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2)
- 2023(18603)
- 2022(15958)
- 2021(14788)
- 2020(12463)
- 2019(28479)
- 2018(28128)
- 2017(54394)
- 2016(29381)
- 2015(33031)
- 2014(32563)
- 2013(32071)
- 2012(29145)
- 2011(25968)
- 2010(25820)
- 2009(23879)
- 2008(23600)
- 2007(20864)
- 2006(18302)
- 2005(16274)
- 学科
- 济(118628)
- 经济(118460)
- 业(105778)
- 管理(100731)
- 企(94641)
- 企业(94641)
- 方法(54905)
- 数学(44878)
- 数学方法(44240)
- 财(38066)
- 农(35860)
- 业经(35112)
- 中国(29165)
- 务(26608)
- 财务(26527)
- 财务管理(26480)
- 制(26366)
- 企业财务(25117)
- 农业(24695)
- 技术(22506)
- 理论(22362)
- 学(22155)
- 地方(21356)
- 和(21238)
- 划(20064)
- 贸(19819)
- 贸易(19811)
- 体(19355)
- 易(19243)
- 环境(19046)
- 机构
- 学院(415680)
- 大学(412356)
- 管理(169327)
- 济(166023)
- 经济(162501)
- 理学(146427)
- 理学院(144917)
- 管理学(142432)
- 管理学院(141667)
- 研究(130345)
- 中国(99960)
- 京(86675)
- 财(80079)
- 科学(79638)
- 农(67002)
- 所(63710)
- 财经(63588)
- 业大(61549)
- 江(61528)
- 中心(60308)
- 经(57815)
- 研究所(57566)
- 北京(53997)
- 农业(52336)
- 范(51562)
- 师范(51049)
- 经济学(49492)
- 州(49260)
- 院(47899)
- 财经大学(47168)
- 基金
- 项目(282751)
- 科学(224174)
- 研究(208196)
- 基金(206162)
- 家(178215)
- 国家(176688)
- 科学基金(154350)
- 社会(131926)
- 社会科(125085)
- 社会科学(125050)
- 省(111392)
- 基金项目(109234)
- 自然(100573)
- 自然科(98286)
- 自然科学(98264)
- 自然科学基金(96485)
- 教育(96028)
- 划(92330)
- 编号(85083)
- 资助(84479)
- 成果(67826)
- 重点(62560)
- 部(62157)
- 创(60755)
- 发(59195)
- 课题(57891)
- 创新(56219)
- 制(54414)
- 国家社会(54179)
- 科研(53875)
- 期刊
- 济(183290)
- 经济(183290)
- 研究(119438)
- 中国(78189)
- 管理(66531)
- 财(65431)
- 学报(61942)
- 农(61725)
- 科学(58065)
- 大学(48459)
- 学学(45863)
- 教育(44439)
- 农业(42493)
- 技术(39178)
- 融(35269)
- 金融(35269)
- 业经(32089)
- 财经(31300)
- 经济研究(27946)
- 经(26786)
- 业(23977)
- 问题(23803)
- 技术经济(21436)
- 科技(19821)
- 现代(19570)
- 财会(19560)
- 版(19340)
- 理论(19317)
- 图书(18597)
- 商业(18548)
共检索到606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许晖 杨金东 王泽鹏
制造业企业因其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方式,成为实现碳排放目标和绿色发展的关键。然而,面对绿色转型的时间和成本压力,制造业企业往往表现为“被动接受”、甚至是“漂绿”现象,如何采取主动环境战略实现绿色发展,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德龙钢铁2000—2023年的绿色转型实践,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制造业企业通过构建绿色动态能力实现绿色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存在“机会警觉—资产编排—绿色动态能力”的能力构建机制,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即时性—适应性—前瞻性”的能力跃迁路径;第二,制造业企业绿色机会的识别范式表现为对制度、技术、市场的机会警觉,进而主动识别动态环境中潜在的绿色机会;第三,制造业企业绿色机会的捕获策略包括内部资产协调、外部资产链接、通用资产激活、专用资产部署,通过不同资产的组合编排捕获动态环境中的绿色机会。第四,绿色动态能力可以解构为绿色价值感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数字赋能、绿色产业耦合,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本文形成的理论框架对理解制造业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雷小凤 陈共荣
根据波特竞争理论对绿色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我国钢铁企业绿色竞争力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因素、需求因素和技术水平等,其中的技术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因素,构建了绿色制造体系结构,提出了实施绿色制造体系结构是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绿色竞争力 绿色制造体系 钢铁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枫 祝丽云 马栋栋 姜维
目前能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钢铁工业绿色转型问题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构建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SBM-DEA模型,从铁前工序和铁后工序两阶段视角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效率,重点探讨了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钢铁企业整体的以及铁前和铁后工序阶段的绿色技术效率均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从生产流程的角度看,铁前工序阶段在效率挖掘方面潜力相对更大;从区域分布的角度看,东、中、西部地区钢铁企业的绿色技术效率依次递减。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技术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资源循环利用率与绿色技术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明强 许龙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创新的实现仍是较长时期内的研究重心。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政府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动态能力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且受到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庞燕 王忠伟 汪洪波
低碳经济环境下,钢铁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运用,就在于对原有制造工艺流程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钢铁、废钢渣、粉尘排放量等的控制、回收和循环利用;构建钢铁制造业"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绿色供应链结构;探求一条钢铁制造业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琨 庞凤娇 陈高敏 何闯
本文从钢铁企业特点及绿色技术创新表现形式的视角出发,建立经济、创新、社会、生态4个测量维度的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重要指标,通过乘法合成归一化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建立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从而提高评价上市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科学性。本文以上市钢铁企业2016-2018年的公开报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主要表现为经济绩效和创新绩效,而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影响较小;我国上市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性明显,大部分企业难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出质量,导致经济绩效和创新绩效较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剑波 梁工谦 路艳
本文给出了"绿色再制造"更为简洁的定义,探讨了绿色再制造的相关概念,构建了基于绿色再制造的企业运营模式,并对该模式中的四个模块逐一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我国开展绿色再制造的障碍和解决对策,为企业开展绿色再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色再制造 可持续发展 企业运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帆 张爱美 刘颖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沈玲 戚依南 肖雯娟
以北京、上海及广州地区制造业企业的相关抽样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绿色协同实践模式与动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索出中国制造业企业存在平均型、积极型、消极型和投资型四种绿色协同模式;绿色协同模式的选择依赖于不同的激励动机,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得到不同的绿色协同模式企业在竞争力因素、法律法规因素和社会责任因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指导企业在特定驱动力下选择更为适合的绿色协同模式。
关键词:
绿色协同模式 协同动机 制造业企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影 周梦祎
通过对全球大型家电企业海尔集团1992—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智能制造转型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三个维度(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和重构能力)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在智能制造转型的三个不同阶段,海尔集团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分别发挥主导作用。在智能制造萌芽阶段,感知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化制造阶段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形成阶段,重构能力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动态能力 演化 智能制造 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畅 潘慧峰 李珮 冯雅欣
不同于以往文献采用词频统计度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上市公司实际资金投向构造了新的数字化转型的度量指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在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2)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媒体监督、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两个渠道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本文从绿色创新效率视角为理解数字化如何引领绿色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丽颖 张仁杰 祝贵仪
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政策作用激发企业绿色治理动力,是当前完善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需解决的重要命题。本文根据节能产品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手工采集清单内提及企业,基于观念治理、过程治理以及末端治理的三方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政府绿色采购对企业绿色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能够改善企业绿色治理表现,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绿色采购有助于强化企业环境治理意识、发挥绿色创新补偿以及激励环保设备投资,进而提升其绿色治理水平。横截面分析发现,政府绿色采购的微观绿色治理效应对重污染、严规制、强竞争和高科技行业更明显,且通过强制采购方式执行的政策激励效力高于优先采购。本文为全面理解政府绿色采购带来的环境经济效益提供了经验证据,对进一步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框架、提高环境治理综合质效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煦 王道平 王燕
以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采购的视角,通过实证研究提取了绿色供应商选择的指标,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最终构建出四维的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数据分析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道平 王煦
AHP是一种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是当供应商在某一指标上的得分趋同导致该指标的鉴别力降低时,用AHP确定的指标权重无法反映出这一变化。在确定钢铁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权重时,针对AHP这一不足,用熵值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权重分配能更好地提高指标的鉴别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金克 张荣 李伯钧
随着数字经济兴起,大数据在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组织效益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选择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GML模型,测算2014—2019年5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绿色竞争力,并运用Stata16软件分析大数据能力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大数据战略规划能力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对绿色竞争力具有显著积极作用,非高新技术制造业当期与滞后一期的大数据管理能力能够提高绿色竞争力水平,高新技术制造业当期与滞后一期的大数据管理能力对绿色竞争力没有显著作用;环境动态性在大数据战略规划能力、大数据管理能力与绿色竞争力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但是对大数据分析能力与绿色竞争力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