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92)
2023(20222)
2022(17133)
2021(15767)
2020(13246)
2019(30374)
2018(29947)
2017(57726)
2016(31013)
2015(34533)
2014(34112)
2013(33913)
2012(31207)
2011(27896)
2010(28074)
2009(25787)
2008(25541)
2007(22755)
2006(20072)
2005(17821)
作者
(87834)
(73210)
(72627)
(68874)
(46530)
(34825)
(32900)
(28610)
(27809)
(26142)
(24739)
(24714)
(23162)
(23147)
(22508)
(22328)
(21756)
(21290)
(20892)
(20878)
(18076)
(17928)
(17747)
(16788)
(16284)
(16261)
(16256)
(16096)
(14649)
(14495)
学科
(136998)
经济(136866)
(109043)
管理(101850)
(96349)
企业(96349)
方法(59769)
数学(49121)
数学方法(48554)
业经(38391)
(38248)
(37456)
中国(36263)
地方(30302)
农业(26701)
(26073)
财务(25990)
财务管理(25944)
技术(25510)
(25061)
企业财务(24641)
(23554)
理论(23490)
(23213)
贸易(23194)
(22692)
(22447)
(20476)
环境(20063)
(19983)
机构
学院(440436)
大学(437162)
(182489)
管理(180072)
经济(178813)
理学(155155)
理学院(153555)
管理学(151150)
管理学院(150326)
研究(142355)
中国(109664)
(93073)
科学(85155)
(84462)
(69503)
(68804)
财经(67147)
(66157)
中心(65432)
业大(62882)
研究所(62700)
(61090)
北京(58748)
(56037)
师范(55519)
经济学(54556)
农业(53420)
(53376)
(52307)
财经大学(49733)
基金
项目(295044)
科学(234629)
研究(219034)
基金(214692)
(185160)
国家(183528)
科学基金(160487)
社会(139821)
社会科(132727)
社会科学(132697)
(116257)
基金项目(113445)
自然(103275)
自然科(100952)
自然科学(100931)
教育(100549)
自然科学基金(99177)
(96358)
编号(89191)
资助(88157)
成果(71002)
(65526)
重点(65343)
(65072)
(64358)
课题(61077)
创新(59505)
国家社会(57524)
教育部(56478)
人文(55860)
期刊
(203965)
经济(203965)
研究(129963)
中国(86310)
管理(72227)
(67150)
(62747)
学报(62148)
科学(60270)
大学(48852)
教育(48774)
学学(45971)
农业(43420)
技术(42364)
(40136)
金融(40136)
业经(35877)
财经(33137)
经济研究(31802)
(28530)
问题(26455)
(25005)
技术经济(23962)
科技(21361)
商业(21259)
现代(21031)
图书(20898)
统计(20378)
理论(20128)
(19545)
共检索到657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岳中刚  
作为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方式,逆向研发外包已成为我国企业驱动创新的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从创新资源寻求的视角,结合汽车产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分析了海外研发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并购等逆向研发外包三个维度的创新效应,然后进一步利用汽车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及稳健性回归分析,发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吸收能力对海外研发中心或海外研发合作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些结论为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走出去"布局海外研发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刘珊珊  李健  
以2000~2010年上市汽车企业为样本数据,从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中心位置两个方面探讨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网络中心位置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研发国际化及创新绩效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处于网络越中心的位置也对其创新绩效越有帮助。在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网络中心位置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纪琴  余雨奇  
本文利用40家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政策补贴、研发投入与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互相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且随着产业链从上、中、下游效果不断增加。对于创新绩效来说,上游企业研发投入的效果随时间不断减弱,企业融资的效果随时间加强。中、下游企业的研发投入效果随时间加强,政策补贴效果变化不大,在政策补贴逐年下降阶段,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更具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露允  曾德明  张运生  
知识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础,知识不是独立存在,而是通过某种关系彼此联结。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知识网络,选取1985-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738家企业的专利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企业知识网络的知识聚集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协作研发宽度和协作研发深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聚集与探索式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协作研发宽度负向调节知识聚集与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协作研发深度负向调节知识聚集与探索式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守伟  朱瑶  
本文在合作创新和社会网络理论基础上,以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为视角,将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3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企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影响的假设,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168份调查问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网络的节点度对企业经济和社会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中介中心度对企业经济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结构洞对企业经济和生态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对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鹣  范慧敏  谢刚  
利用2015—2019年国家颁布的52条财政政策和89条技术政策,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财政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测度体系,实证分析两类政策之间的协同程度,及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间两类政策在制定时比较聚焦于关键目标,两类政策支持范围变动趋势一致;协同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的协同可以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使两类政策在人才建设、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留有缓冲空间和过渡时间,并合理引导企业良性预期,减小政策不确定性的消极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敏   刘世哲   王淑贺  
为探索研发投入和政府补助两种因素交叉在一起时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以2012—2019年中国79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提升创新绩效,该影响在产业链中下游、后补贴时代更显著;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即二者交叉在一起时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挤出效应,且该挤出效应在国有企业、缺乏经验企业、后补贴时代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开发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且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仅存在于研发投入对开发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据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配置研发投入与政府补助资源,以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健  余悦  
本文基于结构洞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利用我国汽车产业366家企业在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外部合作研发网络结构洞与内部知识网络凝聚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占据组织间合作研发网络中的结构洞有利于企业开展探索式创新活动;组织内部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将阻碍企业探索式创新,但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会随着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的提高而增强;与全局凝聚性不同,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有助于企业探索式创新,但局部凝聚性的提升会削弱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不仅为解决结构洞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争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证依据,同时有助于管理者理解组织知识基础结构性特征在企业创新活动中所发挥的复杂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莉  马博文  谢梅  
持续性的创新投入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面对日趋集中的买方势力,保持创新的持续性是应对市场波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资源能力和知识管理视角,利用2013~2020年沪深A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上游整车企业的集中度对零部件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买方市场势力与企业的创新持续性呈现倒U型关系。路径机制研究表明,战略差异度在买方市场势力与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倒U型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力有助于平滑买方市场势力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倒U型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处在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而言,成熟期企业战略差异度的中介效应最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珺  高峰  
本文利用中国个人汽车险的实际数据,对逆向选择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风险类别的投保人在投保时确实趋向于购买更多的车损险保额,更低的车损险免赔额,从而验证了中国汽车险市场确实存在逆向选择现象。对比国际上成熟市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还就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创新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锋  
文章针对我国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探讨了如何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确定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目前面临的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从而对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瑛  方娜  
首先从汽车逆向物流的流程入手,分析了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系统的构成。而后对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系统的节点选择进行建模和实例分析。最后提出了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和运行的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自力  
大量详实数据表明,当前美日欧汽车产业技术研发(R&D)正走向一个新的时期,表现出一种三极化趋势,对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三极化并不意味着实力完全相当,在汽车产业的一系列技术领域中,日本已成为美国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并与美国一起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形成了强劲攻势;欧盟的研发基础非常坚实,投入量也比较可观,但相对美日来说,则处于防守地位。在三极化格局下,由于利益的多元性,策略性技术联盟亦成为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组织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颖  潘志刚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仍十分薄弱 ,至今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 ,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还有很艰辛而漫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国内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中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方式进行了双创新策略分析 ,旨在通过双创新间的紧密融合探索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现实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