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21)
2023(16628)
2022(13877)
2021(13003)
2020(10881)
2019(24674)
2018(24098)
2017(46760)
2016(25201)
2015(27746)
2014(26874)
2013(26882)
2012(24946)
2011(22366)
2010(22601)
2009(21205)
2008(21393)
2007(19165)
2006(16983)
2005(15581)
作者
(68345)
(56838)
(56600)
(54174)
(36701)
(26964)
(25671)
(21915)
(21464)
(20675)
(19475)
(19120)
(18340)
(18221)
(17857)
(17392)
(16831)
(16512)
(16387)
(16300)
(14245)
(13873)
(13764)
(13087)
(12787)
(12765)
(12760)
(12439)
(11352)
(11265)
学科
(116185)
经济(116072)
(98569)
(88017)
企业(88017)
管理(86982)
方法(51310)
数学(41874)
数学方法(41512)
业经(34814)
(34546)
(33630)
中国(31860)
(23844)
财务(23821)
财务管理(23790)
(23649)
农业(23430)
技术(23299)
企业财务(22638)
(22343)
贸易(22328)
(21777)
(20767)
地方(20601)
(18554)
银行(18543)
(18373)
(18248)
理论(18066)
机构
学院(357851)
大学(353411)
(165656)
经济(162936)
管理(146093)
理学(125338)
理学院(124186)
管理学(122731)
管理学院(122028)
研究(118845)
中国(96052)
(77293)
(73323)
科学(64996)
财经(60951)
(57976)
(55591)
中心(54278)
(54052)
(53070)
研究所(51818)
经济学(51722)
经济学院(46733)
北京(46547)
业大(45873)
财经大学(45143)
(42649)
(42625)
(41651)
商学(41391)
基金
项目(229978)
科学(186014)
研究(173909)
基金(171406)
(146487)
国家(145225)
科学基金(127637)
社会(116205)
社会科(110632)
社会科学(110613)
基金项目(88868)
(88120)
自然(78833)
教育(78421)
自然科(77115)
自然科学(77099)
自然科学基金(75872)
(72903)
资助(70456)
编号(68380)
成果(55290)
(52927)
(52781)
重点(50834)
(50495)
国家社会(49330)
创新(48645)
课题(46800)
教育部(46530)
人文(45894)
期刊
(183900)
经济(183900)
研究(111313)
中国(70624)
(62121)
管理(61018)
(49193)
科学(46719)
学报(43926)
(39146)
金融(39146)
大学(35416)
农业(33768)
学学(33391)
教育(33315)
技术(32614)
财经(31638)
经济研究(30885)
业经(30502)
(27466)
问题(23961)
(21612)
技术经济(21436)
(21335)
世界(19420)
国际(18620)
统计(18314)
(17664)
现代(17658)
商业(17497)
共检索到547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平  王桂军  
以国家"五年计划(规划)"为切入点,基于2001—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了中国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可以显著地提高被扶持企业以新产品为表征的创新能力,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等多种稳健性测试。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但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只能通过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提高创新能力,财政补贴这一直接干预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甚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此外,还基于生存分析法研究了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可以明显地延长企业的创新生存时间。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研究,而且给予了政府部门重要的政策启示,为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万宗  谭诗羽  夏大慰  
中国产业政策的执行对企业间工资差距有何影响?文章首先考虑加入了产业政策因素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将产业政策对企业工资影响分解为补贴转移效应与竞争效应两种机制,并提出如下假说:企业将部分政策补助用于生产,此时支付的更多工资等同于财政的直接补贴;同时,企业工资水平也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效率,产业政策通过促进或抑制行业竞争改变企业效率,从而对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一种间接影响,即竞争效应。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中国式"产业政策抑制企业效率带来的负向竞争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制度环境、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层面的制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相比,企业家创新精神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倾向于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对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有效发挥。各种稳健性测试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采用地区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时,本文假说亦成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小可  李浩举  姜永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换挡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企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区域就业水平,是"新常态"时期必须攻克的新难关。系统探究了工业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揭示了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微观企业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就业水平提高,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进一步考察企业性质发现,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对企业创新和区域就业水平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对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市场化进程对不同性质企业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竞  董艳  
本文利用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在各城市的分支机构数据,结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企业所处地区银行竞争度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且该作用在中小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同时,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这些结论丰富了银行内部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为支持我国区域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戚琦   唐志鹏  
厘清数字化如何赋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绿色专利数据,探究工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与资源型城市、中部地区和非国有小企业相比,非资源型城市、东西部地区和国有大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加突出;3)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来促进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戚琦   唐志鹏  
厘清数字化如何赋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绿色专利数据,探究工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与资源型城市、中部地区和非国有小企业相比,非资源型城市、东西部地区和国有大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加突出;3)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来促进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俊红  吕晓红  
本文利用中国分地区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外资引进三种研发投入模式对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外资引进对技术导向技术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外资引进功效的发挥,但却抑制了协同创新的技术导向创新绩效;自主研发与外资引进对市场导向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协同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且企业吸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协同创新市场绩效的提高,却不利于外资引进市场绩效的提升。三种模式的投入功效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具有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  许冠南  
尽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各国已达成共识,但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和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探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数量与企业创新不存在正向关联;较分行业政策而言,总体政策下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更有利于企业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会受到地方官员更替的影响:省长更替会抑制政策协同的正向作用,省委书记更替的影响不明显。在替换创新指标和将年度数据改为季度数据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本文丰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文献,也有助于明晰产业政策的制定路线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  许冠南  
尽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各国已达成共识,但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和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探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数量与企业创新不存在正向关联;较分行业政策而言,总体政策下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更有利于企业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会受到地方官员更替的影响:省长更替会抑制政策协同的正向作用,省委书记更替的影响不明显。在替换创新指标和将年度数据改为季度数据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本文丰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志帆  黄新飞  李灏桢  
产业政策是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实践形式将对企业的创新策略与经济表现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使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选择性与功能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以研发补贴衡量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诱使企业激增“短平快”的非发明专利,以教育、科技、交通和公共安全支出表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则显著激励高创新价值的发明专利。分样本回归显示,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专利活动的扭曲集中体现于各省市“五年规划”重点行业;拓展检验发现,功能性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企业发明专利的授权率、降低不良率,且正向调节专利增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说明功能性产业政策提升了创新质量。本文研究启示为: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有助于激励企业创新“提质增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洋冬  
以高企资质认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该政策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与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显著抑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绩效,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则取决于外部市场与政府的调节作用,地区过度竞争与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提升高企资质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反,提升地区市场化与行业市场化程度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研究还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导致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投资、低效率"问题,另一方面引致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当下选择性产业政策实施的困境,而且厘清了可能造成选择性产业政策产生扭曲效应的作用机理,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艳霞   张鹏  
利用2017年至2021年地市层面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基本信息与专利数据匹配构建月度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进行创新促进效应估计后发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于地区、企业层面的创新水平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的创新促进效应因政策类型、企业特征而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产学研协同和引致创业等路径激励企业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统筹利用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产业政策工具,加快建立与人工智能创新趋势相适应的配套监管机制和规范框架,促进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钦  李蔚  戴芸  
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重点。本文从僵尸企业的角度探讨中国企业创新的结构性问题。基于中国专利申请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生产数据,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显著降低了正常企业(即非僵尸企业)的专利申请和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内僵尸企业占比每提高1%,正常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降低1%,发明型专利申请总数降低0.5%,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41%,并具有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性。在影响机制方面,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在资源约束紧的非国有企业、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以及高行业集中度的行业中更为显著,说明僵尸企业通过加剧资源约束、扭曲信贷配置和损害行业公平竞争等渠道影响正常企业的创新能力。文章说明,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可以降低信贷扭曲,减少资源错配,从而促进中国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坚飞  水会莉  宋闻  
补贴和减税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激励效应受到所在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术界对营商环境在创新政策激励效应发挥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鲜有研究。本文选择2016-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中介变量,以营商环境为调节变量,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补贴和减税两类创新政策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补贴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遮掩效应。(2)营商环境改善对两类创新政策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均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且正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作用。(3)营商环境越好,减税支持对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产出的间接效应越显著,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大于策略性创新产出;当营商环境不良时,补贴支持会促使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投入,转向采取以链接社会资本和争取更多途径补贴的方式促进策略性创新产出。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营商环境对创新政策支持激励效应的理论视野,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支持政策组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