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94)
- 2023(5028)
- 2022(4589)
- 2021(4219)
- 2020(3874)
- 2019(9292)
- 2018(9179)
- 2017(18738)
- 2016(10440)
- 2015(12076)
- 2014(12281)
- 2013(12614)
- 2012(11842)
- 2011(10753)
- 2010(10821)
- 2009(10333)
- 2008(10652)
- 2007(9856)
- 2006(8471)
- 2005(7678)
- 学科
- 济(44112)
- 经济(44068)
- 管理(28119)
- 业(27282)
- 方法(23176)
- 税(21741)
- 企(21710)
- 企业(21710)
- 数学(20976)
- 数学方法(20815)
- 税收(20297)
- 收(20129)
- 财(15920)
- 农(12062)
- 中国(10489)
- 学(9307)
- 贸(9046)
- 贸易(9045)
- 易(8781)
- 地方(8499)
- 务(8420)
- 财务(8406)
- 财务管理(8384)
- 企业财务(7888)
- 制(7866)
- 业经(7755)
- 农业(7652)
- 和(7641)
- 财政(6229)
- 银(6046)
- 机构
- 大学(154615)
- 学院(153643)
- 济(64026)
- 经济(62672)
- 管理(57244)
- 研究(50787)
- 理学(49135)
- 理学院(48592)
- 管理学(47796)
- 管理学院(47509)
- 中国(38525)
- 财(35505)
- 京(32136)
- 科学(31897)
- 农(27647)
- 所(27030)
- 财经(26909)
- 研究所(24233)
- 经(24189)
- 江(24100)
- 业大(23433)
- 中心(23397)
- 农业(22014)
- 北京(20426)
- 经济学(20379)
- 财经大学(19637)
- 范(18903)
- 州(18759)
- 经济学院(18724)
- 师范(18718)
- 基金
- 项目(96496)
- 科学(74284)
- 研究(69842)
- 基金(69088)
- 家(60066)
- 国家(59599)
- 科学基金(49890)
- 社会(43151)
- 社会科(40869)
- 社会科学(40851)
- 省(37439)
- 基金项目(36717)
- 自然(31967)
- 教育(31892)
- 划(31823)
- 自然科(31182)
- 自然科学(31170)
- 自然科学基金(30616)
- 编号(29735)
- 资助(29141)
- 成果(25129)
- 部(21819)
- 重点(21693)
- 发(20635)
- 创(19586)
- 课题(19572)
- 科研(18969)
- 性(18910)
- 创新(18408)
- 教育部(18401)
共检索到22838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华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规则操作成本巨大而益处甚微,是最令人费解的会计规则之一。本文发现,递延所得税的计算规则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它是公共会计师行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设计的金融分析规则。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公益性和公信力,会计规则和税收法规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协调,不能放任二者差异的扩大。会计立法应当要求企业严格遵循依法记账原则,采用应付税款法记载其真实纳税额,同时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之间的主要差异,不得在报表中提供主观预期数据。如此,可妥善解决"让最大多数的会计报表读者了解企业的法律事实和真实业绩"和"为确有需要的读者提供预期信息"之间的矛盾。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何泽寿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会计》第20章从"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开讲,然后根据二者的数值高低来判断是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该章节还认为,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众所周知,费用可以税前扣除,但负债如何税前扣除?不好理解。本文结合会计基本原理,对递延所得税进行了重新梳理,认为应完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华
所得税会计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确定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该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文拟就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做出相关探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董浩若
(一)纳税调整与递延所得税对比分析1.收入类调整。(1)影响递延所得税项目。一是投资收益:纳税调整只涉及投资收益为正数的情况,产生暂时性差异。二是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税法上不认可权益法核算方式,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三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调整:税法上采用初始入账成本计算,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四是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税法上不认可公允价值变动会产生暂时性差异。(2)不影响递延所得税项目。一是视同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申 钱娟萍
当集团内有未实现损益时,通常会产生合并递延所得税项目。本文以内部存货与固定资产交易为例,介绍了合并抵销分录的具体构成,解析了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会计等式的不相等原因以及调整方法。
关键词:
合并财务报表 递延所得税 恒等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寒俏 范孝周
一、所得税费用处理有关规定由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会计上的处理方法长期以来都和税法的规定有出入。因此,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需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符合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计算出所得税费用。这些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娇娇 王飞
集团企业的内部交易抵销和调整是账务处理的难点之一,而递延所得税问题又是内部交易中的难点。本文以内部交易中的销售业务为例,假设销售方以高于账面价值的价格销售产品,且各组成部分已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解析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应该如何就不同情况下内部交易涉及的递延所得税问题进行抵销和调整处理。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 合并报表 内部交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祥
本文对合并报表层次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规定进行了梳理,并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会计上资产负债的定义以及暂时性差异的实质性特征等方面,论述了在合并报表层次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规定和实务处理是有待商榷的。
关键词:
合并报表 递延所得税 暂时性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冬梅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衡量一国税收总体负担水平的宏观税负是否合理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当前我国宏观税负的真实水平,必须从多个角度加以综合分析,方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绿色GDP 公共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玥
一、引言会计核算是通过货币计量会计主体资金活动情况,主要是指将已经开始或完成的与资金有关活动进行核算的过程。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重要部分,对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纳税调整是指会计以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艳林 杨松岩
我国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转回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从而为上市公司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空间,也为大股东减持掏空创造了条件。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乐视网高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形成原因、形成路径和最终目标。研究发现,乐视网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来源于非全资子公司亏损,乐视网一方面通过过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粉饰了公司的经营业绩,抬高股票价格和公司总市值,另一方面大股东则通过择机减持掏空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玉媛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税法上不允许会计扣除,允许以后在税前扣除)产生的,影响企业未来期间所得税的金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主要是会计上多计提了费用或者少确认了收入的那些项目。比较常见的一些例子包括:会计多计提折旧;售后回购(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但税法确认)、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等等。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戴德明 唐妤 何力军
递延所得税会计是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而逐步引入的,其目的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最终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2007年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取消了之前可选择使用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其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递延所得税会计信息更符合"决策有用性"的财务报告目标的要求,提供对投资者决策更为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山宏
《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国内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本文从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出发,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与所得税会计实务,研究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在实务中,纳税调整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今后进行准则修订时,应细化与企业合并相关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内容,也应该明确相关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过程,为企业会计实务与后续的税收检查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会差异 纳税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山宏
《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国内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本文从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出发,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与所得税会计实务,研究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在实务中,纳税调整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今后进行准则修订时,应细化与企业合并相关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内容,也应该明确相关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过程,为企业会计实务与后续的税收检查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会差异 纳税调整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