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3)
- 2023(9041)
- 2022(7479)
- 2021(7146)
- 2020(5807)
- 2019(13403)
- 2018(13072)
- 2017(25118)
- 2016(13041)
- 2015(14411)
- 2014(14116)
- 2013(13717)
- 2012(12316)
- 2011(11051)
- 2010(10665)
- 2009(9591)
- 2008(8914)
- 2007(7600)
- 2006(6209)
- 2005(4627)
- 学科
- 济(54306)
- 经济(54247)
- 业(38159)
- 管理(36739)
- 企(27407)
- 企业(27407)
- 方法(27169)
- 农(26763)
- 数学(24835)
- 数学方法(24506)
- 农业(18001)
- 业经(14548)
- 中国(13518)
- 财(12945)
- 地方(10787)
- 制(9649)
- 发(8729)
- 贸(8407)
- 贸易(8404)
- 环境(8380)
- 易(8227)
- 学(8213)
- 和(8195)
- 务(8190)
- 财务(8156)
- 财务管理(8136)
- 企业财务(7770)
- 技术(7752)
- 资源(7277)
- 农业经济(7265)
- 机构
- 学院(176916)
- 大学(174701)
- 管理(74625)
- 济(73722)
- 经济(72308)
- 理学(65830)
- 理学院(65207)
- 管理学(64125)
- 管理学院(63757)
- 研究(52253)
- 中国(40409)
- 京(34194)
- 财(31451)
- 科学(30813)
- 农(30245)
- 中心(27445)
- 业大(26548)
- 财经(26343)
- 江(24449)
- 经(24270)
- 所(23196)
- 经济学(23064)
- 范(23001)
- 师范(22800)
- 农业(22362)
- 研究所(21383)
- 经济学院(21109)
- 经济管理(20313)
- 北京(20205)
- 财经大学(19878)
- 基金
- 项目(132282)
- 科学(106394)
- 基金(98729)
- 研究(98679)
- 家(84828)
- 国家(84055)
- 科学基金(74340)
- 社会(65592)
- 社会科(62099)
- 社会科学(62084)
- 基金项目(52910)
- 省(51616)
- 自然(47240)
- 自然科(46074)
- 自然科学(46062)
- 教育(45302)
- 自然科学基金(45216)
- 划(42632)
- 编号(40327)
- 资助(39136)
- 成果(30646)
- 部(30072)
- 重点(29151)
- 发(28706)
- 国家社会(27951)
- 创(27897)
- 教育部(26439)
- 人文(26305)
- 创新(26050)
- 课题(25970)
共检索到240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君 贾梦宇
权力继替规则是观察与理解中国村庄治理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政治精英、社会精英与经济精英的长期争斗与合作中,村庄治理格局逐渐从权力主导的"多元精英"治村过渡到"富人"治村。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村委会选举和资源无疑是关键因素。选举与资源构成了村庄精英权力继替的基本规则,而这种规则与逻辑在"体制内精英—体制外精英—普通村民"的村庄政治分层结构中发挥作用,形成了中国村庄特有的"精英流动"现象。
关键词:
多元精英 富人治村 选举 林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唐京华
伴随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选举已成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乡村利益关系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村干部共谋行为。本文以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为例,对村干部选举共谋事件中的宗族关系、权力制衡与乡镇政府行为做了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对村庄民主发展和村庄治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包括堵塞年轻精英进入村庄治理的渠道,削弱自治组织的治理权威,恶化村庄治理的整体环境。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的产生是传统与现代、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对内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对外则具有相当的排斥性,虽产生于选举过程,却作用于村庄治理的长期实践,必须加以重视。从根本上说,遏制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增强乡村社会自身的制衡能力,发展壮大村民自组织,以有组织的村民群体牵制少数几个村干部的联合行动;二是要增强外部权威的依法监督和干预,提高违法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叶本乾
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 ,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 ,体制外精英指村庄的宗族精英、帮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之间 ,村庄精英整体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特指乡镇政府 )和普通村民之间产生博弈
关键词:
村庄精英 权力结构 中介地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政府以"联系点"名义推动的项目制实践对基层治理结构产生了新的要求。旧精英及其所依赖的日常治理方式难以适应项目造点的治理需求,新精英凭借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和暴力资源充实了村庄治理的权力结构。在项目造点的治理逻辑之下,政府的介入和主导抑制了新旧精英更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突,维持了精英更替的平稳,减少了权力结构的耗散。新旧精英的更替实际上通过"共谋"的方式表达,并促成了基层政府以项目为中心的治理目标的实现。由于精英更替的不可逆性和悬浮性,随着政府行为退出和利益输送中断,村庄日常治理可能面临去政治化的困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欢
由于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驻村干部存在外部考核压力和内在晋升动力,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驻村干部对村干部的权力替代现象。驻村干部不仅主导了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与精准管理,还支配了贫困村的产业发展与项目实施。这种权力替代的贫困治理格局,虽然推动了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但也带来精细化技术治理导致村庄的"去政治化"、科层化治理带来资源投入的"内卷化"以及村干部强外部依赖性导致基层治理风险等负面影响。借国家资源输入的契机,培养与吸纳村庄内生精英,完善驻村干部的考核要求与角色定位,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驻村帮扶下权利替代的规避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在场的力量,影响决策方案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上层主导的派性斗争进行制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亮
本文认为,村庄内部的空间构造对村庄公共权力的产生和运行有着基础性的影响。一方面,明确的村庄次属空间单元的存在使得村庄公共权力的分配能够找到一个明确的地理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权力——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村庄派性的形成;另一方面,村庄空间的非均衡性又造就了村庄权力的一种与制度规定并不相同的层级性,由此而导致了村庄中心与边缘的政治格局。国家权力的实现依托在村庄既有的空间格局之上,从而凸显了这一地域村庄权力生产机制的特点。
关键词:
空间 权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童伟
为剖析宗族与地方行政力量在土地产权实施过程中的互动特征,文章利用2014年CLDS数据,分析了宗族和行政力量对村庄地权实施的影响。在以民主选举表征民主治理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宗族的存在会抑制土地法律文书的发放,并激励土地调整。在引入民主选举对宗族作用的调节效应后发现,在实施民主选举的村庄中,因传统惯习内嵌于基层治理,导致宗族对土地法律文书发放的抑制性增强。研究还发现,族权与行政权"合谋"会抑制土地法律文书的发放和土地调整,但民主选举会通过约束行政权和放活自治权,使二者的关系由行政权"绑架"族权变为宗族发挥自治功能。为避免行政权与族权"合谋"造成的治权资本化,并对非正式社会安排的自我实施功能加以合理利用,建议通过行政权让位自治权,政府治理扶持村民自治,治理单元多元化和自治功能下放等方式,发挥非正式社会安排在村庄地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宗族 民主选举 民主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当前,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民难以被有效组织动员,农村共同体面临消解。本文基于皖南多个村庄的实地调研,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逻辑,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种类型,即外生型、合作型和内生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集体所有,能够再造村庄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新型村庄共同体。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村级组织治理弱化的现状,通过治理权威形塑、治理资源强化和治理形式多样,增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钧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部A村近三十年空间形态变迁的分析,探讨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村办企业的发展与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紧密相关,而其变迁方向又受到土地资本化与权力科层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村办企业扩大规模和效益的动力与上级政府推动的土地资本化相契合,使得村庄空间形态呈现功能分化;另一方面在权力科层化的作用下,村庄的住房形态以官僚和企业利益考虑为主,而忽视了普通村民的空间权利。文章对村庄空间形态变迁中企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从资本—权力互动的角度解释村庄空间形态的变迁。
关键词:
村庄空间形态 土地资本化 权力科层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钧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部A村近三十年空间形态变迁的分析,探讨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村办企业的发展与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紧密相关,而其变迁方向又受到土地资本化与权力科层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村办企业扩大规模和效益的动力与上级政府推动的土地资本化相契合,使得村庄空间形态呈现功能分化;另一方面在权力科层化的作用下,村庄的住房形态以官僚和企业利益考虑为主,而忽视了普通村民的空间权利。文章对村庄空间形态变迁中企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从资本—权力互动的角度解释村庄空间形态的变迁。
关键词:
村庄空间形态 土地资本化 权力科层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志刚 刘明兴 陶然
基于中国6省116个村庄1949名村民随机抽样样本,笔者分析了农村居民对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最优选举规则偏好。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选举规则的偏好因村庄和个人而存在非常大的变异,那些理论上或一般被认为是最优的选举规则并未成为所有村民的选择。理论上最优的选举规则未必适合所有村庄,村庄最优选举规则表现出很强的非一致性。可见,农村选举制度和规则的制定和实践应当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选举 偏好 最优选举规则 差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剑阁 韩俊 秦中春 张云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日前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涉及17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荣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48个农村1987~2000年的微观面板数据集,利用工具变量方法估计村庄选举对村级公共支出和管理效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选举能够有效地提高村庄公共支出,减少管理费用;在村庄公共支出和管理效率方面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村民代表推举的方式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却造成了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
关键词:
村庄选举 公共支出 乡村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