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3)
2023(2339)
2022(2051)
2021(1975)
2020(1853)
2019(4280)
2018(4164)
2017(7501)
2016(4303)
2015(4952)
2014(5073)
2013(4915)
2012(4536)
2011(4129)
2010(4095)
2009(4055)
2008(4167)
2007(3725)
2006(3279)
2005(3084)
作者
(12539)
(10564)
(10303)
(9972)
(6620)
(5009)
(4700)
(3992)
(3957)
(3751)
(3629)
(3417)
(3361)
(3352)
(3318)
(3164)
(3086)
(3074)
(3013)
(2947)
(2636)
(2608)
(2589)
(2482)
(2375)
(2360)
(2291)
(2261)
(2143)
(2110)
学科
管理(16537)
(15414)
经济(15365)
(14185)
(13378)
企业(13378)
(8297)
(6518)
方法(6408)
(6102)
财务(6088)
财务管理(6075)
企业财务(5804)
数学(5492)
数学方法(5392)
(4314)
中国(4226)
体制(3765)
(3726)
银行(3716)
(3479)
(3399)
(3385)
(3307)
金融(3307)
业经(2993)
(2974)
制度(2942)
(2486)
(2372)
机构
大学(61184)
学院(59551)
(23459)
经济(22904)
管理(21643)
研究(20782)
理学(18254)
理学院(18038)
管理学(17691)
管理学院(17569)
中国(17376)
(14313)
(13099)
科学(12174)
(10783)
财经(10495)
(10356)
中心(9918)
研究所(9515)
(9452)
(9139)
业大(8892)
北京(8438)
农业(8201)
财经大学(7741)
(7445)
经济学(7404)
(7318)
(6995)
师范(6901)
基金
项目(37560)
科学(29158)
基金(27913)
研究(26137)
(24927)
国家(24730)
科学基金(20759)
社会(16686)
社会科(15708)
社会科学(15706)
基金项目(14595)
(13960)
自然(13950)
自然科(13619)
自然科学(13616)
自然科学基金(13374)
(12214)
教育(12137)
资助(11769)
编号(9977)
成果(9112)
(8819)
重点(8815)
(8687)
教育部(7513)
科研(7456)
(7367)
(7366)
大学(7204)
课题(7129)
期刊
(27759)
经济(27759)
研究(18657)
中国(14052)
(13701)
学报(10488)
(9462)
科学(9206)
管理(8794)
大学(8007)
学学(7592)
(7508)
金融(7508)
农业(6021)
财经(5792)
(4900)
教育(4739)
会计(4376)
经济研究(4253)
技术(4140)
财会(4089)
业经(3678)
问题(3627)
(3424)
(3336)
(2866)
通讯(2817)
会通(2807)
理论(2795)
(2639)
共检索到95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忠平  
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践行着"逆周期调节",力图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逆周期调控有两个核心:一是需要超前的前瞻性,正确预判当前形势或向好或向坏的趋势性走向并进行反向操作调节,以稳定某种相对均衡的经济增长预期;二是运用"有形之手"应对致使市场失灵的现象如羊群效应等,给经济主体以明确的经济运行指向,使整个市场趋于稳健,经济向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逆周期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兴山  
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的论断。这是一个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在此过程,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平稳过渡,导致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金融角度看,一个突出问题是金融机构作为理性市场主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顺周期行为,可能给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等工作带来负面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邢源源  王雪源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宏观调控内涵更加丰富,货币政策应国家要求需要做好经济跨周期调节工作,维护经济平稳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采取逆周期调节提振经济,并取得亮眼成绩,但同时也引发一些问题,值得深入分析总结并思考跨周期调节下货币政策需要把握的重点。文章用经济数据对逆周期调节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展现,并反思了逆周期调节存在的问题,认为逆周期调节缺少长期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身存在隐患、政策实施的力度与时机难以把控、政策调节不够灵活、工具不够丰富。在跨周期调节背景下,提出需要做好政策设计、守住安全底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强与相关政策协调配合等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洋  
本文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研究了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根源,从微观的风险偏好视角证明银行在放大经济周期中的角色。之后,选择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银行自身供给因素在顺周期性中占据主要位置。在此基础上,再次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了监管当局对资产风险权重和资本充足率进行的逆周期调控对银行信贷风险资产结构的影响,并为监管当局如何进行逆周期调控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其中一个重点目标就是解决财政政策顺周期性问题,使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减小财政政策顺周期效应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财政政策顺周期性的特点及主要表现所谓顺周期性即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或实际运行效果)表现出与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龙玉  
2021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GDP增速达8.1%,但每个季度GDP同比增速都持续下滑,四个季度分别为18.3%、7.9%、4.9%和4.0%。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已运行在底部区间。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经济会企稳,下半年会回升。如果政策有效落实,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时间还可能提前。2022年1月17日,人民银行超量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同时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OMO),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五常  
在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中,商业周期中的经济波动在时间上是没有规律的,这种上下波动大多是人为政策的结果。经济萧条的必要前提是信贷膨胀,而经济盛衰往往与货币无关。调控经济有三种方法,一是调整权利界定结构,即调整竞争的约束;二是财政政策,但政府投资存在着挤出效应和浪费现象;三是货币政策,即调整货币量和利息率。电子科技的发展、国际化的银行业务和国际强势货币的存在是货币数量理论失灵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林   何剑  
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重要调控方式,调控效果和如何协调配合是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在运用TVP-FAVAR模型测算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CF带通滤波法和转折点法识别金融稳定周期,结合TVAR模型和TVP-VAR模型重点考察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逆周期和跨周期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经历了五轮周期性波动,呈现出风险“快聚集、慢消融”的特征;第二,在金融稳定恶化阶段,宏观政策可以有效平抑金融风险,在金融向好阶段,宏观政策也能够防止金融过热,两个阶段均能体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的意图;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同向性,2017年以后宏观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周期调控偏好且调控效应逐年增强。据此,本文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现实方案,并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尹翔硕  陈孝东  肖康康  
本文使用IMF的计算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财政状况计算了广义财政刺激力度指标。然后,使用2007年至2018年广义财政刺激力度、货币增速、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速季度数据构建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并对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了检验。相较狭义赤字率,广义财政刺激力度既剔除了财政自动稳定器这一周期性成分,又拓宽了计算口径。结果表明:广义财政刺激力度发挥逆周期调控作用,而使用狭义赤字率进行研究,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主因存在测量口径偏差和内生性问题,以上结论在考虑了系统可能具有的时变特征后依然稳健。尽管货币政策也可作为逆周期调控的工具,但政策空间有限,我们建议未来财政政策积极可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欧阳远芬  李璐  
本文利用Probit银行危机预警系统,并引入"交叉项"的处理方法,观察政府能否借由提高市场利率和银行系统流动性等逆房地产周期的调控政策,温和地挤出房价泡沫而不触发银行危机。实证结果显示,前期房价上涨会增加当期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且边际效应随前期房价上涨率的增加而提高。平均而言,实际利率需提高至6%以上,或银行系统流动性需达20%以上,才能有效防范银行体系不受房价泡沫破灭的影响而引发银行危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尚玉皇   郑挺国  
揭示宏观经济与利率期限结构的混频作用机制有助于及时预判宏观经济形势,也是优化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的基础和保障。本文融合中国独特的同比数据信息属性,提出一种包含日度信息的混频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即D-MF-NS模型。该模型引入累积器变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维度灾”问题。结果表明,首先,与基准模型相比,即使包含新冠疫情期间的样本信息,日度混频模型对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依然占优。其次,通货膨胀率对高频利率期限结构水平因子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水平因子预测方差在长短时间跨度中都有较大贡献,宏观经济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和操作均需要关注预期通胀机制。再次,日度高频斜率因子对GD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时间跨度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收益率曲线斜率因子都是经济周期的稳定驱动因素。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的调控都需要重视收益率曲线斜率因子的作用机制。最后,我国货币政策在防通胀和促增长方面的跨周期调控效果明显好于逆周期调控效果。本文从数据频率的视角阐述利率期限结构的作用机制并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骆祚炎  肖祖星  
本文通过财富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现金流效应、托宾Q效应和预期效应机制的研究发现,资产价格的膨胀会导致总需求上升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VAR模型构建的FCI指数及扩展的泰勒规则检验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重视对流动性的控制,但是对房地产价格等资产价格关注不够,利率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为了做好实体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平衡,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并且应该侧重于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为此,应该研究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构造广义价格函数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参考标准。货币当局还应该建立逆周期的干预制度,对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房地产、商业银行和其他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系统化监管,以维持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双稳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王宇  
本文首先考察了金融周期的理论渊源及形成背景,进而概括了金融周期不同于一般经济周期的主要特质。随后分析了金融周期对传统宏观政策形成的挑战,指出金融周期理论为创新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维度:(1)运用金融周期方法估算潜在增长率;(2)宏观政策不能"短视",而应着眼于中长期;(3)全球金融周期制约了开放条件下的政策选择;(4)金融周期理论凸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天明  李治国  徐剑刚  
2017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中间价构成的描述建立中间价报价模型,测算出逆周期因子及逆周期系数,并讨论新中间价形成机制对中间价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逆周期因子能有效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的影响,而且不会减弱市场供求对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此外,提高中间价形成机制的透明度与规则性有利于提升中间价的指示能力。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管涛  
据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对外披露,为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和缓解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有关方面拟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公式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又称"逆周期调节因子"),以更好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变化。本文分析了"逆周期因子"带来的优势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