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3)
- 2023(12125)
- 2022(10579)
- 2021(9918)
- 2020(8345)
- 2019(19177)
- 2018(19147)
- 2017(36487)
- 2016(19866)
- 2015(22462)
- 2014(22273)
- 2013(22281)
- 2012(20320)
- 2011(18257)
- 2010(18067)
- 2009(16191)
- 2008(15558)
- 2007(13664)
- 2006(11868)
- 2005(10373)
- 学科
- 济(77482)
- 经济(77397)
- 管理(57846)
- 业(56464)
- 企(46621)
- 企业(46621)
- 方法(37632)
- 数学(32538)
- 数学方法(32176)
- 农(21213)
- 中国(20132)
- 财(19823)
- 贸(18801)
- 贸易(18796)
- 学(18779)
- 易(18395)
- 技术(17638)
- 业经(16932)
- 地方(15084)
- 农业(14706)
- 理论(13618)
- 出(13086)
- 和(12725)
- 制(12614)
- 环境(12188)
- 务(11408)
- 财务(11341)
- 财务管理(11314)
- 教育(11010)
- 划(10781)
- 机构
- 大学(284170)
- 学院(280530)
- 管理(112815)
- 济(109501)
- 经济(107090)
- 理学(98329)
- 理学院(97241)
- 研究(96012)
- 管理学(95508)
- 管理学院(95031)
- 中国(68574)
- 科学(61959)
- 京(61399)
- 农(48995)
- 所(48801)
- 财(47378)
- 业大(45786)
- 研究所(44865)
- 中心(42775)
- 江(40173)
- 农业(38823)
- 北京(38674)
- 财经(38487)
- 范(36883)
- 师范(36447)
- 经(35207)
- 院(35184)
- 州(32582)
- 经济学(32410)
- 技术(31970)
- 基金
- 项目(199820)
- 科学(156227)
- 基金(144710)
- 研究(143554)
- 家(127835)
- 国家(126810)
- 科学基金(107928)
- 社会(88550)
- 社会科(83896)
- 社会科学(83871)
- 省(78095)
- 基金项目(77110)
- 自然(72102)
- 自然科(70407)
- 自然科学(70388)
- 自然科学基金(69153)
- 划(66327)
- 教育(65690)
- 资助(59854)
- 编号(58027)
- 成果(46413)
- 重点(44988)
- 部(43855)
- 发(42507)
- 创(42050)
- 课题(39964)
- 创新(39257)
- 科研(38545)
- 教育部(37166)
- 计划(37019)
- 期刊
- 济(115512)
- 经济(115512)
- 研究(81380)
- 中国(53188)
- 学报(49336)
- 科学(44600)
- 农(43918)
- 管理(41216)
- 大学(36663)
- 学学(34380)
- 财(34347)
- 教育(32916)
- 农业(31223)
- 技术(26642)
- 融(19770)
- 金融(19770)
- 经济研究(18493)
- 业经(18329)
- 财经(18161)
- 图书(16685)
- 业(16333)
- 科技(15778)
- 经(15419)
- 问题(15237)
- 技术经济(14958)
- 理论(13940)
- 版(13231)
- 业大(13144)
- 实践(12914)
- 践(12914)
共检索到404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新健 章东明
本文首先将传统的技术转移/溢出分为广义和狭义技术转移/溢出,然后引出逆向技术转移/溢出,主要从行为预期性、技术特性、发生空间、主体、流向和渠道等角度梳理出不同技术转移/溢出的特点,并重点比较逆向技术转移和逆向技术溢出的异同,从而对逆向技术转移/溢出的内涵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揭水晶 吉生保 温晓慧
技术寻求型OFDI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使得OFDI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议题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由于在技术和研发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如何通过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命题。文章从我国企业OFDI动机探讨等五个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最新动态进行述评,并基于此就该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桂梅 陈丽珍 孙华平
文章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地区)高度集中在亚洲的状况,扩展C-H模型,对我国OFDI投资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来考察我国进行投资的东道国的国内R&D资本的溢出将会对我国的技术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对我国的技术水平提高的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周颖
技术进步是促进碳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文章以中国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会导致碳生产率提高0.37%;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将使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分别增加0.87%、0.26%和0.53%。最后,文章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提出加大对技术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促进OFDI行业优化的建议,以充分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霞 王学军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丽珍 徐健
为检验近年来我国迅速增长的OFDI是否获取了来自投资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本文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的动态形式,实证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OFDI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逆向技术溢出的产生有一定的时滞性;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东、中、西部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依次减弱;国内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国际R&D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宏 赵佳颖
与传统的技术利用型对外直接投资(FDI)相对应的,以获取东道国更为先进的智力要素、技术、信息等资源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被称为技术获取型FDI。技术获取型FDI将会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这种技术溢出与传统研究中FDI母国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方向恰恰相反,因此称之为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关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认为,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企业进行FDI的重要动因,并且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提高母国全国、产业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丹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取得快速发展。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发达东道国的先进技术,获得了技术溢出,促进了母国的技术进步。本文主要围绕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尤其是与母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现有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周颖
技术进步是促进碳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文章以中国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会导致碳生产率提高0.37%;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将使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分别增加0.87%、0.26%和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颂 卢晨
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OFDI发生逆向技术溢出的四阶段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绿地、并购以及合资三种不同投资方式对技术逆向传导的路径、程度的不同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我国18个行业2004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就我国企业不同方式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长短期分析,并结合行业特点考察上述效应的行业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在短期中的效果更优,而绿地在长期中的技术提升效应更好。合资方式对致力于获取海外先进技术的OFDI而言是不可取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采用并购、合资等方式能够产生更显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绿地投资 并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霍忻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文章以1985~2015年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甄别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086%,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等因素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霍忻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文章以19852015年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甄别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086%,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等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丽 韩玉军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研发成果反馈效应、产业集群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和公共效应获得了国外技术溢出,通过知识、人才与技术资源跨国流动将技术溢出传递回母国后,逆向技术溢出再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促进国内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运用CEPII BACI数据库中的海关6位编码的出口数据与ISIC REV.4行业代码进行匹配,得到各个行业编码下的2位出口数据,基于行业角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行业出口技术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出口技术复杂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建华 陈阳阳 彭建娟
文章参照CH模型与LP模型构建OFDI逆向技术溢出回归模型,运用协整理论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会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起到推动作用。结果显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微弱的消极作用,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研发存量低,人力资本的限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