29962)
- 大学(29422)
- 学学(28559)
- 融(22435)
- 金融(22435)
- 财经(22000)
- 经济研究(21703)
- 业经(21496)
- 技术(20850)
- 业(19682)
- 经(19113)
- 问题(16780)
- 贸(15879)
- 技术经济(15477)
- 世界(15086)
- 国际(13932)
- 教育(13460)
- 财会(12457)
- 商业(12307)
- 现代(12219)
- 版(11631)
共检索到367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翁润 马野青 陈思
利用2006年世界银行营商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文章研究了出口国通关成本对中国企业进口频率的影响。首先,通过统计海关数据来获得企业-产品-国家层面的进口频率。其次,分别以世界银行营商数据中的通关单证数、通关时间和通关费用来衡量通关成本。虽然采用三种不同的数据来衡量,但是零截断泊松回归估计的结果均表明,出口国通关成本会对中国企业进口频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具体的,通关单证数、通关时间和通关费用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 326、-0. 075和-0. 044。最后,相关的检验也表明我们的结论是相当稳健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翁润 马野青
利用2002~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本文统计了企业-产品-国家层面的进口频率。样本期间,平均进口频率为3.26。利用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的匹配数据,本文考察了企业进口频率的影响因素,发现企业的进口总价值越大、进口总数量越多,企业的进口频率越高,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进口频率;国有企业的进口频率较低,外资企业的进口频率较高,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进口频率越高;企业从经济规模更大、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进口频率更高,从运输成本更高的国家进口频率更低。最后,一系列的相关检验表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进口频率与单次平均进口价值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谷克鉴 陈勇兵
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计数模型考察了出口频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企业出口频率普遍较低,中位出口频率为1次,平均出口频率为2.49次;企业、出口产品及目的国特征因素对出口频率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在出口产品特征上。企业出口规模、目的国不确定性以及出口产品多样化、出口产品核心程度增加均能显著提高企业出口频率。此外,本文还基于中国加入WTO对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作用差异证实了出口频率能够作为出口增长边际的事实。
关键词:
出口频率 计数模型 出口边际 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谷克鉴 陈勇兵
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计数模型考察了出口频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企业出口频率普遍较低,中位出口频率为1次,平均出口频率为2.49次;企业、出口产品及目的国特征因素对出口频率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在出口产品特征上。企业出口规模、目的国不确定性以及出口产品多样化、出口产品核心程度增加均能显著提高企业出口频率。此外,本文还基于中国加入WTO对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作用差异证实了出口频率能够作为出口增长边际的事实。
关键词:
出口频率 计数模型 出口边际 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舒杏 王佳 胡锡琴
出口频率研究为保障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基于2000-2006年海关数据库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的月度数据,刻画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频率的分布特征,发现大多数企业出口频率较低,且随着出口频率的增加其所占比重迅速递减。进一步采用Nbreg计数模型考察出口频率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目的国需求、不确定性和汇率波动会积极地影响出口频率,而双边距离和经济自由度衡量的运输成本会消极地影响出口频率。同时,出口频率存在所有制、贸易方式、区域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深挖贸易互补潜力,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制定合理的贸易...
关键词:
出口频率 一带一路 计数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毛其淋 陈乐远
我国政府在全面对外开放阶段将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贸易平衡作为新的贸易战略。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2000—2013年中国企业级微观数据,引入地区金融发展与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的交叉项,系统地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对企业进口的影响及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的扩大,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进口概率,增加企业的进口种类,并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中间品与资本品的进口。从传导机制来看,融资约束缓解与生产规模扩张是地区金融发展促进企业进口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金融发展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非国有企业、一般贸易企业、沿海企业的进口,另外,地区金融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进口来源国为OECD国家企业进口的促进作用也更大。最后,本文还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与企业进口持续期的关系,发现地区金融发展有利于延长企业的进口持续期。本文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近年来中国进口发展的驱动因素,而且对促进企业进口的持续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区金融发展 进口 融资约束 进口持续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欢 姚莉 何欢浪
本文探讨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制,并在全面识别数字产品的基础上,考虑“进口来源国数字经济”综合构造数字产品进口指标,继而匹配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对相关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产品进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2)进一步地,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促进出口产品多样化”两种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3)区分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异质性后发现,该作用效果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劳动密集型和竞争程度低的行业、本土企业和创新水平高的企业,数字资本品的进口中更为显著。本文从经验上证明了“以进口强出口”的发展模式仍然合理,对新时期评估中国“数字贸易”政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 徐微 余乐芬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指导下,国内经济发展正在恢复中,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作用不言而喻。2020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攻坚年,梳理历史国企改革的经验对本轮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并修正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使用PSM-DID方法考察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影响渠道主要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化水平和规模效应使得产品价格上升和边际成本下降,主要还是由非技术因素导致的;(3)在高竞争度行业或低技术复杂度行业内,国企改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此外,相对于改制为其他类型企业的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国有企业成本加成率上升幅度更大。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制 成本加成率 PSM-DID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李翀 赵春明
本文首次从进口来源地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来源地数目增多、进口来源地集中度下降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同时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进口企业、一般贸易进口企业、外资企业、有出口行为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显著;进口来源地结构主要通过进口种类多元化带来的生产互补机制提升企业生产率,其中,进口异质产品的进口企业效应较大,而进口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机制没有显著作用。因此,中国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同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使其享受中间品多样化带来的生产互补收益;而在发达国家的进口市场上,鼓励企业开拓多个进口渠道,降低对某几个发达国家的过度依赖。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进口来源地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李翀 赵春明
本文首次从进口来源地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来源地数目增多、进口来源地集中度下降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同时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进口企业、一般贸易进口企业、外资企业、有出口行为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显著;进口来源地结构主要通过进口种类多元化带来的生产互补机制提升企业生产率,其中,进口异质产品的进口企业效应较大,而进口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机制没有显著作用。因此,中国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同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使其享受中间品多样化带来的生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进口来源地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李占霞
进口技术复杂度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经验分析后发现,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出口企业、国有企业作用更为显著;考虑了变量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地,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也检验了进口技术复杂度影响企业加成率的这种作用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綦建红 尹达 刘慧
出口频率作为出口决策的重要一环,是企业出口扩张的新边际,也是出口变化的"晴雨表"。本文在随机存货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频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渠道,并采用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显著降低企业出口频率,且这一影响存在部分惯性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贸易成本、存货成本和市场需求波动共同影响企业出口频率的中介效应十分显著,其中贸易成本是最重要的传导渠道,占比达到19%以上;如果进一步考虑目的国、产品和企业异质性,会发现出口目的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出口产品为中间品和消费品的企业,其出口频率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小。因此,政府和企业应高度关注出口频率的变化趋势,合理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决策的外部冲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毛其淋 赵柯雨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后分阶段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批次冲击倍差法系统地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口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显著扩大了当地企业的进口规模。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缓解"是外资银行进入促进企业进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外资银行进入对企业进口的促进效应越大。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民营企业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对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混合贸易企业和纯加工企业,对中间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资本品和消费品,对东部地区企业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企业。
关键词:
外资银行进入 企业进口 融资约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珉 周宗放 陈林
现有的研究表明,关联交易是产生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关联交易的分析是商业银行防范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重要工作。但是,目前还缺乏对关联交易定量化的研究。根据CCER数据库定义的29个关联交易类别,在2002-2006年上市企业集团公司的关联交易数据基础上,分析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类别和频率特征,以及它们与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逻辑关系。统计分析显示,企业集团每年的关联交易频率符合负二项分布,并解释了负二项分布参数的实际意义。案例分析表明太多或太少的关联交易次数,都说明企业集团的经营存在问题,从而将直接或间接地增大其信用风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宏兵 谷均怡 赵春明
本文使用含工具变量的离散时间Cloglog生存分析模型,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出口企业交易信息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中国企业持续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持续出口呈稳健的正向影响,且对内资、大中规模、技术密集型和高行业集中度企业的正向作用较为突出;基于成本加成机制,进一步验证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持续出口的促进作用,发现在出口产品多元化企业表现更甚;此外,利用构建的生存分析模型识别出口产品范围调整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国对外贸易"优进优出"的转型升级提供经验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