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4)
2023(10246)
2022(8963)
2021(8510)
2020(6901)
2019(16116)
2018(16116)
2017(30839)
2016(16625)
2015(18731)
2014(18811)
2013(18659)
2012(16954)
2011(15356)
2010(15278)
2009(13981)
2008(13331)
2007(11648)
2006(10124)
2005(8251)
作者
(48032)
(39820)
(39430)
(37604)
(25144)
(19086)
(17895)
(15769)
(15077)
(14068)
(13718)
(13186)
(12342)
(12331)
(12113)
(12001)
(11869)
(11684)
(11216)
(11020)
(9886)
(9568)
(9496)
(9065)
(8872)
(8834)
(8733)
(8720)
(7996)
(7875)
学科
(66517)
经济(66441)
(47418)
管理(45330)
(36215)
企业(36215)
方法(30898)
(29011)
数学(26731)
数学方法(26442)
农业(19240)
业经(17798)
中国(16633)
(14966)
地方(14538)
(14533)
(11920)
理论(10928)
(10782)
贸易(10777)
(10562)
(10453)
环境(10219)
技术(10079)
(9539)
教育(9525)
(9435)
财务(9376)
财务管理(9360)
(9209)
机构
大学(236370)
学院(236291)
管理(98652)
(89891)
经济(87744)
理学(86578)
理学院(85651)
管理学(84229)
管理学院(83812)
研究(75692)
中国(54865)
(49698)
科学(48271)
(41384)
(38789)
业大(37663)
(36853)
中心(34718)
研究所(33944)
(32635)
(32248)
师范(32007)
财经(31931)
农业(31310)
北京(31059)
(29082)
(27323)
(27239)
师范大学(25852)
经济学(25589)
基金
项目(168980)
科学(132751)
研究(125635)
基金(122191)
(105497)
国家(104539)
科学基金(90298)
社会(78358)
社会科(73947)
社会科学(73929)
(66544)
基金项目(66120)
自然(58535)
自然科(57130)
自然科学(57119)
教育(56558)
自然科学基金(56061)
(55254)
编号(52627)
资助(49251)
成果(42305)
重点(36832)
(36821)
(35825)
课题(35111)
(34966)
创新(32455)
科研(32008)
项目编号(31744)
教育部(31592)
期刊
(99276)
经济(99276)
研究(66513)
(42652)
中国(41371)
学报(37680)
科学(35606)
管理(32997)
农业(29142)
大学(28882)
学学(27217)
(26780)
教育(26031)
技术(19489)
业经(19416)
(18598)
金融(18598)
财经(14296)
经济研究(14037)
图书(13528)
问题(13119)
理论(12444)
科技(12275)
(12170)
(11983)
(11955)
实践(11739)
(11739)
技术经济(10993)
现代(10846)
共检索到329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强  王勇  周凯琦  
学术界对城中村看法不一,基于不同价值判断城中村改造方向也有差异。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城中村,如何对待城中村呢?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回顾我国城中村认知与改造研究历程,发现研究呈现阶段性变化,认知由消极向积极转型,改造研究在形式、模式、思路上嬗变。未来城中村改造研究要在厘清城中村内涵的基础上,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地方文化存续、差异性研究等方面加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倩  许晓东  
借助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99-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中村改造"研究经历了快速增长后的回落;相关文献从问题特征入手,经历了不同方法、视角的研究及跨学科的研究。目前,"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开始转向棚户区改造、低收入群体居住权、保障弱势群体社会分配利益等方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晓罡  薛继亮  
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单纯的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这实际上是一种因资产引致的社会分层,人为的把穷人和富人隔离开来,是一种伪"逆城市化"。从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及其界定出发,应站在新的高度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群的形成,以小城镇的逆城市化来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致力于解决好城中村改造中原住民和外来人口的社保问题、原住民和外来人口的差别居住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二元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政府无度征地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廉租房供应职能缺失的表现,也是城中村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是失地又失业的城中村村民自我救赎的结果。只要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存在,其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可能完全消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生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级人民政府应该遵循"以人为本、规划控制、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作方式,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中村"的改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在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下掀起的新一轮"征地"狂潮,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场针对城中村失地村民最后一片集体土地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剥夺了村级组织最后一片建设用地;通过将村民宅基地无偿"转为"国有,没收了村民最后一片栖身之地;不公平补偿的城中村房屋拆迁改造,侵害了村民私有房产所有权,摧毁了农民自主再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其自力更生谋取的穷人福利,特别是违法的改造程序公然践踏了村民的自治权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维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取向不单是改造其物质面貌, 更是改造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城中村改造的思路要实现五个转变,即实施目标、改造理念、制度建设、政府职能、改造模式的转变,并且应注意在改造中做好对传统文化、社区文化的保护以及预防新的城中村出现。文章最后简要介绍了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的实施进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爱荣  
按照现有法律的规定,城中村存在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种成员权,但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两种成员权具有混合的特点,并在宅基地的处理问题上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改造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的决议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效力问题、宅基地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卡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不断出现并构成特殊的城市空间,"城中村"里呈现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新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构建协调、融合的城乡关系,也对"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中国"城中村"的空间演化呈现边缘聚集、空间剥夺凸显和空间生产剧烈的景象,因此,空间治理上宜采取分类改造的模式,尽可能基于村落原有的空间框架进行治理,约束城市增长方向,并通过人口、经济的逐级疏散来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方俊才  
城中村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简单地说就是"城市中的农村",是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仍保留农村生活习惯和农村管理方式,使用集体土地,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行政村落。城中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完全没有农用地的村庄,且已经被城市包围;第二类是有少量农用地的村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村庄;第三类是处在城市中但有较多农用地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玉姣  杨玲  
目前,我国农转非人员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有城市低保、储蓄式养老、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这些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转非人员的部分社会保障问题,但农转非人员吃低保比城市人口困难,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储蓄式养老保险和新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也都存在缺陷。不但应完善现有社会保障政策、征地补偿政策以及城市郊区征地管理制度,还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向城市融合,发挥集体经济对农转非人员的保障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指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规供给渠道不畅、规划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是目前深圳非正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对蔡屋围的综合整治和渔民村的全面改造两种改造模式的反思。从宏观看,现有改造多是从实施规划的角度考虑,而规划往往注重物质规划、轻社会因素,这种重物质景观的改造模式过于简单化;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看,"城中村"村民出租房屋的非正规经济活动是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渔民村的全面改造还不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蔡屋围的综合整治模式应是主体改造模式,不同改造模式可以同步推进;从社区的角度看,"城中村"属于一种类型的社区,"城中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丽华  
城中村集体经济由于企业财产权属不明,所有权主体错位以及具有严重的排外性和封闭性等严重的体制弊端,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融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现行城中村集体经济的改造主要采取合作社制和股份合作制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带上了意识形态的标签,存在严重的缺陷。现代公司制模式能够彻底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将企业转化成资本开放的社会性企业,让企业彻底回归市场。公司制模式是实现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最佳选择。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戈   张乐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中村改造正成为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空间支撑。数字孪生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是推进城中村改造智慧化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进而从技术渗透、数据驱动、以人为本、生态格局等四个方面提出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城中村改造的作用机理,探究数字孪生技术在城中村改造中关于研发、成本、宣传和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