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34)
- 2023(3551)
- 2022(3002)
- 2021(2795)
- 2020(2229)
- 2019(4958)
- 2018(5042)
- 2017(9528)
- 2016(5198)
- 2015(5565)
- 2014(5366)
- 2013(5159)
- 2012(4707)
- 2011(4340)
- 2010(4488)
- 2009(4020)
- 2008(3810)
- 2007(3278)
- 2006(3105)
- 2005(2710)
- 学科
- 济(22937)
- 经济(22920)
- 管理(17716)
- 环境(14321)
- 业(9943)
- 中国(9138)
- 方法(7957)
- 地方(7906)
- 企(7465)
- 企业(7465)
- 划(7133)
- 数学(6898)
- 数学方法(6846)
- 生态(6452)
- 学(6211)
- 规划(6107)
- 城市(6009)
- 环境规划(5954)
- 资源(5685)
- 发(5246)
- 农(5132)
- 财(4483)
- 和(4356)
- 城市经济(4337)
- 业经(3898)
- 域(3789)
- 区域(3786)
- 区域环境(3555)
- 地方经济(3500)
- 农业(3494)
- 机构
- 学院(71685)
- 大学(71530)
- 济(29231)
- 经济(28455)
- 管理(27199)
- 研究(26787)
- 理学(23469)
- 理学院(23107)
- 管理学(22737)
- 管理学院(22606)
- 中国(18965)
- 科学(18029)
- 京(16315)
- 所(13015)
- 财(12087)
- 研究所(12071)
- 中心(12012)
- 业大(10764)
- 范(10722)
- 师范(10654)
- 江(10651)
- 农(10542)
- 院(10498)
- 北京(10099)
- 财经(9864)
- 经济学(9290)
- 经(8977)
- 师范大学(8834)
- 州(8647)
- 经济学院(8421)
- 基金
- 项目(53747)
- 科学(43204)
- 基金(40156)
- 研究(37496)
- 家(35746)
- 国家(35519)
- 科学基金(30906)
- 社会(25866)
- 社会科(24646)
- 社会科学(24634)
- 基金项目(22364)
- 省(20635)
- 自然(20133)
- 自然科(19535)
- 自然科学(19532)
- 自然科学基金(19121)
- 划(17697)
- 教育(15427)
- 资助(14955)
- 编号(13561)
- 发(12568)
- 重点(12389)
- 国家社会(11428)
- 部(11232)
- 创(10729)
- 科研(10166)
- 创新(10152)
- 发展(10107)
- 展(9977)
- 计划(9916)
共检索到103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关彦斌 李景庆 赵光明 孔永健 陈建国
针对传统的非透水性路面的生态性缺陷,探讨透水性路面在改善城市交通噪声,减小城市地表径流,涵养地下水及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有效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淡水资源缺乏及城市防洪等方面的生态优势。通过对透水性路面在吸声降噪及透水性方面的研究,为探讨透水性路面的环境效益指标,透水性路面的环境效益优化设计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洪涛 李艳芳 石时
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IO-LCA),分析了透水性路面建设的应用意义。通过计算透水性路面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与普通路面进行比较,发现透水性路面会多产生一定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利用透水性路面收集的雨水量数据,进一步分析了透水性路面建设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透水性路面将会长时间持续性地产生环境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洪涛 李艳芳 石时
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IO-LCA),分析了透水性路面建设的应用意义。通过计算透水性路面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与普通路面进行比较,发现透水性路面会多产生一定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利用透水性路面收集的雨水量数据,进一步分析了透水性路面建设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透水性路面将会长时间持续性地产生环境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应君 张青萍
海绵城市是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水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透水性铺装技术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手段。首先,对城市下塾面硬化带来的弊端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海绵城市的角度提出了透水性铺装对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机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透水铺装材料的物理特性、适用范围、后期养护、设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应用透水铺装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透水性铺装 雨水径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潘向丽
对华北落叶松林单木累积叶面积、树干边材面积、树干边材透水率及透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引入树干边材面积与边材透水率的积可明显提高估测树冠叶面积垂直分布的精度,进而为精确估测林分的叶面积空间分布提供了新途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伟 林军 唐建江 杨冠林
为在大尺度海洋模型中合理体现透水性人工鱼礁组合,基于海洋数值模式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拟了大陈岛拟建人工鱼礁区的水动力情况,比较了阻滞力法、实心礁法和附加底摩擦法在投礁前后的垂向流速、礁顶平面流速、水体向上输运通量和背涡流体积的差异,并根据投礁前后的流速差异,应用经验公式预测了投礁一年后底床泥沙冲淤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在模型中增加阻滞力项体现的鱼礁,其占据水层内的流速相较于未设置礁体时最大减少了0.06m/s,迎流面垂向上产生的上升流流速最大为0.005 m/s;涨急时刻礁体背面的流速减小范围可达礁体组合长度的20倍以上,对应流速减小海域一年后底床淤积厚度最大约0.05m;单个台礁平均向上水体输运通量为66 m~(3),背涡流体积为1550 m~(3)。相较于实心礁法和附加底摩擦法,阻滞力法能很好体现礁体对水流的阻滞作用,避免了实心礁法在透水性鱼礁模拟中过高估计流场效应的问题,且无附加底摩擦法只适用于低矮礁体的缺陷。阻滞力法不仅适用于置底型透水性鱼礁,也适用于浮鱼礁和网箱等增养殖设施水动力学和生态动力学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阿林 王永歧 张学斌 刘春增
采用15N示踪和模拟土柱技术,对不同透水性土壤施用氮肥后水稻生育和氮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透水速率以20~30mm/d对水稻生育最为有利,完全不渗漏和透水速率超过40mm/d时,水稻分蘖明显减少,收获期干物质积累和子实产量仅为适宜透水率时的66 7%~93 4%和65 2%~93 8%。土壤透水性强烈影响水稻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土壤透水率在20~30mm/d时,水稻对氮的利用率超过60%,而不透水土壤和严重渗漏土壤的水稻对氮肥利用率仅为32 6%~44 1%,损失率达30 8%~46 0%。稻作期间田面水层和0~5cm土层pH与土壤透水率呈负相关,排水不良易引起氨挥发。日渗漏20~3...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珍环 李猷 彭建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城市化的水环境效应则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化过程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总结和归纳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方法,指出当前城市化过程的水环境效应研究所面临的诸多难点,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透水表面的不断增加,以不透水表面指数(ISA)为表征的地表覆被参数日益受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视,成为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指标。不透水表面对水文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短时间内增大降雨的径流量,长时间内增加洪水频率和径流总量。同时,不透水表面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水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城市水文水质监测及模型模拟,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方面尚缺乏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构建适用于城市地区的水文水质模型。可以预见,不透水表面指数将会是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参数,并将推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向参数简单化与精确化方向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芊孜 王志芳 李明翰
梳理了不透水地表对城市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地表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增大、河道拓宽与侵蚀、河流水质下降及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为控制不透水地表无序增长,缓解其对城市水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规划技术及法律行政等非工程技术两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不透水地表 雨洪管理 城市水环境 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军 单福征 许云峰 钱光人
河网城市不透水面快速扩展,已成为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理解掌握区域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十分必要。以国外研究为重点,从不透水面的识别技术方法、流域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状况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不透水面在流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和河流管理应用等三个方面,回顾了不透水面研究的主要进展,特别对不透水面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阈值效应进行了较细致梳理。从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决策应用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当前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河网地区较为特殊的水文地貌特点,提出了河网城市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任务,认为必须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方法问题包括:不透水面实地调查方法及与有效不透水面转换...
关键词:
不透水面 河流生态系统响应 河网城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立柱 冯绍元 韩志文 张书函 丁跃元
为了给透水砖铺装系统综合排水设计提供依据,建立了透水砖铺装地面物理模型,采用4种透水砖铺装结构形式(垫层由不同厚度的无砂混凝土、中砂、砂砾料组合而成),进行了模拟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超渗的水流形成表层流,其水分延续入渗使地基土壤水分继续增加;4种处理在模拟降雨1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产流量均为0,下渗率的大小与垫层透水性程度呈正比,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呈反比;在模拟降雨2 h,强度59.36 mm/h的情况下(相当100年一遇2 h降雨量),透水砖铺装地面处理1(垫层结构自上而下为中砂10 cm、砂砾料20 cm),入渗效果最优,此时无地面产流。对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金贤锋 董锁成 周长进 李宇 李泽红
在考察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工业化、城镇化、环境治理和全球化等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现有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态势下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与压力,进而提出了合理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建设生态城镇、改革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环境 动因 趋势 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敖宁谦
首先介绍了流域管理和不透水面分析的概念,并提出小流域是区域层面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最佳单元,而不透水面比例是城市建设开发的依据。通过将规划区依据自然地形特性划分为小流域,根据不透水面分析结果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敏感区、受影响区域、无支撑区域及城市化地区。针对各分区提出不同的开发指导策略。最后以重庆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小流域的不透水面分析来指导海绵城市开发建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波 黄敬峰 吴次芳
不透水面的迅速增长是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针对大范围的城市监测,运用遥感技术迅速提取城市不透水面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论文选用Landsat 7的ETM+影像,基于光谱混合分解模型,结合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生成的地表温度,研究杭州市的不透水面分布信息的提取。通过高、低反照率、植被及土壤4类光谱端元的线性组合来表征不同城市土地类型,并利用地表温度和土壤分量分别剔除高、低反照率分量中的"噪声",综合修正后的高反照率分量和低反照率分量估算杭州市不透水面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中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为0.003 6,不透水面分布结果与同期Google earth上的高分辨率影像和SPOT 4影像的解译结果...
关键词:
遥感 不透水面 光谱混合分解 热红外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