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9)
- 2023(7404)
- 2022(5632)
- 2021(4892)
- 2020(3986)
- 2019(8594)
- 2018(8765)
- 2017(16708)
- 2016(9192)
- 2015(10588)
- 2014(10802)
- 2013(10372)
- 2012(9620)
- 2011(8484)
- 2010(8744)
- 2009(8097)
- 2008(8227)
- 2007(7600)
- 2006(6857)
- 2005(6267)
- 学科
- 济(45522)
- 经济(45477)
- 业(25160)
- 管理(25148)
- 企(19248)
- 企业(19248)
- 中国(15684)
- 方法(14349)
- 地方(12820)
- 农(12427)
- 业经(11965)
- 数学(11692)
- 数学方法(11497)
- 产业(11181)
- 农业(8774)
- 学(8422)
- 财(7768)
- 发(7698)
- 城市(7417)
- 制(7374)
- 技术(7148)
- 理论(6894)
- 地方经济(6348)
- 环境(6090)
- 贸(6028)
- 贸易(6023)
- 发展(5933)
- 展(5923)
- 体(5881)
- 和(5769)
- 机构
- 学院(138017)
- 大学(137690)
- 济(57185)
- 经济(55838)
- 管理(50710)
- 研究(49116)
- 理学(43329)
- 理学院(42794)
- 管理学(41872)
- 管理学院(41638)
- 中国(35651)
- 京(30437)
- 科学(30354)
- 所(24475)
- 财(24280)
- 中心(22127)
- 研究所(22113)
- 农(22033)
- 江(21638)
- 业大(19773)
- 范(19495)
- 财经(19314)
- 师范(19299)
- 北京(18997)
- 经济学(18072)
- 院(18018)
- 州(17488)
- 经(17437)
- 农业(17270)
- 经济学院(16243)
- 基金
- 项目(91491)
- 科学(73070)
- 基金(66433)
- 研究(66248)
- 家(57972)
- 国家(57507)
- 科学基金(49885)
- 社会(43909)
- 社会科(41774)
- 社会科学(41766)
- 省(35950)
- 基金项目(35220)
- 自然(31175)
- 自然科(30504)
- 自然科学(30500)
- 自然科学基金(29923)
- 划(29822)
- 教育(28926)
- 编号(26230)
- 资助(25992)
- 发(21591)
- 成果(21099)
- 重点(20467)
- 部(18980)
- 国家社会(18770)
- 创(18609)
- 课题(18417)
- 发展(17898)
- 展(17666)
- 创新(17466)
共检索到210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明生 鲁元春
我们建立了集聚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向外转移的城市产业问题。在逆城市化过程中,在集聚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我国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重工业共23个行业可被确定为土地密集型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桁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桁林研究员在《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动态地看待农村公共品供给,因而也就有了:一、城市化是应有之义,逆城市化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不可为。如果农村公共品供给只是由于规模不足、不具备集约规模,还可以等待直至达到规模为止。令人遗憾的是,问题并不在此。农村公共品供给之所以不容乐观、前景堪忧,其症结在于:不断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其实是逆城市化的非主流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彬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遭遇更大的压力、社会兜底机制不健全、征地拆迁的巨大利益等原因,我国出现了低水平的"逆城市化"现象。因此,需要同步配套相关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关键词:
城镇化 逆城市化 农业转移人口 劳动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的一种城市异化现象。美、英等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已先后经历了"逆城市化"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也出现了这一现象。由于"逆城市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城市外围或腹地迁移,故本文选取ROXY指数对城市中心和外围常住人口增长比例进行测量,以此判断选取的样本城市是否出现"逆城市化",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
逆城市化 ROXY指数 区域一体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的一种城市异化现象。美、英等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已先后经历了"逆城市化"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也出现了这一现象。由于"逆城市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城市外围或腹地迁移,故本文选取ROXY指数对城市中心和外围常住人口增长比例进行测量,以此判断选取的样本城市是否出现"逆城市化",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
逆城市化 ROXY指数 区域一体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张亮
"逆城市化"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已初现端倪。我国"逆城市化"的产生原因除"城市病"倒逼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等因素推动外,也是一些特有制度和政策影响的结果。"逆城市化"在缓解城市病,推动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空心化和城市萎缩等问题。"逆城市化"的实质是规模不经济,是城市居民"用脚投票"的典型实例,凸显了我国传统治理模式的局限性。为有效解决城市问题,跨越"逆城市化"藩篱,实现再城市化,亟须转变治理模式,以合作治理医治"逆城市化"之殇。
关键词:
逆城市化 城市空心化 合作治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筠
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文章从劳动力转移动力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非转农”现象出现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我国工业生产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应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以扩大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
逆城市化 非转农 城市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昱
土地资本化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土地资本化,通过资本集聚与政府投资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本文利用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土地资本化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资本化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但这一模式不可持续,未来应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自主的土地资本化以推动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资本化 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文兵
本文以浙江为对象在对相关城乡人口转移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现状特征及转移的动因机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人口在空间居住的转移与人口的跨部门转移存在着严重背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工业的发展仍将是城市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促进因素;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并未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一些特殊性的制度约束与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削弱了城市化进程的经济效率,并对建立一个城乡和谐的社会起到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迁移 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华 钟炜 张建民 张文兴
城市和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在体现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引起了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生态问题多种多样,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洁 靳清扬 王玥然
我国沿海发达都市圈已进入城镇化中后期,人口由城入乡流动展现出逆城市化迹象。现有研究仅考察影响人口流动的客观因素,却忽略主观价值观对人口流动动机的影响。基于南京都市圈旅游型乡村的调研,发现:青年人返乡动机从过去强调就业转向更加强调幸福感。经济收入虽然依旧是重要目标,但其优先地位低于其父辈。亲近自然、获得自由、重建家庭亲密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对青年人返乡的影响日益显著。研究指出发达地区青年人口“城→乡”迁移逐渐呈现从生计导向往生活方式导向递进的新特征。乡村振兴政策在鼓励扶持青年人返乡创业就业的同时,更需重视以人为本和以美好生活为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王全领
逆城市化是西方国家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的现象。中国当前的农民工逆城市化,则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在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源协同流转、城乡福利均衡水平、迁徙人群的福利诉求等四个方面区别于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由于西方经典人口流动理论不足以全面剖析中国情境下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因素,据此运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经初始编码、聚焦编码、轴心编码、理论编码和饱和度检验,构建了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是来自城市的驱动推力,土地因素和亲情因素是来自农村的驱动拉力,社会因素在亲情因素、土地因素、经济因素与逆城市化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虽然逆城市化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