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2)
2023(9572)
2022(8248)
2021(7657)
2020(6720)
2019(15753)
2018(15209)
2017(29127)
2016(15859)
2015(18287)
2014(18128)
2013(18301)
2012(17263)
2011(15721)
2010(15609)
2009(14603)
2008(14568)
2007(13028)
2006(11202)
2005(10112)
作者
(47233)
(39729)
(39672)
(38115)
(24948)
(19019)
(18171)
(15507)
(14907)
(13965)
(13614)
(13260)
(12559)
(12468)
(12448)
(12429)
(12165)
(11814)
(11425)
(11376)
(9812)
(9800)
(9672)
(9021)
(8917)
(8863)
(8695)
(8640)
(8045)
(8027)
学科
(72383)
经济(72305)
管理(41587)
(41030)
方法(36263)
数学(33140)
数学方法(32907)
(31425)
企业(31425)
中国(20828)
(19249)
(18281)
(15863)
贸易(15857)
(15490)
(13977)
业经(13178)
(12903)
农业(12639)
地方(11573)
(11091)
银行(11052)
(10674)
财务(10652)
财务管理(10627)
(10598)
环境(10457)
(10436)
金融(10434)
企业财务(10086)
机构
大学(239283)
学院(235113)
(107181)
经济(105372)
管理(88119)
研究(85401)
理学(76408)
理学院(75478)
管理学(74322)
管理学院(73878)
中国(65057)
科学(51231)
(50811)
(46625)
(43922)
(43441)
研究所(40333)
中心(38466)
财经(38112)
业大(36290)
经济学(35059)
(34894)
农业(34709)
(33333)
北京(32392)
经济学院(31880)
(30175)
师范(29879)
(29825)
财经大学(28505)
基金
项目(157487)
科学(124183)
基金(117433)
研究(112298)
(103526)
国家(102766)
科学基金(86767)
社会(73820)
社会科(70146)
社会科学(70120)
基金项目(62050)
(58456)
自然(55327)
自然科(54092)
自然科学(54073)
自然科学基金(53205)
教育(51458)
(50577)
资助(48672)
编号(43298)
(36838)
重点(35940)
成果(35313)
(33915)
(32372)
国家社会(32015)
教育部(31514)
科研(30893)
中国(30658)
创新(30493)
期刊
(110408)
经济(110408)
研究(69645)
中国(43266)
学报(39883)
(38309)
科学(35950)
(35726)
大学(29752)
管理(29275)
学学(28099)
农业(26125)
(20669)
金融(20669)
教育(20450)
经济研究(19754)
财经(19477)
技术(18577)
(16867)
业经(16033)
问题(15493)
(15272)
(14856)
世界(12921)
国际(12644)
技术经济(12418)
统计(12169)
(11373)
理论(10662)
(10532)
共检索到342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明  
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虽然我国国内储蓄水平远高于投资水平,但还需要引入外资来满足额外的投资需求,而这意味着一定的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效率损失进行简单测算,计算结果表明,迄今为止高储蓄现象造成的损失至少在300亿美元以上。其次,本文对导致居民高储蓄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些因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差距、预防性储蓄动机、投资工具匮乏,政策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杰平  陈国权  
本文利用1978-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从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分析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在中国居民消费储蓄决策中所起的作用。通过选取不同分位点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城乡居民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均受到了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者环境和完善保障体系等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吉恒  顾薪宜  杨灿  
本文基于多元函数模型建立居民储蓄率与工资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找出中国银行储蓄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龚基云  
在评价当前学术界关于居民高储蓄行为成因研究方面的几种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基尼系数、实际利率与汇率制度等角度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一、引言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KlausSchmidtMebbel等人(1994)的研究表明,储蓄、投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穆怀朋(1993)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储蓄和经济增长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Hoggarth(...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彦明  李翠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王德祥  陈凯  
从地位寻求视角对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背后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当今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与人们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密切相关,追求社会地位会促使人们增加具有"显示性"特点的地位性支出以维持或提升现有社会地位,这种地位性支出越大,就越会对人们的总体消费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促使人们增加储蓄以获得进行消费攀比的能力。直白一些说,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或动机就是为了进行相互之间的攀比,可以将人们之间的这种消费攀比看作是地位攀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了现阶段中国居民的高储蓄动机。使用CHIP2002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也支持了该分析结果。通过对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和不同收入阶层人群的影响差异的实证分析,发现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年轻人地位性支出的促进作用要强于老年人;对于富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间阶层次之,低收入人群最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秉龙  刘丽敏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客观因素构建了储蓄行为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外部因素中,利率、货币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同等外部条件下,不同农户的家庭规模、借贷数量、缴纳税费等方面的差异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巍  徐颖  
连续七次降息能拉动国内总需求吗?本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收益率。本文利用1979~1997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计量模型。由于偏回归系数与变量的原有单位都有直接的联系,单位不同,彼此不能直接比较,因而用Beta系数方法,分析了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同时,本文用弹性分析方法,测度了储蓄存款额对各个解释变量的敏感性: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呈现强弹性,银行名义存款利率的弹性较弱,证券市场资金吸纳率的弹性极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宋良祥  
居民储蓄存款是社会总储蓄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积累,也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居民储蓄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但西部欠发达区域,受当地物价、消费偏好、资金价格、储蓄动机等因素影响,居民储蓄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居民储蓄水平偏低、增速逐年下滑。本文以欠发达区域为视角,通过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分析和论证影响欠发达区域居民储蓄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就欠发达区域如何吸引资金流入、确保合理的居民储蓄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胡少维  
居民储蓄增长因素分析预测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10004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上升。1978年为210.6亿元,1993年底达到15204亿元,15年间城乡储蓄存款增长了70多倍,年平均增长速度25%(不变价)。1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