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8)
2023(2620)
2022(2317)
2021(2243)
2020(1961)
2019(4632)
2018(4548)
2017(9617)
2016(5073)
2015(5742)
2014(5589)
2013(5324)
2012(5114)
2011(4292)
2010(4339)
2009(4116)
2008(3946)
2007(3574)
2006(3153)
2005(2901)
作者
(13545)
(11566)
(11364)
(11125)
(7447)
(5502)
(5129)
(4447)
(4446)
(4014)
(3964)
(3836)
(3689)
(3670)
(3661)
(3634)
(3356)
(3332)
(3314)
(3133)
(2827)
(2808)
(2729)
(2620)
(2602)
(2561)
(2532)
(2425)
(2311)
(2231)
学科
(25152)
经济(25120)
管理(14793)
(14512)
方法(12864)
数学(11924)
数学方法(11826)
(11239)
企业(11239)
(5794)
(5750)
(5499)
中国(5289)
地方(4615)
农业(4317)
(4036)
税收(3912)
(3894)
(3711)
贸易(3706)
(3626)
业经(3616)
(3600)
银行(3593)
(3571)
金融(3571)
(3515)
(3423)
理论(3350)
地方经济(3264)
机构
大学(70942)
学院(69863)
(33810)
经济(33302)
管理(28638)
理学(25237)
理学院(25028)
管理学(24614)
管理学院(24509)
研究(23195)
中国(18342)
(15249)
(14466)
科学(12964)
财经(12306)
(11287)
(11287)
(11218)
经济学(11009)
中心(10876)
研究所(10131)
经济学院(10017)
业大(10013)
(9755)
财经大学(9246)
北京(8926)
农业(8769)
(8287)
(8112)
经济管理(8029)
基金
项目(47422)
科学(38646)
基金(37322)
研究(32983)
(32757)
国家(32533)
科学基金(28474)
社会(22901)
社会科(21710)
社会科学(21708)
基金项目(19516)
自然(19096)
自然科(18754)
自然科学(18748)
自然科学基金(18468)
(16884)
资助(15978)
教育(15530)
(14619)
编号(12560)
(11328)
重点(10418)
教育部(10020)
成果(9912)
国家社会(9895)
人文(9796)
(9620)
(9397)
科研(9173)
大学(9148)
期刊
(33585)
经济(33585)
研究(21070)
(11887)
中国(11483)
管理(10922)
学报(10715)
科学(10306)
(9271)
大学(8494)
学学(8194)
(7247)
金融(7247)
财经(6660)
经济研究(6645)
农业(6001)
(5744)
技术(5689)
教育(5093)
问题(4514)
业经(4502)
统计(4015)
技术经济(3819)
理论(3796)
(3511)
实践(3243)
(3243)
决策(3186)
(3157)
商业(3146)
共检索到101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永晟  张昊  阙光辉  
本文解决了非线性定价规则导致的电量与电价间的内生性、电力需求的引致性、消费者的复杂异质性和多种定价方式的组合性等4个理论难题,利用基于广义矩估计的完备结构计量模型和微观居民电力需求数据,研究了递增阶梯定价与峰谷定价组合下中国居民的微观电力需求,评估了阶梯和分时定价组合的政策效果。本文发现,阶梯和峰谷定价的组合难以引导用户合理调整用电行为,既无助于促进公平,也难以消除价格补贴,而且阶梯与峰谷电价之间存在政策效果冲突。居民电价政策的目标与手段错配,表明居民电价改革必须在整体电力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协调推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燕  张昕竹  
作为较独特的非线性定价,递增阶梯定价使消费者预算凸边界非光滑,进而导致某些消费者消费决策异度集中而难以甄别。此特征致使递增阶梯定价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复杂。鉴于公共资源的特殊性,公共资源定价需要合理地兼顾效率、社会公正和成本完全补偿原则。在多元化目标角度上,本文初步验证了递增阶梯定价机制的最优性,虽然此最优性受制于接入率和特征信息等假定。递增阶梯定价下的需求设定趋于统一但估计方法却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关于递增阶梯定价下的(价格和收入)需求效应明显与否的问题存在完全相反的结果,实证研究和理论对其不一致性给出多种解释和探讨。这种差异性可能由于消费者对价格、价格设计者对家庭特征等信息不完全,还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自敏  李兴  朱朋虎  
随着非线性定价在公用事业中的广泛使用,对其参数的政策评估与优化设计成为学术界与政策界均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我国正在实施的居民递增阶梯电价为例,利用2010—2016年CFPS数据,在识别居民所响应电价类型的基础上,通过门槛模型及Stone-Geary函数对居民递增阶梯电价政策的数量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主要研究结论为:(1)由于非线性定价参数的复杂性,价格参数会影响数量参数特征,有限理性的居民用户普遍仅对平均价格响应,数量参数设定时需要考虑用户对复杂定价的认知行为特征;(2)当前全国各省份居民电价参数中的阶梯长度参数偏大,为有效识别用户的差异化特征,需要适当缩短阶梯长度;(3)与现行全国各省份的阶梯数量均为"一刀切"式的3个阶梯不同,各省份的最优阶梯数量存在差异,为2~3个,政策部门需根据本地用户实际情况进行阶梯数量设置。本文为系统评估和优化调整各省份公用事业非线性定价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燕  张昕竹  
本文研究制定与实施递增定价政策所需的信息和计算要求对连续递增定价机制执行问题的影响,着眼于递增阶梯定价替代连续递增定价的渐近有效性及其应用。对于任意的类型分布和分割方式,用n级递增阶梯定价替代连续递增定价所造成的修正性福利损失是n的平方倒数的同阶无穷小。增加阶梯定价的级数迅速降低福利损失,同时使实施阶梯定价所需的信息和计算要求急速提高,为满足这种高要求所付出的交易成本与福利损耗也迅速增加。鉴于级数增加所带来的福利损失节约与福利损耗增加两股力量的变动特性,递增阶梯定价的最优级数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正整数。该结论从理论角度解释了现实中递增阶梯定价政策级数较少的合理性,还简化了最优递增阶梯定价机制设计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敏  杨丹  冯永晟  
本文通过求解阶梯定价下福利损失与再分配效应的充分统计量,构建评估与优化阶梯定价的半结构式充分统计量模型。利用从国家电网随机抽取的2003—2011年杭州市5000户居民的月度电量消费数据,评估样本期内实施与调整阶梯定价的政策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最优阶梯定价机制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评价了杭州市2012年最新阶梯定价调整政策。研究发现:(1)2004年与2006年杭州市实施与调整阶梯定价的福利损失分配效应转化率逐步上升,阶梯定价再分配的边际福利损失与初次分配的税收边际福利损失相当;(2)分时阶梯定价分配效应转化率比纯阶梯定价低,嵌入分时定价的阶梯定价不能有效地实现阶梯定价目标;(3)与最优阶梯定价机制相比,2012年的最新阶梯定价调整方向正确,但第一阶梯长度扩展过多、第二阶梯扩展不足,而阶梯加价太小;(4)较之结构与缩减式模型,充分统计量方法极大节约数据信息量并能进行福利分析。本文的研究为评估与优化我国各类政府公用事业改革开拓了一条新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自敏  张昕竹  方燕  田露露  
递增阶梯定价政策的分配效应及其效率后果,是价格制定者和学术界评估和完善本轮公共事业阶梯定价政策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估计了阶梯定价为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而导致的效率损失成本。研究发现,随着两级阶梯电价方案实施时间的延长,两类效率成本均在下降,但第一类效率成本下降得更快,第二类效率成本占比有所上升;无论在何种弹性假设下,阶梯定价方案作为一种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阶梯定价收入再分配的功效不是很大;阶梯分档不合理将严重影响收入再分配效应和效率成本。此外,对分时定价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峰谷分时定价不利于收入再分配,谷时中等收入家庭的电费支出高于高收入家庭,导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敏  杨丹  冯永晟  
本文通过求解阶梯定价下福利损失与再分配效应的充分统计量,构建评估与优化阶梯定价的半结构式充分统计量模型。利用从国家电网随机抽取的2003—2011年杭州市5000户居民的月度电量消费数据,评估样本期内实施与调整阶梯定价的政策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最优阶梯定价机制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评价了杭州市2012年最新阶梯定价调整政策。研究发现:(1)2004年与2006年杭州市实施与调整阶梯定价的福利损失分配效应转化率逐步上升,阶梯定价再分配的边际福利损失与初次分配的税收边际福利损失相当;(2)分时阶梯定价分配效应转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露露  冯永晟  刘自敏  
本文利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浙江、福建、四川三个试点地区实施的不同递增阶梯定价方案的政策效果,研究了定价结构陡峭程度与政策效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2012年全国正式实施的定价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试点地区定价方案的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四川、浙江、福建;四川居民的用电量在试点时期一直低于参照组,浙江居民的用电量在实施后的前两年较参照组有所下降,之后又恢复正常,而福建居民用电量几乎没有变化;三地不同的政策效果与各自定价结构的陡峭程度紧密相关,整体上陡峭程度越高,居民用电量减少幅度越大;要使定价方案有持续效果,各档名义价格单位累进率的数量级不应小于-3;消费者对名义价格单位累进率有反应,且陡峭程度较高的高档位对居民用电消费的影响反而小于陡峭程度低的档位;2012年各地定价方案整体较为平缓,没有显著效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敏  张昕竹  杨丹  
基于双层需求模型,对分时阶梯定价与纯分时定价下的居民电力需求行为进行比较。利用相对需求方程检验两类定价下的相对需求是否具有非位似偏好性质,运用绝对需求方程分析居民在峰谷时的不同弹性特征。研究结论表明,分时阶梯与纯分时定价下存在不同的收入和电费位似偏好性质;居民的价格与需求弹性显著不同;两类定价下可以实现的政策目标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为系统比较非线性定价与线性定价下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竹  刘自敏  
本文使用居民用电和家电持有等微观家庭数据,针对非线性定价中存在尖点识别的问题,利用双误差离散/连续选择模型,对分时与阶梯混合定价下的居民电力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分时定价与阶梯定价共存的现实场景,本文首先将混合定价曲线转换为复合阶梯定价曲线;然后基于用户在尖点处的聚集特征,验证使用离散/连续选择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对双误差离散/连续选择模型进行估计。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引入阶梯定价确实增加了用户的价格弹性,并且中、低收入人群的价格弹性更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弹性更高,异质性误差更大。本文的研究为系统评估阶梯定价的政策效果奠定了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自敏  张昕竹  方燕  余颖丰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递增阶梯电价为实现收入再分配目的必然伴随着效率损失,进而探讨嵌入分时电价能否改善两难困境。理论模型刻画了递增阶梯电价追求再分配目的所致两类效率成本的特征、结构和类型,以及递增阶梯电价在实现再分配和最小化效率损失间的两难困境。基于杭州市居民用电和家庭收入等微观数据,使用工具变量,通过反事实场景构建和二次近乎理想需求函数(QUAIDS)模型,实证估算了阶梯电价为实现再分配目的而引致的家庭与社会效率成本,本文为系统评估和完善阶梯水价和气价等政策奠定了基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自敏  李兴  
本文研究了中国各地递增阶梯电价分档电量的制定情况,探讨了各地阶梯分档电量设置的合理性,进而对不合理之处进行归类,并提出了分档电量机制的再设计。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描述了中国各地分档电量的构造、特征及成因,并基于CFPS数据,通过反事实场景的构建,使用截面门槛模型及Stone-Geary函数分别估计了全国以及各地第一、第二阶梯分档电量的理论值。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所有地分档电量的整体结构都需要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其中,大多数地区第一阶梯分档电量均需提升但幅度相对较小,第二阶梯分档电量的设置需要首先分离出与居民生活无关的用电量,再根据本地特点谨慎调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增喜  唐要家  
以两级阶梯的递增阶梯价格结构为例,探讨水量和水价等结构变量与政策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居民阶梯水价政策的实施对居民水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阶梯水量与阶梯水价共同对政策效应产生影响,居民水费支出的变动幅度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强度,这对于居民阶梯水价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自敏  朱朋虎  
从环境外部性视角对能源产品进行优化设计已成为政府规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个人碳交易模型,对递增阶梯电价的分档电量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及宏观公开数据,对中国25个省份的阶梯电价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最后通过比较不同的电量分档所引起的居民用电消费特征变化,探讨个人碳交易机制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在个人碳交易机制下,居民可以通过碳交易改变收入,由此产生的用电变化为,第二阶梯门槛值增加,第三阶梯门槛值减小,其中东部地区变化量最大,东北地区变化量最小;初始碳配额的大小显著影响分档电量门槛的变化量,随着初始碳配额的逐渐减小,分档电量门槛变化量加速增大;最终,虽然分档电量调整强化了阶梯电价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及收入再分配功能,但效果较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自敏  李兴  
本文研究了中国各地递增阶梯电价分档电量的制定情况,探讨了各地阶梯分档电量设置的合理性,进而对不合理之处进行归类,并提出了分档电量机制的再设计。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描述了中国各地分档电量的构造、特征及成因,并基于CFPS数据,通过反事实场景的构建,使用截面门槛模型及Stone-Geary函数分别估计了全国以及各地第一、第二阶梯分档电量的理论值。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所有地分档电量的整体结构都需要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其中,大多数地区第一阶梯分档电量均需提升但幅度相对较小,第二阶梯分档电量的设置需要首先分离出与居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