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0)
- 2023(4770)
- 2022(3879)
- 2021(3941)
- 2020(3284)
- 2019(7865)
- 2018(7587)
- 2017(15048)
- 2016(7690)
- 2015(9053)
- 2014(8914)
- 2013(9102)
- 2012(8669)
- 2011(8009)
- 2010(7721)
- 2009(7349)
- 2008(7370)
- 2007(6352)
- 2006(5830)
- 2005(5533)
- 学科
- 济(39725)
- 经济(39693)
- 管理(18487)
- 银(17337)
- 银行(17192)
- 方法(17184)
- 数学(16312)
- 数学方法(16276)
- 行(15964)
- 业(14698)
- 制(13948)
- 中国(13414)
- 企(10736)
- 企业(10736)
- 融(10247)
- 金融(10247)
- 贸(10046)
- 贸易(10035)
- 易(9958)
- 度(9192)
- 制度(9189)
- 业务(9160)
- 银行制(7886)
- 财(6942)
- 农(6806)
- 体(5663)
- 关系(5378)
- 出(5369)
- 地产(5309)
- 房(5309)
- 机构
- 大学(111825)
- 学院(106692)
- 济(59645)
- 经济(58870)
- 中国(44838)
- 研究(42687)
- 管理(40118)
- 理学(33265)
- 理学院(32919)
- 管理学(32707)
- 管理学院(32508)
- 财(27195)
- 京(24720)
- 银(22254)
- 财经(22068)
- 经济学(21635)
- 银行(21350)
- 中心(20715)
- 所(20670)
- 经(20584)
- 科学(20489)
- 行(19815)
- 经济学院(19671)
- 研究所(18737)
- 财经大学(17046)
- 北京(16543)
- 融(16489)
- 农(16446)
- 金融(16265)
- 院(14790)
- 基金
- 项目(67063)
- 科学(54195)
- 基金(53689)
- 研究(49658)
- 家(46493)
- 国家(46215)
- 科学基金(39522)
- 社会(35690)
- 社会科(34219)
- 社会科学(34213)
- 基金项目(27193)
- 资助(23548)
- 自然(23237)
- 自然科(22776)
- 自然科学(22770)
- 自然科学基金(22433)
- 教育(22048)
- 省(20240)
- 划(18760)
- 中国(18262)
- 部(17754)
- 编号(17046)
- 国家社会(16950)
- 教育部(15904)
- 重点(15048)
- 人文(14459)
- 成果(14402)
- 发(14121)
- 社科(13892)
- 大学(13686)
共检索到180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树林
压力测试的背景近年来,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提高(见图1、图2)。房地产贷款在给银行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其蕴含的风险也在随着房价的非理性上涨而不断上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意 郑子文 颜茹云
本文以新常态作为切入点,首次从行业信贷视角探究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而研究2007年至2015年宏观经济特征在银行风险形成过程中的一般作用。研究发现:(1)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影响程度有限。从行业信贷来看,顺周期行业的信贷风险高于逆周期行业的信贷风险;(2)在银行风险的形成机理方面,物价变动引起的"货币幻觉"效应长期存在;银行自身特征引起的风险放大效应主要存在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引起的信贷需求摩擦在非危机时期更突出。上述因素对不同周期性行业信贷风险的影响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3)基于银行风险形成机理,本文发现货币政策比汇率政策治理银行风险的效果更好。此外,危机时期应使用宏观审慎政策抑制银行风险的自我放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意 郑子文 颜茹云
本文以新常态作为切入点,首次从行业信贷视角探究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而研究2007年至2015年宏观经济特征在银行风险形成过程中的一般作用。研究发现:(1)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影响程度有限。从行业信贷来看,顺周期行业的信贷风险高于逆周期行业的信贷风险;(2)在银行风险的形成机理方面,物价变动引起的"货币幻觉"效应长期存在;银行自身特征引起的风险放大效应主要存在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引起的信贷需求摩擦在非危机时期更突出。上述因素对不同周期性行业信贷风险的影响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明 陈玉玲 陈骁 魏伟
2015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宽松、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以及棚改等去库存政策的推进,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启了新一轮的上行周期,房地产泡沫逐渐膨胀,其中的金融风险也在逐渐累积。本文测算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涉房贷款的规模及结构,并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了房价下跌的压力测试,以探讨当前银行及金融行业在多大程度上被房地产所"绑架"。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综合测算个人住房贷款、开发贷及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贷款,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涉房贷款规模接近总贷款的四成;不同类型银行的涉房贷款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型银行涉房贷款的风
关键词:
房价 银行业 涉房贷款 压力测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意
本文在传统网络模型中加入去杠杆—降价抛售机制,研究以下两类宏观经济冲击对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从房地产贷款违约压力测试看,房地产贷款违约引起的传染风险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传染损失比重和去杠杆次数结果则表明,2007年我国银行面临的传染风险最高,之后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网络模型中去杠杆、降价抛售以及破产对传染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依次递减。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违约压力测试看,大型商业银行受平台贷款违约的影响小于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此外,平台贷款违约概率存在阈值,在阈值之上银行损失和倒闭急剧攀升。基于银行倒闭压力测试,量化出本文的网络模型相对于传统网络模型的优越性。本文还发现中国金融体系的系统重要性与系统脆弱性指标的"错配"对于维持金融体系稳定非常关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意
本文在传统网络模型中加入去杠杆—降价抛售机制,研究以下两类宏观经济冲击对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从房地产贷款违约压力测试看,房地产贷款违约引起的传染风险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传染损失比重和去杠杆次数结果则表明,2007年我国银行面临的传染风险最高,之后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网络模型中去杠杆、降价抛售以及破产对传染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依次递减。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违约压力测试看,大型商业银行受平台贷款违约的影响小于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此外,平台贷款违约概率存在阈值,在阈值之上银行损失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宣昌能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压力测试是指评估金融体系对"罕见但仍有可能"的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波动冲击承受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与过程。压力测试作为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工具,是识别和评估金融体系潜在风险的重要方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日本(以下称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然然
一、压力测试的背景和内容美联储等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认为,随着经济衰退的加深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一些银行的资本将出现明显的减少,这影响了公众对于这些银行持有资本数量和质量的信心,并可能进一步削弱整个银行体系作为金融核心枢纽的能力。为评估大型银行业机构是否能抵御当前的经济金融危机,美联储等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自2009年2月以来,开展了一项监管资本评估项目(SCAP,Supervisory CapitalAssessment Program),对19家大型银行控股公司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课题组
为增强银行业经营的稳健性,各国监管当局普遍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考察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极端情景下的风险抵御能力成为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增强银行业经营的稳健性,各国监管当局普遍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考察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极端情景下的风险抵御能力成为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大光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呈现垄断特征并产生严重后果。有多种因素决定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应采取降低市场准入门坎、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等措施改造垄断结构。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市场结构 决定因素 结构改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光春
随着中国“入世”,“透明度”的原则被越来越多的提及。透明度是国际金融中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最大化的透明度已经获得普遍接受。金融透明度或信息披露使得社会公众及银行业监管部门能更加准确地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从而有利于市场规范和监管。本文拟就“透明度”与我国银行监管的问题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峰 吴海霞
尼日利亚2009年爆发银行业危机,半数银行遭遇困境,央行行长Sanusi组织审计商业银行以清查问题,调整商业银行管理层以强化公司治理,救助重组商业银行以维持市场信心,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不良贷款,推行利率市场化以增强透明度,提高偿债基金规模以建立长效危机应对机制。上述改革挽救了尼银行业和经济,对新兴市场银行业监管具有借鉴意义,Sanusi也被评为2010年世界最佳央行行长。下一步尼日利亚仍需提高银行业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扩大信贷支持范围,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尼日利亚 银行业 危机 改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纯毅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贷款分类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文章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技术无论在基本思路、客户细分、行业、规模、区域、国家风险方面,还是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差距作者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银行业改进现行的分类技术,缩小与国际同业的差距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分类 客户评级 债项评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