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3)
- 2023(3533)
- 2022(2887)
- 2021(2774)
- 2020(2351)
- 2019(5540)
- 2018(5773)
- 2017(10034)
- 2016(5572)
- 2015(6110)
- 2014(6212)
- 2013(5862)
- 2012(5340)
- 2011(4738)
- 2010(4981)
- 2009(4664)
- 2008(4763)
- 2007(4074)
- 2006(3883)
- 2005(3711)
- 学科
- 济(23281)
- 经济(23257)
- 业(19206)
- 管理(18594)
- 企(17418)
- 企业(17418)
- 技术(10925)
- 方法(8944)
- 制(8679)
- 财(7962)
- 数学(7881)
- 数学方法(7818)
- 体(7051)
- 中国(6898)
- 体制(6399)
- 技术管理(6039)
- 结构(5829)
- 农(5696)
- 业经(5561)
- 产业(4887)
- 学(4624)
- 银(4513)
- 银行(4500)
- 融(4434)
- 金融(4434)
- 行(4330)
- 务(4097)
- 财务(4087)
- 地方(4082)
- 财务管理(4068)
- 机构
- 大学(78594)
- 学院(77733)
- 济(35195)
- 经济(34526)
- 研究(30341)
- 管理(28915)
- 理学(24357)
- 理学院(24083)
- 管理学(23733)
- 管理学院(23559)
- 中国(22407)
- 财(18108)
- 科学(17596)
- 京(17250)
- 所(15791)
- 研究所(14157)
- 财经(12927)
- 江(12913)
- 中心(12804)
- 农(12563)
- 经(11810)
- 北京(11332)
- 经济学(11122)
- 院(11055)
- 业大(10860)
- 范(10726)
- 师范(10583)
- 技术(9990)
- 经济学院(9966)
- 省(9819)
- 基金
- 项目(49570)
- 科学(39270)
- 研究(37497)
- 基金(35333)
- 家(31157)
- 国家(30927)
- 科学基金(26271)
- 社会(23791)
- 社会科(22710)
- 社会科学(22701)
- 省(19625)
- 基金项目(18415)
- 教育(17924)
- 划(16357)
- 自然(16053)
- 自然科(15679)
- 自然科学(15675)
- 自然科学基金(15430)
- 编号(14512)
- 资助(14196)
- 成果(12090)
- 重点(11800)
- 部(11565)
- 创(11306)
- 发(11036)
- 课题(10872)
- 创新(10759)
- 国家社会(10262)
- 教育部(9955)
- 制(9817)
共检索到129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代欣
1.透明预算是权力运行机制的公开规范。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都是权力运行的体现。"2014预算法修正案"重申了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基本要求,并将上一级政府预算与下级政府预算之间的汇总关系相衔接。与以往不同,无论是本级人大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除有保密要求部分之外,都被要求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各级部门预算、决算的公开时间及项目,也参照此标准。这仍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代欣
预算改革承载了财税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头任务。透明预算则成为预算改革的主要切入点。中国预算制度的公开透明,有着鲜明的历史脉络。其探索革新的演进轨迹,往往与特定时期的改革背景密切关联。如今,现代国家治理结构下的现代财政制度,对透明预算的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当下中国透明预算的治理特征:首先是权利运行机制的公开规范;其次是政府间条块关系的清晰合理;再次是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信息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最后是政府微观治理结构的建构完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长革
预算信息准确、及时、全面地披露,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更是人大对政府预算实现有效审议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透明预算改革,是公共预算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切实需要从政府、人大、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发力,从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环节着手,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首先在政府层面,要在改进预算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丁国光
深化预算各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透明预算,是今后深化财政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更好地适应预算改革和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转型,建立规范透明预算,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需要制定必要的预算支出标准。由于一些支出标准缺失或不健全,导致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审核过程中缺乏科学客观依据。一些部门、地方和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上报预算往往是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甚至砍三刀也不见血。缺乏支出标准也使审核预算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或自由裁量权,助长暗箱操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海涛
预算公开实质上就是政府行为的透明规范。它是进行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更是建立阳光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有利于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有利于让政府接受社会监督,控制政府权力边界,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促进政府部门更加自觉地依法理财、依法决策、依法行政。2014年8月31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鹏
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基于对预算透明的环境因素分析,提出政府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动力机制,研究提升中国预算透明度的实施路径与改革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红霞
纵观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推进政府预算改革进程中,无一不是在加强财政预算监督,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度中取得成功的。"没有预算的政府是看不见的政府,有了预算不公开,仍然是看不见的政府,而看不见的政府不可能是负责任的政府"。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保证纳税人的知情权,是建立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分析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制约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牛富荣
预算透明度关乎法治政府的建设质量,关乎公民社会的权利保障,也关乎多元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我国应从预算透明的政府供给、公民诉求和立法机关、审计机关外部监控等方面,借鉴国外经验,确立科学的改革路径,以预算透明为突破口,促进法治财政、法治政府建设。
关键词:
预算透明 国际比较 财政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燕农
五粮液集团近日高调开展的公车拍卖引发社会关注,此次拍卖被五粮液集团定义为杜绝车轮上的浪费。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媒体在拍卖活动中发现了诸多让人"看不懂"的蹊跷之处。如按照市场普遍认同的二手车残值率计算,一部分拍卖的公车成交价格"虚高",如一辆已经使用了近一年的大众捷达车以11万元成交,这一价格比该款捷达车型目前10.6万元的新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红霞
一、预算公开不等于预算透明2012年4月,国务院部署当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要求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2012年5月,财政部表示,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目前,虽然预算公开的程度离公众期待仍有一些差距,但毕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截至2011年年底,在国务院要求和民间高涨的呼声推动下,98个中央部委中除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和侨办宣布暂不公开"三公"经费外,有96个部委陆续公开了"三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鹏 李燕
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基于Lüder政府会计环境评估模型,分析影响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组织特征等环境因素。以英美等国公共预算形成的历程为例,提出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压力模型、推力模型和耦合模型,结合中国政府预算透明的影响因素,从法律法规建设、预算信息披露、政府会计改革、财政信息质量四个层次提出提升中国预算透明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预算透明 环境基础 动力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燕
一、把握财政透明度由于在政府财政信息披露过程中,政府是信息的供应方,公众是需求方,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需要供需双方相互配合:从信息提供方的角度,看政府是否有意愿主动提供信息;从信息接受方的角度,看公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洪
我国《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有12余年,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历时多年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完成了《预算法(修订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是被征询意见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预算法(修订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汇编成这个笔谈录,以期对我国《预算法(修订草案)》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预算法 政府转型 监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财政预算及其管理制度,有其特定内涵、发展历程、改革目标等。新一轮财税改革,围绕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这三大任务,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预算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需结合实际,重点推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春根 徐建斌
预算在监督与约束公权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对预防地区官员腐败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反腐进入"新常态"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背景,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省级层面的财政预算透明度对地区官员腐败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动态模型中,财政预算透明度得分值平均每提高10分,每万公职人员腐败案件立案数就能够减少0.85件,这相当于腐败程度平均下降约3.5%。因此,应当以新《预算法》为契机,通过修订与完善配套法律等措施,提高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透明度,充分发挥财政预算透明的腐败治理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