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48)
- 2023(2641)
- 2022(2229)
- 2021(2330)
- 2020(1908)
- 2019(4385)
- 2018(4155)
- 2017(7209)
- 2016(4680)
- 2015(5833)
- 2014(5910)
- 2013(5193)
- 2012(4976)
- 2011(4546)
- 2010(4876)
- 2009(4266)
- 2008(4201)
- 2007(3980)
- 2006(3413)
- 2005(3041)
- 学科
- 济(10531)
- 经济(10505)
- 管理(10089)
- 教育(9971)
- 业(8329)
- 企(6778)
- 企业(6778)
- 中国(5554)
- 研究(5132)
- 教学(4730)
- 生(4390)
- 制(4247)
- 方法(4195)
- 理论(4178)
- 数学(3708)
- 研究生(3687)
- 数学方法(3602)
- 财(3495)
- 农(3155)
- 政治(3020)
- 度(3013)
- 制度(3011)
- 思想(2999)
- 融(2990)
- 金融(2990)
- 地方(2939)
- 思想政治(2763)
- 政治教育(2763)
- 治教(2763)
- 德育(2749)
- 机构
- 大学(65555)
- 学院(57041)
- 研究(23049)
- 济(19409)
- 管理(18531)
- 经济(18511)
- 理学(15694)
- 理学院(15369)
- 管理学(14942)
- 管理学院(14797)
- 京(14243)
- 中国(13389)
- 教育(13107)
- 范(12865)
- 师范(12788)
- 科学(12043)
- 所(10705)
- 师范大学(10684)
- 财(9875)
- 江(9650)
- 中心(9562)
- 北京(9528)
- 研究所(9528)
- 院(8736)
- 上海(8636)
- 农(8216)
- 财经(7733)
- 州(7459)
- 业大(7332)
- 经(7195)
- 基金
- 项目(36508)
- 研究(31508)
- 科学(28721)
- 基金(24265)
- 家(20037)
- 国家(19783)
- 教育(18820)
- 社会(17746)
- 科学基金(16778)
- 社会科(16565)
- 社会科学(16560)
- 省(14202)
- 编号(14137)
- 成果(14101)
- 划(13165)
- 基金项目(12187)
- 课题(11980)
- 大学(10556)
- 资助(10413)
- 自然(9973)
- 年(9915)
- 自然科(9735)
- 自然科学(9731)
- 自然科学基金(9576)
- 部(9202)
- 重点(8808)
- 性(8548)
- 规划(8435)
- 项目编号(8385)
- 创(8344)
共检索到99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小玮
备受关注的上海纽约大学于2013年正式招生,与国内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不同,其"三位一体"综合评价选拔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强调学校与学生双向间的合适匹配。上海纽约大学在招生选拔上的经验能为中外合作大学招生和国内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带来启示。
关键词:
上海纽约大学 自主招生 校园日活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将在上海市本科招生中开展“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学校将根据中学推荐和学生自荐材料,通过专家严格筛选,确定参加面试考核人选,综合申请者学
关键词:
自荐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考核成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政
高质量的课程是科研与教学的交汇点,没有一流的课程,"双一流"就不可能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选择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课程。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发能真正抓住本学科核心知识能力的课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应朝帅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加大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的力度,对高考制度创新及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来说,无疑是一种选择路径。一、高考制度改革与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历程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经历了"双轨制"招生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莉萍 卜尚聪
基于某重点大学本科生抽样调查数据和行政管理数据,本文通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从提高人才选拔效果与拓展多元化录取渠道两个角度,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招生的高考成绩显著低于统招生,且那些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越多的学生,其高考成绩显著越低。但是自招生大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则显著优于统招生,且综合评价自招生的必修课、选修课和全部课程成绩均显著优于统招生,学科特长自招生的必修课成绩显著优于统招生,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越多的学生学业成绩越优异。非降分录取自招生与降分录取自招生的成绩并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比统招生的成绩更好。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自主招生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20%以上的适龄青年都可以上大学,去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千万,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人数超过500万,这些庞大数字的考生绝大多数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如何顺应新形势招收优秀人才,广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加之近年来一些国际一流大学越来越多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屠中华
分析了研究生招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及现行硕士生招生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对硕士生招生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更加简单、高效、科学地选拔人才。
关键词:
硕士生 招生 改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洪 高汝熹 管锡展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特征。与国家一级的经济体相比,城市、都市、国际性大都市等有着不同的产业变动规律,并与城市的功能属性紧密相连。本文以纽约产业结构变动轨迹为分析对象,对研究国际性大都市产业结构特性具有典型意义,可为当前我国上海等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都市型产业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亚群
在当今高考改革中,自主招生作为考试评价的重要方式,具有自身的目的性,体现了特定的价值取向。多年来,教育部不断调整高校自主选拔的政策定位,扩大自主招生的类型与试点范围,取得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也还须向前推进。随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稳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面临新的挑战与抉择。从价值取向分析自主招生的功能定位与选拔标准,有利于全面理解自主招生的涵义,协调自主招生与高考的关系,完善自主招生选拔机制,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与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自主选拔新增9所试点高校,其中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钢
为了探索优秀创新人才选拔的新路子,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22所高校招生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试点, 2005年增加到42所。这一改革得到了社会包括在京参加“两会”代表和委员的高度评价。试点高校对自主选拔招收的学生的质量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普遍反映:自主选拔生表现出很强的自控能力和专业钻研精神,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思想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学术活动愿望强烈等特点,初步显示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学生的潜质。3年来,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规范,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显示其生机和活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章建石
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的结果,由学校或地区开展的校本考试成绩更能反映学生能力和学习情况,理应在学生评价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校本成绩的分散性增加了对其进行客观比较的难度,限制了其在大规模考试选拔中的广泛应用。本文采用了回归和多层线性模型,探讨了利用统一考试成绩来校验校本考试成绩的可行性,比较了两种统计分析模型的成效。结果表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效果相对较好,回归分析操作和解释更为简单,在大规模考试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自主招生 校本成绩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婷婷
公立高中招生如何扩大"教育选择"是一项重要课题。上海市与纽约市的政策探索在招生程序上提供了多次选择的机会,但二者也存在相当的差异。上海的政策实为"强制选拔",以牺牲实质公平来换取效率,由集权化的政府行政权力加以实施;纽约则将所有学生纳入"强制匹配"机制,制度设计起于对效率的追求,兼顾差异化的公平,得益于"以集权实现放权"治理模式的有力支撑。纽约市的政策为反思我国高中的招生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建议应从重视"资优"的"选拔"走向重视"匹配"的"选择",政府从教育资源分配和管理的微观层面退出,使选择权利的回归和资源供给的多元化成为可能,进而在招生机制优化的过程中实现学校和学生的自主选择。
关键词:
教育选择 公立高中 招生政策 上海 纽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盛垒 洪娜 黄亮 张虹
金融危机以来,作为世界资本之都的纽约藉着新产业革命的契机,从一个高科技领域的"二线"城市快速崛起为能与硅谷一较高下的全球顶级科创中心,引发世人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纽约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关键在于其大力推行的以"培育适合大众创新创业的土壤"为主旨的四大创新促进方案:"应用科学"计划、"众创空间"计划、"融资激励"计划和"设施更新"计划。这对同为后来者的上海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冯琦
作为美国和世界经济金融中心的纽约,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表现出:就业大量向服务业尤其是商务服务业转移;金融保险房地产、服务业尤其是商务服务业引领了纽约的经济增长;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中以专业服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在纽约市集聚,构筑了国际性的商务服务网络,为纽约市乃至整个纽约的发展及其在全国和全球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纽约的发展对上海具有以下启示:第一,空间构想。上海可以划分为两个区域,一是由浦东新区和中心区构成的上海中心城区,以纽约市的发展为参照系;二是目前6340平方公里的上海市,以纽约的发展为参照系。第二,产业选择可分两个层面:中心城区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和以专业服务和辅助服务为主的商务服务...
关键词:
世界城市 空间构想 产业选择 就业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