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66)
2023(19308)
2022(16468)
2021(15560)
2020(13253)
2019(30215)
2018(29317)
2017(55758)
2016(30291)
2015(33847)
2014(33363)
2013(32919)
2012(30125)
2011(26795)
2010(26489)
2009(24309)
2008(23841)
2007(20365)
2006(17411)
2005(15198)
作者
(86304)
(72031)
(71201)
(68076)
(45618)
(34329)
(32491)
(28353)
(27326)
(25385)
(24375)
(24239)
(22571)
(22543)
(22291)
(22094)
(21542)
(21474)
(20568)
(20452)
(17814)
(17507)
(17362)
(16346)
(16248)
(15940)
(15699)
(15617)
(14379)
(14112)
学科
(116840)
经济(116704)
管理(88206)
(84207)
(68222)
企业(68222)
方法(57859)
数学(51358)
数学方法(50765)
(40472)
中国(35065)
(31137)
业经(25236)
(24479)
(23912)
贸易(23901)
(23480)
(23289)
(22893)
财务(22823)
财务管理(22758)
地方(21910)
企业财务(21627)
农业(20538)
(20139)
银行(20075)
(18968)
(18606)
金融(18604)
理论(18332)
机构
大学(422065)
学院(417634)
(170143)
经济(166848)
管理(165537)
理学(144130)
理学院(142578)
研究(140488)
管理学(139983)
管理学院(139251)
中国(109601)
(89343)
科学(87976)
(84331)
(71147)
(70195)
财经(65253)
业大(65241)
中心(64572)
研究所(64194)
(59682)
(58728)
北京(56283)
农业(56147)
经济学(52374)
(51698)
(51097)
师范(51085)
财经大学(48892)
经济学院(47517)
基金
项目(293458)
科学(229993)
基金(215492)
研究(208008)
(190393)
国家(188883)
科学基金(161716)
社会(132817)
社会科(126028)
社会科学(125994)
基金项目(113704)
(111777)
自然(107091)
自然科(104671)
自然科学(104639)
自然科学基金(102773)
(95316)
教育(95004)
资助(89603)
编号(82421)
重点(65722)
成果(65652)
(64788)
(60956)
(60813)
科研(57261)
创新(56877)
课题(55985)
国家社会(55902)
教育部(55465)
期刊
(173554)
经济(173554)
研究(122338)
中国(78103)
学报(72094)
(67042)
科学(63275)
(62572)
管理(58318)
大学(54491)
学学(51650)
农业(43041)
教育(38771)
(38406)
金融(38406)
技术(33756)
财经(31704)
经济研究(29957)
业经(27067)
(27063)
(23297)
问题(22562)
(20671)
科技(20113)
图书(19964)
统计(19935)
(19813)
理论(19340)
技术经济(19300)
(18277)
共检索到605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城城  王鹏  
使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透明度、财政分权及金融分权对财政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对人均财政赤字占比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财政赤字率及人均财政赤字均有先增后降的倒U型关系,根据财政透明度走势,其总体上降低了财政赤字风险;三类财政分权指标对财政风险影响方向不同,总体上财政分权增加了财政风险;金融分权扩大金融风险,将财政风险金融化,从而降低财政风险,且抑制作用在金融危机后更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永莉  梁城城  
根据2007-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变量对我国财政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经济环境变量中,经济增长对财政透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财政支出分权、财政自给率和非税收入比重均对财政透明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社会环境变量中,城乡收入差距和失业率对财政透明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网络普及率对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真  郝麦红  
本文基于2011~2015年26省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政治因素、财政经济因素及社会因素对不同地区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并利用夏普利值分解,分析不同地区各个因素的贡献率,从而区分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腐败事件、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赤字和网络普及率对财政透明度意义重大;中部地区,政府规模、失业率、非税收入的比重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政府规模、财政赤字、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因素与其联系最为紧密。本文认为应该加大对官员的行为监督,提高官员的执政素质;制定惩罚措施,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寻租;坚持发展经济,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普及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通过上述措施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城城  王永莉  
本文利用2007~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透明度、财政支出分权及其交互项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有负向影响,对教科文卫支出比重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有正向影响,但仅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影响显著;财政支出分权对三类财政支出比重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比财政透明度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财政透明度、财政支出分权两者的交互项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教科文卫支出比重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教科文卫支出比重的相对贡献度较小,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方文全  
本文在概括性描述我国金融发展的典型事实并重新构造度量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证实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对我国金融发展有显著的作用,其中财政赤字对经济货币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重新构造的金融相关比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以股票资产交易额衡量的资本市场发展指标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而金融发展指标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显著,政府的扩张性支出行为驱动的金融发展即通过提高资本积累而不是资本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是不容乐观的。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深化财政体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汇华  
文章从理论上构建符合经济治理需求的包含预算、财务和管理会计的政府会计体系,并以我国2007—2014年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经济风险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发展,抑制地区经济风险水平,以及能够显著缓解经济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削弱作用,当前经济制度形势下通过提高财政透明度来提高经济治理能力是有效途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水平在上述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本文在一定程度深化了政府会计与经济治理的理论研究,就如何提升国家治理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完善政府会计体系,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财政透明度提升,助力"稳增长"与"防风险"的经济治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提升教育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颖  赵颖博  邓淑莲  李奇璘  
财政透明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建立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前提条件。在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动力改善地方财政透明度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公众诉求来推动地方财政的透明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随着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财政信息的可获得性增强,公众对财政透明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基于这些观察和思考,文章采用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解析了公众诉求对地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公众对"三公"消费问题的关注会推动地方总财政透明度、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社保基金透明度的提升;而公众对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则会推动地方总的财政透明度、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但公众关注度对一般公共预算透明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与此同时,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公众诉求对地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地区特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朱建军  
地方官员来源、任期等政治激励因素会对地方财政透明度产生影响。通过2008-201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央调任官员在公开地方财政信息方面更积极,本地升迁、外省升迁和外省平调官员在地方财政透明度提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地方官员任期、年龄与财政透明度显著负相关;硕士学历官员更倾向于提升本地财政透明度。因此,建议在地方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量化信息公开考核指标,将其提升为"硬指标"。同时,加强对政府债务,特别是官员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培养理性公民参与政府预算监督全过程,在地方官员激励制度中突出公开与透明导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永海  孙群力  
作为反映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程度的重要指标,财政透明度也会对隐性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准确计算我国2006-2013年省际财政透明度和隐性经济规模的基础上,首次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财政透明度对隐性经济规模的影响效应,并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从实证角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抑制隐性经济规模的扩张;同时发现税收负担与地区隐性经济规模呈"倒U型"关系,而政府管制、实际GDP增长率和城镇化率与地区隐性经济规模负相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曾莲  盖亚洁  
在采用微观国民收入与支出差异法衡量31个省、市、自治区隐性经济规模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透明度和税收负担对隐性经济规模的影响,并利用2006—2014年的省级政府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与地区隐性经济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财政透明度高的地区的隐性经济规模明显小于财政不透明的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能够有效抑制地区隐性经济规模;地区税收总负担、直接税负担、间接税负担、地方财政税收负担、地区财政负担与隐性经济规模并非是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即各地区的隐性经济规模并不是随着各项税收负担的加重而无限扩张,而是在各项税收负担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之后,隐性经济规模会缩小,即呈现倒U型关系;隐性经济规模与税收负担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税收负担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有效抑制隐性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GDP增长率、居民统计收入都与隐性经济规模负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可以有效抑制隐性经济规模的扩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城城  张淑娟  
我国地方财政非税收入近年来不断扩张,相应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有国家发展方式、现行行政体制等宏观的深层次原因,但从其社会因素看,这种财政结构在运行中不断自增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部门、官员腐败及有利于维系这种腐败的财政管理互动关联。本文实证分析了非税收入规模、官员腐败与财政透明度的互动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非税收入规模扩张会显著促进官员腐败行为,而官员腐败行为会使官员倾向于降低财政透明度,进而导致非税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张。进一步,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别非税收入与官员腐败、财政透明度的关系,发现行政性事业收费收入规模和专项收入规模存在上述类似的循环影响关系,而与罚没收入规模不构成完整的逻辑循环。本文认为,在现行政府体制下,应控制非税收入规模的膨胀,并主要从治理腐败和加强与改革财政管理方面遏制其负面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8~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透明与行政管理支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财政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促进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但财政透明与公共服务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财政信息的透明不能有效促进公共服务支出增加。未来应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打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范围,将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透明范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肖鹏  阎川  
财政透明是良好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预算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经济社会因素、财政绩效因素、资源能力因素影响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机制和程度如何,是财政信息公开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提升环境评估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地区财政透明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居民受高等教育比例、地区FDI等指标存在高度正相关,与地区城镇化、老龄化等指标关联不高,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状况。文章从财政信息公开的"度"、地方主体税种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中国财政信息公开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伟凤  杨国莉  赵秋梅  蒋琳  
近年来,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日益上升的债务违约风险,对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研究如何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合理定价,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和政府机构关注的热点。以我国2015~2019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为样本,借助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券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利差。可通过优化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加强财源建设、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利差,有效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及其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本立  王美涵  
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风险,往往是同过度用债相通的。财政赤字是一段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超支额,是一个“流量”概念。而债务则是以往支出超过以往收入的累计超支额,即某个时点上的债务,是以往所有财政赤字的总和,是一个“存量”概念。《马约》规定欧元的两大门槛,就是把一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一国GDP的一定比例来评价一国政府的财政基础的稳固和实力状况。因此,我们在上述作了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债务风险后,这里将单独对财政赤字问题进行评估。 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是始于1998年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