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6)
- 2023(16549)
- 2022(13304)
- 2021(11941)
- 2020(9979)
- 2019(21973)
- 2018(21726)
- 2017(40458)
- 2016(22158)
- 2015(24275)
- 2014(23570)
- 2013(23138)
- 2012(20818)
- 2011(18254)
- 2010(18572)
- 2009(17225)
- 2008(17124)
- 2007(15682)
- 2006(13814)
- 2005(12728)
- 学科
- 业(91332)
- 济(89388)
- 经济(89272)
- 企(83035)
- 企业(83035)
- 管理(79245)
- 方法(36223)
- 业经(32053)
- 财(29848)
- 农(28983)
- 数学(26829)
- 数学方法(26572)
- 中国(25933)
- 技术(22246)
- 务(21672)
- 财务(21650)
- 财务管理(21623)
- 农业(21028)
- 企业财务(20505)
- 制(19077)
- 理论(18165)
- 贸(18033)
- 贸易(18016)
- 易(17550)
- 划(16610)
- 策(16526)
- 学(16325)
- 和(16240)
- 地方(15822)
- 技术管理(14666)
- 机构
- 学院(310610)
- 大学(307315)
- 济(129610)
- 经济(127232)
- 管理(123168)
- 理学(105121)
- 研究(104414)
- 理学院(104059)
- 管理学(102529)
- 管理学院(101967)
- 中国(82016)
- 京(65343)
- 科学(63613)
- 财(59869)
- 农(58985)
- 所(52872)
- 江(49164)
- 业大(48427)
- 研究所(47750)
- 中心(47562)
- 财经(46831)
- 农业(46662)
- 经(42661)
- 北京(40625)
- 经济学(38781)
- 州(38413)
- 院(38066)
- 范(36902)
- 师范(36383)
- 经济学院(34992)
- 基金
- 项目(205666)
- 科学(163196)
- 基金(149763)
- 研究(148672)
- 家(132498)
- 国家(131307)
- 科学基金(113242)
- 社会(95998)
- 社会科(91138)
- 社会科学(91115)
- 省(81970)
- 基金项目(79114)
- 自然(73623)
- 自然科(72037)
- 自然科学(72014)
- 自然科学基金(70843)
- 划(67988)
- 教育(67100)
- 资助(59013)
- 编号(58637)
- 创(49021)
- 成果(46628)
- 重点(46531)
- 业(45361)
- 发(45023)
- 创新(44927)
- 部(44227)
- 课题(40631)
- 国家社会(40416)
- 科研(38917)
- 期刊
- 济(146821)
- 经济(146821)
- 研究(90894)
- 中国(67281)
- 农(54285)
- 管理(52669)
- 学报(50702)
- 财(49622)
- 科学(46815)
- 大学(38449)
- 农业(37035)
- 学学(36189)
- 教育(33496)
- 融(29789)
- 金融(29789)
- 技术(28827)
- 业经(25950)
- 经济研究(23791)
- 财经(23692)
- 业(23678)
- 经(20590)
- 问题(19072)
- 技术经济(17437)
- 贸(16853)
- 科技(16476)
- 国际(16467)
- 世界(15419)
- 现代(15319)
- 商业(15222)
- 版(15114)
共检索到478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奉小斌 马晓书
整合知识搜索和全球制造网络理论,探究逆向国际化企业知识搜索对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关系强度和结构强度的调节作用。对212家样本企业实证分析表明:适应式搜索对创新速度有倒U形作用却正向影响创新质量,而变革式搜索的作用与之相反;全球制造网络嵌入的关系强度在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结构强度正向调节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奉小斌 马晓书
整合知识搜索和全球制造网络理论,探究知识搜索对逆向国际化企业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关系强度和结构强度的调节作用。对212家样本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应式搜索对创新速度有倒U型作用却正向影响创新质量,而变革式搜索的作用与之相反;全球制造网络嵌入的关系强度在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结构强度正向调节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郁 杨乃定 王琰 王杜方玫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的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苗 胡晗 刘磊
逆向创新是我国上市服务类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而实现技术知识多元化发展则是上市服务类企业落实逆向创新的重要路径。但在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企业性质的影响下,大多数上市服务类企业对于如何实现逆向创新还缺乏科学认知。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服务类企业,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在考虑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性质调节作用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技术知识多元化影响企业逆向创新的机制,旨在帮助上市服务类企业通过逆向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多元化有利于上市服务类企业的逆向创新行为,环境不确定性可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多元化对逆向创新的影响。同时,企业性质在技术知识多元化与逆向创新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即技术知识多元化强度高的国有上市服务类企业更容易实现逆向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艾永芳
通过将层级因素纳入管理层年龄差异的研究框架,对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不利于企业创新。相应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CEO权威的缺失是上述关系成立的内在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CEO的受教育程度会削弱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水平的负面作用。此外,CEO实际年龄对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影响的调节作用则表现为先缓解后加剧的变化特征。最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企业成立年限均会加剧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上下级逆向年龄关系 创新 CEO权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莉 宁钟
在新兴市场中产生的创新流向发达国家的现象被称为逆向创新。逆向创新为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和机遇,从而在近几年引起学术界关注。然而,跨国企业如何摆脱全球化思维定势进行逆向创新,逆向创新相对于其它资源约束型的创新有哪些本质区别和特殊内涵,以及其如何影响传统相关理论,这些都还存在大量的研究空白。因此,文章对企业逆向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与评述,希望能有效推动逆向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首先,文章在大量梳理与企业逆向创新相关的文献基础上,完整呈现了逆向创新的研究现状,并评述逆向创新的深层次内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蕾 杨震宁 廖焱
通过量表和问卷设计,对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共同建立的国际合资企业的创新信息来源、合作伙伴的地域广度和产品国际化进行了有效测量。通过建立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在华国际合资企业的创新信息获取渠道、合作伙伴分布以及创新战略对其产品国际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华国际合资企业的合作伙伴地域广度对其产品出口国际化和产品创新国际化具有积极影响,而其创新信息来源的影响不明确;先模仿后创新战略对上述积极影响具有调节作用,而优先采用产品创新战略对上述积极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明显。根据研究基本结论,为国际合资企业创新和产品国际化过程提出管理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褚旭 李丛杉 白云涛
逆向创新是指那些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而后被先发国家(地区)采纳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逆向创新为何能够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并在先发国家(地区)形成市场优势?本土市场缘何能够激发企业的逆向创新?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本土市场竞争视角下企业逆向创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竞争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逆向创新,竞争和学习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作用机制,且表现出企业行业地位和行业技术属性异质性;表征本土能力禀赋的高管政治关联存在和政治关联级别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高管留学和任职经历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作用,其中,高管留学经历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而高管任职经历则表现出消极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中国本土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国际化行为中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循环赋能提供证据,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全球化路径形成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褚旭 李丛杉 白云涛
逆向创新是指那些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而后被先发国家(地区)采纳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逆向创新为何能够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并在先发国家(地区)形成市场优势?本土市场缘何能够激发企业的逆向创新?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本土市场竞争视角下企业逆向创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竞争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逆向创新,竞争和学习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作用机制,且表现出企业行业地位和行业技术属性异质性;表征本土能力禀赋的高管政治关联存在和政治关联级别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高管留学和任职经历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作用,其中,高管留学经历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而高管任职经历则表现出消极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中国本土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国际化行为中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循环赋能提供证据,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全球化路径形成有益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娜娜
本文以海尔和迈瑞的逆向创新案例为样本,探讨了基于逆向创新的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机制模型。结果表明,逆向创新策略是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的有效途径,而基于创新网络的动态组织学习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后发企业可以选择从市场创新入手弥补技术基础的不足,继而逐渐发展自主技术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思慧
本文由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视角出发,考察了国际化路径对企业创新选择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两步双寡头古诺博弈模型,使用逆向归纳法对企业创新选择过程中国际化路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构建了实证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国际化路径的差异能够对创新选择产生影响,企业选择出口作为国际化路径更有利于创新选择,这种作用甚至大于市场需求的影响,而企业选择OFDI路径则对创新选择的影响不明显;技术成本、贸易成本、外资比重等变量都会对企业创新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出口 OFDI 企业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如国 蔡海霞
本文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代表国际化程度,建立了企业创新产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知识生产函数,并利用全国30个省(市)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国际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化是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国际化中获益;国际化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企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对东部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国际化 创新产出 知识生产函数 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勃昕 韩先锋 李宁
本文系统阐释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中国OFDI逆向创新溢出的内在机制,并基于中国省际层面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做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时代下中国OFDI存在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只有高水平的OFDI才能有效激发正向创新溢出。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会显著调节OFDI逆向创新溢出,并呈现出"U"型非线性影响,即低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会引发OFDI创新溢出负向调节效应,只有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到一定强度时才会激发OFDI正向创新溢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约束下的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区域显现出差异化和动态化的异质调节影响。本研究为新时代下建设时空分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提升中国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李莹
文章基于200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分别从综合创新能力及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四个细分维度,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区域知识管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OFDI逆向技术效应存在,但只有在达到吸收门槛之后才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推动作用;区域知识管理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主要表现在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层面;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知识管理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