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1)
- 2023(10873)
- 2022(9140)
- 2021(8572)
- 2020(7292)
- 2019(17083)
- 2018(16896)
- 2017(32680)
- 2016(17375)
- 2015(19671)
- 2014(19844)
- 2013(19671)
- 2012(18107)
- 2011(16364)
- 2010(16124)
- 2009(14965)
- 2008(14571)
- 2007(13131)
- 2006(11062)
- 2005(9176)
- 学科
- 济(76957)
- 经济(76872)
- 业(51034)
- 管理(47889)
- 方法(38348)
- 企(37926)
- 企业(37926)
- 数学(34861)
- 数学方法(34439)
- 农(32297)
- 农业(21458)
- 财(20191)
- 业经(18329)
- 中国(18249)
- 地方(16439)
- 制(13728)
- 学(13701)
- 贸(13124)
- 贸易(13120)
- 易(12755)
- 务(12072)
- 财务(12030)
- 财务管理(11996)
- 企业财务(11366)
- 银(10439)
- 银行(10416)
- 环境(10245)
- 技术(10213)
- 和(10206)
- 融(10085)
- 机构
- 学院(250747)
- 大学(247995)
- 济(103584)
- 经济(101446)
- 管理(100932)
- 理学(88296)
- 理学院(87406)
- 管理学(85851)
- 管理学院(85375)
- 研究(77221)
- 中国(58729)
- 京(49801)
- 科学(47813)
- 农(47226)
- 财(45747)
- 业大(39846)
- 中心(38611)
- 所(37525)
- 江(37075)
- 财经(37064)
- 农业(36045)
- 研究所(34299)
- 经(33672)
- 经济学(31965)
- 范(31879)
- 师范(31558)
- 北京(30129)
- 经济学院(29171)
- 州(29023)
- 经济管理(28177)
- 基金
- 项目(174565)
- 科学(138204)
- 基金(128017)
- 研究(126842)
- 家(110724)
- 国家(109762)
- 科学基金(95316)
- 社会(81873)
- 社会科(77445)
- 社会科学(77425)
- 省(69575)
- 基金项目(68739)
- 自然(61827)
- 自然科(60408)
- 自然科学(60391)
- 自然科学基金(59283)
- 教育(58454)
- 划(57524)
- 编号(52067)
- 资助(51668)
- 成果(40752)
- 部(38931)
- 重点(38807)
- 发(37768)
- 创(36330)
- 课题(34630)
- 科研(34094)
- 创新(33938)
- 国家社会(33830)
- 教育部(33525)
- 期刊
- 济(110841)
- 经济(110841)
- 研究(65097)
- 农(47714)
- 中国(43638)
- 学报(38641)
- 财(36260)
- 科学(36148)
- 管理(32640)
- 农业(31564)
- 大学(30023)
- 学学(28725)
- 技术(22515)
- 业经(22385)
- 融(21698)
- 金融(21698)
- 教育(20706)
- 财经(17758)
- 经济研究(16513)
- 问题(15439)
- 经(15143)
- 业(14119)
- 版(13738)
- 统计(13188)
- 技术经济(12733)
- 策(11815)
- 理论(11642)
- 商业(11620)
- 资源(11576)
- 决策(10919)
共检索到349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庆立 左停
驻村干部是连接基层农村社区与乡镇及以上政府的重要纽带,其驻村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驻村工作能否继续下去,并反映出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研究发现,"积攒农村工作经验""组织安排""驻村工作有成就感"是愿意继续驻村的主要原因,而"工作压力大""下乡成本高"及"无法兼顾家庭"则是不愿继续驻村的主要原因。建议未来在选派驻村干部时,应充分考虑派出人员情况,并给予其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和支持,而驻村干部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共同实现村社治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驻村干部 村社治理 驻村意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桑晚晴 杨帆
本文通过对268位扶贫驻村干部的问卷调查,借鉴职业决策过程模型和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分析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不强,比较愿意和很愿意留任的人数占比不到30%;从个体特征看,年龄对扶贫驻村干部留任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影响显著,但边际效应不大;从家庭特征看,家人的理解程度显著影响扶贫驻村干部的留任意愿;从工作特征看,专业匹配、工作表彰、领导关怀、驻村感情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扶贫驻村干部的留任意愿,而工作压力、能力恐慌等因素则显著负向影响其留任意愿。以上结果表明,乡村振兴的人才吸引力度有待增强,而精神关怀的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磊 陈妙云
在实施乡村战略背景下,产业振兴既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首要指标,也是各级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基于粤西M县调研发现: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层级驻村干部通过积极“争资跑项”来打造多样化的乡村“戴帽项目”,但随着新旧驻村干部轮换,原先的产业无法创造新的政绩而被“消极应对”,以致后续管理出现衔接脱节。各职能部门的趋利性取向形成了产业项目分配的“分利失序”,而体制内资源的有限性加剧“条块”部门恶性竞争,“碎片化”资源供给弱化村庄集体行动能力。新旧部门的交替管理加快了产业项目变更频率,以致体制内资源不断被耗散,进而导致原先的产业缺乏持续性投入而出现衔接失灵。因此,需要在事前预警,提升产业结构与干部选派匹配度;在事中调控,动态调整产业与强化驻村干部监督;在事后防范,持续性供给资源与增进多主体协作予以化解。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干部轮换 部门交替 乡村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春妍 闫春风 郝楠 焦银珠 钟鹏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涵盖种植业、林业、渔业、农机、畜牧五大领域的综合性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精良选才,将优秀的科技干部派驻基层,发挥自身科技专长,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辽宁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和科技支撑。
关键词:
选派 科技干部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俊 徐冲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兴军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一项惠及9亿农民的重大改革。国务院决定近期开始在全国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项改革,被看作是具有和2006年废除农业税同样意义的农村改革,9亿农民在60岁以后将可以享受到国家普惠制的养老保险。邛崃市处于成都市第三圈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传统养老功能受到严重冲击,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变革的需求日益强烈,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将是化解老年人经济生活风险的重要方法。而邛崃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因此,农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邛崃市农村社会最为严峻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村养老 社会保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程鹏飞 李婕
文章基于新疆529份农户的调研数据,首先运用农户行为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探究当前干旱区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的意愿和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实证模型对承包意愿影响因素的作用性状进行验证,分析得出关键因素与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意愿的相关性;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及其效能持久发挥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管婧婧 谷晓坤 徐保根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中不同区位农户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关整治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案例比较法。研究结果:(1)总体意愿方面,愿意参与农居点整治的近远郊农户人数比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由政府提供新的宅基地和一定的补偿金为近远郊农户所期望的安置补偿方式,政策导向对农户的安置补偿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相较远郊农民愿意在本镇范围内居住,近郊农户愿意搬迁至离城市更近的他镇,更偏向于城镇化的集中居住模式;远郊农户的承包地自耕意愿要高于近郊农户。(3)集中居住地的硬件设施,搬迁后生活变化是影响近郊农户和远郊农户的重要因素,近郊农户对其中81%的影响因素的响应高于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庆鹏 刘澈元
影响农民工进城意愿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外源和内源两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中国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城问题上有着和老一代农民工相同的影响因素,也有不同。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荔浦两县农村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统计了当地新生代农民工关于进城的真实意愿。在排除一些明显的外源制约因素后,通过计量和统计的方法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其进城意愿的内源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向虎 吕新业 秦富
本文基于对169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影响,并利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各相关因素对我国农户参与意愿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程度、户主文化程度、户主年龄、家庭主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主要农产品销售半径对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显著;家庭人口规模、户主性别、农产品类型、主导农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家庭耕地面积、农产品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程度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诸多因素中,一些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机理相对复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凡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农民,其主体意愿应该得到重视。本文利用河南省600份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愿受到农民个体特征、经济因素、政策执行水平等因素综合影响。政府应遵循经济规律,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采取积极措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农民意愿 分析 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磊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干部驻村与部门帮扶形成的跨层级治理方式逐渐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运用的治理技术。基于"情境—过程"分析框架对桂南Q市联镇包村制度运作考察发现:在国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情境下,驻村第一书记的外部嵌入、有效衔接与内部执行,使得国家治理、地方治理与基层治理的各项任务得到可持续推进。在此过程中,高层部门"一把手"的政治动员逻辑是从"高位推动"到"嵌入互动";中层部门的资源供给逻辑是从"条块分割"到"集中供给";基层部门的技术运作逻辑是从"被动回应"到"主动衔接"。由于驻村第一书记的动态调整与治村理念延续的冲突、各职能部门的趋利选择与合作治理之间的冲突、基层干部的晋升需求与服务基层之间的冲突,使得跨层级治理陷入制度困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向群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卫龙宝 伍骏骞 施晟
本文利用"十县百村"的大样本调研数据研究农村公共品建设意愿的一致性问题。统计分析表明,农户最需要的三类公共品分别是乡村道路、灌溉设施和农村社会保障。通过对比村级和农户的公共品建设意愿发现,农村公共品建设的一致性程度很低。进而本文采用多元logit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一致性的因素有:性别、是否党员、是否从事农业生产、人均土地面积、是否是新农村示范村、村长是否选举、村级公共开支总额。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