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1)
- 2023(2860)
- 2022(2233)
- 2021(2475)
- 2020(1860)
- 2019(4375)
- 2018(4361)
- 2017(6056)
- 2016(4536)
- 2015(5237)
- 2014(5304)
- 2013(4382)
- 2012(4067)
- 2011(3924)
- 2010(4181)
- 2009(3512)
- 2008(3407)
- 2007(3182)
- 2006(3020)
- 2005(2924)
- 学科
- 教育(18455)
- 中国(9228)
- 学(8701)
- 济(7422)
- 经济(7417)
- 理论(6774)
- 教学(6065)
- 管理(4137)
- 思想(3558)
- 发(3471)
- 政治(3389)
- 发展(3358)
- 研究(3333)
- 革(3256)
- 展(3236)
- 改革(3146)
- 高等(3049)
- 学法(2879)
- 教学法(2879)
- 思想政治(2837)
- 政治教育(2837)
- 治教(2837)
- 业(2829)
- 经济学(2823)
- 德育(2814)
- 教育改革(2781)
- 学校(2610)
- 学理(2523)
- 学理论(2523)
- 计算(2451)
- 机构
- 大学(58628)
- 学院(52035)
- 教育(26316)
- 研究(23483)
- 范(19296)
- 师范(19210)
- 师范大学(16154)
- 京(14366)
- 科学(13809)
- 所(11740)
- 济(11577)
- 经济(11033)
- 研究所(10796)
- 管理(10753)
- 职业(10753)
- 技术(10681)
- 北京(10201)
- 教育学(10158)
- 中国(9874)
- 江(9690)
- 理学(8860)
- 中心(8826)
- 理学院(8610)
- 院(8439)
- 管理学(8170)
- 管理学院(8040)
- 教育学院(7443)
- 职业技术(7392)
- 州(7304)
- 研究院(7068)
共检索到91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君进
与《忏悔录》类似,《爱弥儿》同样是卢梭本人的一幅自画像。爱弥儿作为一个卢梭想象出来的教育样板,其并不是一个透明的灵魂意象,而是隐藏着大量不容易被发现的幽暗底层。在爱弥儿身上,卢梭有意构造出各种叙事结构,以实现一种既真实又虚构的想象性演练。无论是爱弥儿与卢梭之间表层与潜在的复调关系,亦或卢梭与爱弥儿之间真诚与反叛的变形结构,还是两人之间基于恋母情结与造父意图的政治性血缘,这些都反复提醒我们在研究《爱弥儿》的一开始,不能忽视卢梭自身的人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爱弥儿既是卢梭的学生,也是卢梭的孩子,更是卢梭本人的颠倒。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爱弥儿式卢梭与卢梭式爱弥儿的混合意象中,我们才可能真正捕捉卢梭的教育意图以及整部《爱弥儿》中各种隐遁的计划。
关键词:
爱弥儿 卢梭 教育样板 混合意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友玲 张蓉
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卢梭歧视女性,要把女性培养成取悦男性的女仆;也有人认为卢梭的女子教育思想正是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女子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教育",女子教育的中心是理想的家庭,但在家庭中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男女双方是自由的,都是主人。18世纪的法国仍是农业社会,男权势力占统治地位。卢梭从男性的视角提出了其理想的女子教育思想,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戴晓光
一、《爱弥儿》的教育意图1762年,在相继发表两篇早期论文之后,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卢梭多次强调《爱弥儿》在自己全部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在致友人马勒塞尔伯的信中,卢梭提到,"我的全部精神智慧分散于前两篇论文和《论教育》(即《爱弥儿》)中,三部著作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整体"。卢梭的这个说法一方面表明了《爱弥儿》的核心意义,同时也表明,由于注重写作技艺的卢梭有意对全部的"精神智慧"加以分别表述,那么,把握《爱弥儿》的思想意图绝非易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小枫
Le zele et la bonne foi m'ont jusqu'ici tenu lieu de prudence[以前,我一直用炽热情感和善良信念代替审慎]。——卢梭:《爱弥儿》,卷四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论,作者从人出生时刻谈起,细数人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古希腊革命和法国革命的规划(destin)多少是由相似的作品事先制定的。——夏多布里昂:《论古今革命》卷一,20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希武
卢梭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以自然状态作为参照系,从根本上探寻人道层面内人性自由与幸福朝向自然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从而展示出一个样板人生。为此,卢梭开始了两个方面的宏大规划:一方面,通过公意社会的设计,旨在实现普遍的自由;另一方面,卢梭开始爱弥尔的教育方案,以预防自由社会的普遍堕落。不过,爱弥尔并非要通过教育培养成一个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而是要成为一个处在公民社会内又独立于社会意见外的自足与幸福的人,一个区别于哲人、基督徒和好公民的高贵的人,以纠正公意社会可能出现的低等人的普遍统治。尽管爱弥尔的教育成功存在很多偶然,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保持卢梭式的追问,保持哲学的探索。
关键词:
爱弥尔 自然状态 自然人 高贵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于尔根·厄尔克斯 徐守磊
“现代教育”概念直接与卢梭的教育理论联系了起来。人们常常认为,是卢梭“创立”了现代教育,或至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前辈。本文认为,“现代学术”或“实验教育”是在17世纪晚期的“古今之争”中加以讨论的。这场历史性的重要争论过后, 教育和学术便与现代科学的开放经验联系了起来。与这种传统相对照,卢梭并不是一位现代作家。将他的教育概念作为19世纪末所谓“现代教育”或“进步教育”的基础, 这实在是太矛盾了。进步教育的意象被儿童心理学、尤其是被认知发展理论所强化。卢梭克己自制的“消极教育”概念在很多方面与这些观点相对立。
关键词:
现代教育 古今之争 消极教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代文彬 慕静 马永军
食品安全利益相关方(消费者、政府部门、食品企业等)日益期望能真实了解食品的相关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为响应这种需求,一些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改变以往供应链运行策略,努力提高食品供应链运行的透明性。在相关实践和理论基础上,本文创新性提出"透明食品供应链"概念,并对其定义、特征及与类似概念的区别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供应链 透明食品供应链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渠敬东 王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9月第一版)这是一部详细解读洛克和卢梭的教育哲学文本的书,揭示了这两位现代思想的奠基人如何从教育问题入手,尝试处理现代人必须面对的自由问题。它试图通过细致阅读和疏解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文本的方式来阐明,在洛克与卢梭的思想中,"教育"既不是后来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梅
教育思想家、教育学家、教育家作为三种不同的教育活动的主体 ,在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以隐喻的方式 ,他们分别对应着“立法者”、“阐释者”、“实践者”的角色。他们以不同的教育智慧与方式 ,对人类的教育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关键词:
教育思想家 教育学家 教育家 教育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广
在卢梭看来,财产权是经社会公认与法律规定双重维度加以凝固和确立起来的。人类自我完善化能力的发展,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智慧增长的同时,导致了人们财产的不平等状态。不正义的政治社会的出现,将人们财产的不平等通过法律永久化、合法化地确立了下来。卢梭试图通过缔结社会契约的方式,创建一个正义与合法的民主共和国,以立法手段将人们的财产维持在一个大体平等的状态。卢梭的财产观富有民主激情与平等精神,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荣生 于龙
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更需要这样的研究者:有丰富的经验,又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从事理论到实践的技术转换。洪宗礼作为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材编者,在教学和教研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经验,深入思考和研究,勇于自我超越和开拓创新,打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萍
十八纪中叶,法国的历史进程发展到了资产阶级竭力挣脱封建制度的羁绊,以求得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顽强生存和迅猛发展的阶段.在此之际,法国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新理论体系,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由此,著名学者罗曼·罗兰称卢梭为“暴风雨的前驱,新时代的导师.”自然教育理论,作为卢梭启蒙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完全异于封建教育的教育蓝图,为培养新的人才指出了方向,开辟了通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我国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纠正教育中的种种不足,以培养出大量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时候,认真分析研究卢梭的自...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渠敬东
在现代教育的思想史中,卢梭以《爱弥尔》为核心的经典教育文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他通过对巴黎所谓"文人风习"的批评,对文艺复兴以来企图通过古典文化的复兴来确立现代教育之基础的倾向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人在现代处境中,去自然状态的社会化才是教育的最大敌人。人的不幸和恶,源于他对自身能力的滥用,让自身意志的任意性突破了理智能力的范围,从而使自由意志走向了自身的反面,而成为对自身的奴役。因此,人的自然状态的否定性,恰恰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起点。通过自然教育、物的教育以及受之于人的公民教育,现代人才能获得真正的道德自由和政治自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润雨
概念的清晰界定是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理论界关于财政透明、财政透明度的定义,在概念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和阐述财政透明及财政透明度的内涵,主要包括财政透明度的主要内容、财政透明度的衡量标准、财政透明度的效应等方面。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衡量标准 提升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包丹丹
教育、教养和教学是苏联教育学的三个基本概念。20世纪50年代中国教育学者依据马列主义原典,对比苏联教育学文本,确定了三个概念的译词,并阐释其具体内涵。教育分广义与狭义,苏联教育学中广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人格陶冶,后被替换为思想教育;教养指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传授,因与中国文化传统不合,终被弃用;教学是狭义的教育和教养实现的基本途径。通过对三个概念的阐释,苏联教育学的"学校中心""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特点被呈现出来,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教育学科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中国教育学科指明了方向,也为师范教育培育师资做出了贡献。中国教育学者并非只是照搬照抄苏联教育学,这一过程中有思考、选择和接受,基本依据是本国的学术传统与现实语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