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9)
- 2023(7423)
- 2022(6764)
- 2021(6451)
- 2020(5654)
- 2019(13370)
- 2018(13357)
- 2017(26258)
- 2016(14778)
- 2015(17233)
- 2014(17884)
- 2013(17955)
- 2012(16795)
- 2011(15000)
- 2010(15569)
- 2009(14583)
- 2008(15509)
- 2007(14280)
- 2006(12578)
- 2005(11674)
- 学科
- 济(56349)
- 经济(56280)
- 管理(43578)
- 业(41078)
- 企(33920)
- 企业(33920)
- 方法(26577)
- 财(24709)
- 数学(23235)
- 数学方法(22934)
- 税(21949)
- 税收(20475)
- 收(20303)
- 农(16787)
- 务(15516)
- 财务(15486)
- 财务管理(15437)
- 中国(15150)
- 企业财务(14421)
- 学(13141)
- 制(13064)
- 贸(11551)
- 贸易(11544)
- 地方(11455)
- 业经(11213)
- 易(11193)
- 农业(10639)
- 银(10187)
- 银行(10164)
- 理论(10098)
- 机构
- 学院(214588)
- 大学(212315)
- 济(84263)
- 经济(82145)
- 管理(77040)
- 研究(69239)
- 理学(64241)
- 理学院(63514)
- 管理学(62352)
- 管理学院(61956)
- 中国(56986)
- 财(52269)
- 京(45277)
- 科学(42487)
- 财经(37960)
- 所(37584)
- 江(36344)
- 农(35709)
- 经(33822)
- 中心(33064)
- 研究所(32572)
- 业大(29642)
- 北京(29446)
- 州(28832)
- 农业(27805)
- 财经大学(27338)
- 范(27081)
- 师范(26817)
- 经济学(25704)
- 省(25322)
- 基金
- 项目(124186)
- 科学(94432)
- 研究(93539)
- 基金(86239)
- 家(73871)
- 国家(73192)
- 科学基金(61311)
- 社会(55278)
- 社会科(52197)
- 社会科学(52178)
- 省(49555)
- 基金项目(45310)
- 教育(43837)
- 编号(41402)
- 划(41121)
- 自然(38893)
- 自然科(37890)
- 自然科学(37878)
- 资助(37282)
- 自然科学基金(37192)
- 成果(36139)
- 课题(28418)
- 重点(27958)
- 部(27560)
- 性(26346)
- 发(26305)
- 项目编号(25342)
- 创(24891)
- 大学(24149)
- 科研(24007)
共检索到343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山宏
《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国内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本文从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出发,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与所得税会计实务,研究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在实务中,纳税调整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今后进行准则修订时,应细化与企业合并相关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内容,也应该明确相关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过程,为企业会计实务与后续的税收检查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会差异 纳税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山宏
《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国内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本文从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出发,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与所得税会计实务,研究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在实务中,纳税调整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今后进行准则修订时,应细化与企业合并相关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内容,也应该明确相关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过程,为企业会计实务与后续的税收检查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会差异 纳税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华
所得税会计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确定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该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文拟就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做出相关探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阳 张志凤
由于合并报表中的调整业务和抵销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因此在合并报表中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本文探讨合并报表中对子公司资产负债的调整及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税率不同两种特殊情况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本文认为,特殊性税务处理和一般性税务处理不会改变子公司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税率不一致应按资产原持有方(销售方)的企业法人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确定。
关键词:
合并报表 递延所得税 计税基础 适用税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焰 郑海英
2006新准则有关所得税核算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从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变为"纳税影响会计法",且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了,其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结合国际上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阐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确定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切实可行的程序和方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明怀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将两者产生的差异区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实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彩云 周威呐
由于税法的计税基础和会计的计税基础存在差异,使得所得税在核算中,成为会计在教学上的难点。特别在涉及一些会计估计、重大差错的业务时,更使人难以理解。由此,本文针对会计教学中的这部分疑难问题,结合案例,抽茧剥丝,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计税基础 所得税 成本 会计估计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寒俏 范孝周
一、所得税费用处理有关规定由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会计上的处理方法长期以来都和税法的规定有出入。因此,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需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符合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计算出所得税费用。这些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伟
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将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又保留了不进行确认的例外,导致对基本确认原则的背离。通过从更为广泛的会计确认角度对这种例外进一步分析发现,现有会计确认的视角过于狭隘,停留于平面化的概念,且未能实现不同确认环节的相互协调,这会造成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严重缺陷。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会计确认的基本概念,拓展会计确认的维度,构建多维的、立体式的会计确认理论体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吕新建 胡小东 于海玉
一、前言新租赁准则的适用普遍产生了一类同时等额确认一项资产和负债的单一交易或事项,而之前这类交易或事项鲜见于可能存在弃置义务的高危行业中。这种单一交易事项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当前中国所得税准则下满足递延所得税豁免确认条件,而这一豁免可能导致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以及相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何泽寿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会计》第20章从"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开讲,然后根据二者的数值高低来判断是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该章节还认为,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众所周知,费用可以税前扣除,但负债如何税前扣除?不好理解。本文结合会计基本原理,对递延所得税进行了重新梳理,认为应完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玉媛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税法上不允许会计扣除,允许以后在税前扣除)产生的,影响企业未来期间所得税的金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主要是会计上多计提了费用或者少确认了收入的那些项目。比较常见的一些例子包括:会计多计提折旧;售后回购(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但税法确认)、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等等。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邢军 殷丽杰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暂时性差异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其二是非资产负债表项目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影响。本文仅对非资产负债表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进行分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莫彩华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若两者存在差异,则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同时记录相应的递延所得税收益(费用)。然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长期股权投资下权益法递延所得税费用存在的"例外"条款,赋予了企业合规避免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空间。本文建议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
关键词:
权益法 递延所得税 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洪平
在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核算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中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列示。所谓"递延",即当期不确认,在后期进行确认,其产生原因在于暂时性差异的存在,永久性差异不会导致递延确认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现行会计准则对各种例外情形给出了相关说明。下面结合两种情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情形一:与直接借记或贷记股东权益项目的事项相关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