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98)
- 2023(3709)
- 2022(3088)
- 2021(3320)
- 2020(2660)
- 2019(6128)
- 2018(6292)
- 2017(9817)
- 2016(7136)
- 2015(8478)
- 2014(8970)
- 2013(7763)
- 2012(7309)
- 2011(6579)
- 2010(6989)
- 2009(6132)
- 2008(6190)
- 2007(5919)
- 2006(5503)
- 2005(5400)
- 学科
- 教育(22015)
- 中国(13645)
- 济(12094)
- 经济(12062)
- 管理(11660)
- 理论(9504)
- 业(8989)
- 企(8083)
- 企业(8083)
- 教学(8020)
- 学(5648)
- 研究(5296)
- 农(5244)
- 财(4904)
- 思想(4830)
- 政治(4729)
- 思想政治(4479)
- 政治教育(4479)
- 治教(4479)
- 德育(4442)
- 学校(4419)
- 发(4396)
- 高等(4136)
- 业经(4032)
- 发展(4016)
- 制(4006)
- 展(3893)
- 革(3849)
- 学法(3832)
- 教学法(3832)
- 机构
- 大学(91144)
- 学院(82328)
- 研究(32890)
- 教育(31928)
- 范(25970)
- 师范(25914)
- 京(22131)
- 师范大学(21315)
- 管理(21175)
- 济(20629)
- 经济(19614)
- 中国(18390)
- 科学(18249)
- 理学(16759)
- 所(16469)
- 理学院(16335)
- 江(16120)
- 北京(15896)
- 管理学(15628)
- 管理学院(15423)
- 职业(14393)
- 研究所(14362)
- 中心(13711)
- 技术(13547)
- 财(12994)
- 州(12805)
- 教育学(12184)
- 院(11727)
- 职业技术(9818)
- 财经(9306)
- 基金
- 研究(43551)
- 项目(43326)
- 科学(34759)
- 教育(30485)
- 基金(24804)
- 成果(23614)
- 社会(22954)
- 编号(22196)
- 社会科(21129)
- 社会科学(21120)
- 课题(20085)
- 省(19330)
- 家(19205)
- 国家(18768)
- 划(18496)
- 年(18004)
- 科学基金(14923)
- 规划(14138)
- 项目编号(13369)
- 研究成果(12959)
- 度(12766)
- 性(12511)
- 大学(11644)
- 基金项目(11605)
- 重点(11566)
- 阶(11547)
- 段(11509)
- 阶段(11477)
- 部(11427)
- 一(11316)
共检索到156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杏芳 朱曼
从文化的视角来透视和诊断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就会发现存在着三大方面的严重问题,其一是全球化的“两重性”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两难处境;其二是大学通识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问题;其三是大学通识教育中如何达成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会通、超胜与综合创新问题。揭示大学通识教育的这些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推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大学 通识教育 文化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会春
通识教育是美国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征,而课程改革是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哈佛大学共进行了两次大的课程改革。第一次是1978年开始的,最终结果是在哈佛大学建立了核心课程制度。第二次是在2007年,以《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发布为标志的通识教育改革。通过两次课改中课程结构、修读方式、改革目标和课程设计的思路比较,我们能从更深层次了解哈佛大学在课程改革中的脉络和其内容精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保国 乐禄祉
教育的生态文化透视梁保国乐禄祉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上,更主要地还表现在后天对生存环境的依赖上。每个人都处在其内心世界和外部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之中,受到内外部关系与规律的制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强人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雁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文化 美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肖华
陕西文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注入了陕西当代作家不可估量的文学理念 ,重文与济世的两极同源是陕西当代作家的普遍文学心态。心中的文学梦和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时势所动 ,甘于苦作苦为 ,顺境之时平心淡淡 ,身处逆境斗争不息 ,痴于文学 ,执着一生。
关键词:
陕西 当代作家 重文济世 文学心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秀丽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法制建设的步伐加快,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大。特别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市场经济必须靠法律手段来调整,法律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如同开放必须具有外语知识一样,搞市场经济必须具有法律知识。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应具有的法制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的法律行为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支配下进行的。虽然法律制度规定了公民的行为准则,但实际生活中,法律制度往往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晓云 文辅相 张应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反思百余年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遵循特定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节律和树立开阔通达的国际视野,坚持基于国情的本土立场和扎根实践的创新勇气,把握教育现代化动变的价值重心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回归。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前沿阵地,"上海教育经验"及其背后的海派教育之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做更加深入的个案剖析,以期从区域文化层面进一步求索教育现代化变革成功的内在动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考察教育改革的动因,可以发现其作用是深远而持久的。本文分析了盎格鲁——美利坚文化(Anglo—American Culture)对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影响,认为美国传统文化奠定了新型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对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美国文化 高等教育 大众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燕
日本的企业内职业教育是企业对职工从录用到退休所进行的长期的教育训练。其内容除了专门的技术教育、技能训练外,还包括经营、办事能力的教育以及作为企业职工的品质教育等;进行教育的场所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派遣员工到大学或其他企业去接受教育,也被认为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安富海
我国民族文化课程经历了民族语文课程建设时期、乡土课程建设时期、民族文化课程建设时期三个阶段,取得了许多成绩,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民族文化课程还存在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课程目标方面:注重文化保护,忽视学生的发展;课程理论研究方面:介绍国外的多,本土构建的少;课程内容方面:不能很好地反映地方人的地方性知识;课程政策方面:理论研究滞后等。
关键词:
民族文化课程 建设 问题透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凡丰
十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超越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开始建构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合作性、问题性和实践性是构成本科教育新范式的三个维度。由此,引发了研究型大学课程体系的创新。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霞 侯怀银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把创业教育作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护照"。在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创业教育已成为知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凡丰
近 1 0年来 ,美国研究型大学超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 ,开始建构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合作性、问题性和实践性构成本科教育新范式的三个维度 ,并由此引发了研究型大学课程体系的创新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课程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