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16)
2023(2904)
2022(2302)
2021(1994)
2020(1540)
2019(3546)
2018(3122)
2017(6177)
2016(3499)
2015(3869)
2014(3996)
2013(3856)
2012(3661)
2011(3175)
2010(3186)
2009(3320)
2008(3405)
2007(3128)
2006(2912)
2005(2884)
作者
(9952)
(8026)
(7847)
(7813)
(5067)
(3844)
(3738)
(3222)
(3034)
(2943)
(2865)
(2788)
(2720)
(2629)
(2590)
(2580)
(2457)
(2434)
(2390)
(2139)
(2139)
(2086)
(1948)
(1934)
(1925)
(1825)
(1816)
(1774)
(1764)
(1633)
学科
(15258)
银行(15113)
(13890)
(11256)
(10606)
经济(10594)
业务(9335)
管理(8979)
(8379)
制度(8378)
(8053)
银行制(8004)
(7660)
金融(7660)
(6844)
企业(6844)
方法(5208)
数学(4677)
数学方法(4651)
中国(4402)
(4166)
(3166)
(3090)
财务(3085)
财务管理(3079)
企业财务(2995)
体制(2933)
(2831)
贸易(2821)
(2782)
机构
大学(45384)
学院(43795)
中国(22307)
(20759)
银行(19956)
(19923)
经济(19415)
(18605)
管理(16815)
研究(14660)
理学(13311)
理学院(13197)
管理学(13073)
管理学院(12993)
(12058)
(9969)
(9910)
金融(9779)
中心(9593)
(9286)
人民(9278)
财经(9236)
(8484)
(8391)
国人(8160)
中国人(8137)
中国人民(8052)
(7427)
农业(7267)
财经大学(7110)
基金
项目(25509)
科学(20162)
研究(19230)
基金(19174)
(16112)
国家(15995)
科学基金(14133)
社会(12726)
社会科(12250)
社会科学(12243)
基金项目(9569)
(9303)
教育(9172)
自然(8600)
资助(8502)
自然科(8407)
自然科学(8406)
自然科学基金(8269)
(7720)
编号(7541)
成果(6317)
(5992)
重点(5751)
国家社会(5571)
教育部(5438)
(5329)
课题(5246)
(5232)
人文(5176)
(5144)
期刊
(28183)
金融(28183)
(20352)
经济(20352)
研究(20320)
中国(10974)
(9828)
(7829)
管理(6020)
学报(5254)
财经(5162)
教育(5131)
农村(4823)
(4823)
科学(4732)
大学(4358)
理论(4284)
(4215)
农村金融(4138)
学学(4067)
实践(4045)
(4045)
国际(3231)
经济研究(3131)
技术(3011)
中国金融(3008)
(2739)
上海(2561)
农业(2541)
(2528)
共检索到87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艳  
如果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放慢,国际经济环境继续恶化,未来银行所有的关注类贷款以及部分正常贷款就会迁移为不良贷款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银行业有过贷款质量非常差的时期,当时许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5%,一些银行甚至达到了30%、4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夏有华  姚爱宾  
银行“凸肚子”贷款现象透视□夏有华姚爱宾银行贷款月中超贷现象,俗称“凸肚子”贷款,即商业银行利用贷款规模考核的时间差,在月中大幅度突破信贷规模,发放贷款,到月底又压缩到规模以内,是目前商业信贷活动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形势下有越演越烈之势。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子丽  
对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贷款质量的研究杨子丽政策性贷款是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一方面,它具有指导性、非盈利性和优惠性等特殊性,在贷款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提供优惠;另一方面,它明显有别于可以无偿占用的财政拨款,而是以偿还为条件,与其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征信管理处课题组  李为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行业企业的生存能力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就在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选择。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商业银行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贷款投向的选择对贷款质量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贷款结构,减少信用风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闫焕民  王浩宇  
银行贷款是非金融类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不同情境下银行贷款担保决策中的审计功能及约束条件。研究表明:首先,作为审计结果输出的审计报告意见越差,银行要求企业贷款担保比例越高,即审计功能有效;其次,纳入产权性质,国企的政府隐性担保对审计功能具有高度替代效应,表现为银行贷款担保决策中"产权歧视"严重削弱了审计功能;然而,高水平的市场化发展只能部分缓解但无法消除这一替代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对审计师异质性特征具有"选择"敏感性,能够甄别不同事务所规模与任期、不同审计师个人任期情境下的审计报告增量信息并调整授信决策,但对审计师个人专长、职务角色等特征不敏感。本文基于审计视角拓展了银行贷款决策研究,为审计服务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水靓  
本文使用A股上市公司2003年-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公司层面的透明度是否影响了银行贷款契约,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和贷款保证方式。研究发现:透明度更高的公司更可能获得银行的长期贷款,且银行贷款更少的要求抵押担保。但未发现透明度同贷款利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关系,这可能同我国的利率管制制度有关。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胡奕明  唐松莲  
审计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是否具有价值呢?本文通过考察银行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的审计特征(审计意见和审计师规模)和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银行的贷款利率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与借款企业的审计特征(审计意见和审计师规模)有关,而与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说明审计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立新  郑建明  
本文从分省份的中观层面,对国家重要宏观调控手段银根松紧与银行贷款质量的相互关系、各省份银行贷款质量变化的同步性、各省份银行贷款质量对银根松紧程度的敏感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当期银根宽松程度与下一期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负相关、各省份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在总体上具有同步性、大部分省份的货币供给量与银行不良贷款率负相关、各省份银行不良贷款率对银根松紧程度的敏感度不相同。文章的政策建议是决策层在制定和实施银根松紧政策时,需要兼顾银行贷款质量的稳定性,同时需要考虑银根松紧政策对各省份银行贷款质量影响的不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文锋  张勇  
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成为当下的一个焦点话题,但较少涉及贷款质量分类方法的讨论。本文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分类管理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当前贷款质量分类管理主要存在贷款质量内涵界定不清晰、分类标准不统一、贷款分类缺乏事前风险预警、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风险敏感性有待提高、贷款质量分类管理与贷后管理脱节和押品管理薄弱等问题。其次,对贷款质量分类的内涵作了分析,并重点就其与客户评级、债项评级的关系作了界定,指出贷款质量分类应以客户信用评级为基础,债项评级为辅,对贷款风险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第三,在借鉴国际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以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为维度的贷款质量二维评价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曙霞  刘忠璐  
本文以中国2004-2015年141家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资本质量对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据此检验资本监管制度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1)资本充足率对银行贷款发放起到抑制作用,而核心资本充足率激励银行发放贷款,两者的影响效应在金融危机时期增强,但在Basel III监管预期时期减弱;杠杆率仅在Basel III监管预期时期,才逐渐提高银行发放贷款的审慎程度;(2)在贷款结构方面,与公司贷款相比较,个人贷款增速对资本质量的反映程度更为敏感;杠杆率可以有效地支持银行在金融危机时期发放公司贷款;(3)在典型行业贷款方面,核心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增速较低而制造业贷款增速较高,但这一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韶华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衢州市金融运行出现过两次矛盾较为尖锐的贷款两难问题的争论。一次是出现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的“慎贷”与“慎借”之争。另一次则是在2004年下半年以来日趋突出的“贷款难”与“难贷款”之争。两次争论均出现在宏观调控后之后,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双双明显放缓之时。“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因此,认真比较分析两次争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地方经济金融可能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对于解决当前的贷款两难问题,促进地方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军雄  
现有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普遍支持我国银行存在"金融歧视"的结论,但此类研究无法排除债务融资是企业自主选择结果的解释。为此,本文选取1996~2004年IPO公司上市前后的数据对所有制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前后不同所有制企业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截然相反,作为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股票发行上市进一步扩大了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债务融资的差异。据此,我们推断,民营上市公司更少的银行贷款、更短的债务期限结构,不是"金融歧视"的结果,而更可能是更加企业自主决策的结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孝辉  徐文艳  全宏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透视中国城市金融学会信贷理论研究会课题组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信贷在调节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各金融机构也无不致力于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但信贷资产在营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令人担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