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3)
- 2023(15329)
- 2022(13395)
- 2021(12477)
- 2020(10537)
- 2019(24498)
- 2018(23987)
- 2017(46798)
- 2016(24884)
- 2015(27973)
- 2014(27547)
- 2013(27173)
- 2012(24648)
- 2011(21841)
- 2010(21503)
- 2009(19426)
- 2008(18901)
- 2007(16098)
- 2006(13708)
- 2005(11575)
- 学科
- 济(101627)
- 经济(101520)
- 管理(75506)
- 业(72521)
- 企(61771)
- 企业(61771)
- 方法(54231)
- 数学(48517)
- 数学方法(47932)
- 财(30172)
- 农(25133)
- 中国(24197)
- 贸(21749)
- 贸易(21745)
- 业经(21318)
- 易(21190)
- 务(20309)
- 财务(20238)
- 财务管理(20196)
- 学(19426)
- 企业财务(19283)
- 地方(18329)
- 农业(16859)
- 制(16741)
- 技术(15875)
- 理论(15769)
- 环境(15071)
- 和(14740)
- 融(13706)
- 金融(13704)
- 机构
- 大学(350294)
- 学院(347268)
- 管理(144612)
- 济(141659)
- 经济(138922)
- 理学(127531)
- 理学院(126265)
- 管理学(123909)
- 管理学院(123285)
- 研究(107345)
- 中国(79799)
- 京(72136)
- 财(65749)
- 科学(65251)
- 财经(54378)
- 所(51092)
- 业大(50879)
- 农(50252)
- 中心(49994)
- 经(49843)
- 江(47400)
- 研究所(46630)
- 北京(44816)
- 经济学(43858)
- 范(43500)
- 师范(43090)
- 财经大学(41173)
- 经济学院(40118)
- 院(39809)
- 农业(39371)
- 基金
- 项目(248291)
- 科学(197301)
- 基金(184098)
- 研究(180149)
- 家(159375)
- 国家(158130)
- 科学基金(138496)
- 社会(115489)
- 社会科(109774)
- 社会科学(109749)
- 基金项目(97653)
- 省(94922)
- 自然(91410)
- 自然科(89384)
- 自然科学(89367)
- 自然科学基金(87773)
- 教育(83594)
- 划(80123)
- 资助(77074)
- 编号(72347)
- 成果(56541)
- 部(55874)
- 重点(54623)
- 创(51623)
- 发(50915)
- 教育部(48803)
- 科研(48143)
- 国家社会(48138)
- 创新(48134)
- 课题(48055)
- 期刊
- 济(138963)
- 经济(138963)
- 研究(97682)
- 中国(56032)
- 学报(52552)
- 财(51183)
- 管理(50798)
- 科学(48178)
- 农(43336)
- 大学(40893)
- 学学(38475)
- 教育(33861)
- 农业(30379)
- 技术(30338)
- 融(27725)
- 金融(27725)
- 财经(26009)
- 经济研究(23233)
- 业经(22811)
- 经(22016)
- 问题(18531)
- 统计(17772)
- 理论(17310)
- 图书(17293)
- 技术经济(16809)
- 策(16015)
- 科技(15935)
- 实践(15835)
- 践(15835)
- 贸(15657)
共检索到481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易荣华 俞莹 潘弘杰
本文从绑定效应和"声誉寻租"角度考察地理相近的市场间H-A逆向交叉上市公司的估值溢价,从收益率波动性视角分析H-A逆向交叉上市对内地市场的传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H股回归上市受益于绑定效应可以获得显著的估值溢价,但与由境外上市时间反映的绑定信号质量无关;同时,累积效应不断下降,说明H股回归上市存在非优质公司的"声誉寻租"行为。H股回归上市对A股市场和同行业公司有显著的单向传递溢出效应,说明逆向交叉上市有助于改善新兴市场的结构和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洁浩 易荣华
近年来,我国逆向交叉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其境外折价、本土溢价的特殊现象导致本土投资者权益流失以及国内财富转移的问题一直存在。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套利检验结果表明,跟随H股定价方法给境外投机机构提供了操纵回归上市发行价,进而利用比价效应实现高价套利的机会,导致内地投资者权益流失以及内地财富向境外市场转移等经济后果。按照本文提出的回归上市IPO定价模型,相同样本的后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模型确定的IPO价格与三十日后的股价更为接近,其累计收益率也大幅低于跟随H股定价。因此,考虑公司特质和本土市场估值水平的综合定价比跟随H股定价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公司估值,减轻人为操纵对定价和A股市场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IPO定价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钟亮
基于2004-2013年中国国民经济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利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并在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偏误后运用GMM估计了溢出的效果。通过构造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影响行业技术溢出效果的吸收能力因素,测算出导致行业积极逆向溢出的各门槛变量的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性。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考虑行业吸收能力因素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韩玉军 王丽
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申俊喜 鞠颖
本文采用2007~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且技术水平越高的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越强;相比于传统电子制造业,对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更好。为此,本文作者提出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寻求技术、扶持产业内大型企业集团、注重提升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以及实施差别化OFDI战略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董秀良 曹凤岐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境交叉上市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和金融研究的一大主题。本文针对H股企业回归A股交叉上市对原上市地股价影响的考察发现:H股公司在A股市场招股之前通常有一个较大的涨幅,累计超额收益在招股日达到最大,之后逐渐下降。这一结果虽然与国际市场交叉上市有着相似的股价反应,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不同的预期。H股投资者之所以对公司回归A股前抱有如此乐观的预期,关键之处并非源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而主要是源于H股回归A股意味着高溢价发行将为公司带来更加廉价的资本,以及由此将使其所持股票的权益资产快速增加的预期,但这种回归A股高发行溢价的背后,付出的却是内地投资者投资形成的净资...
关键词:
交叉上市 H股回归 股价反应 投资者预期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国进 王景
交叉上市对一国国内市场和国内公司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考察我国公司以A+H方式交叉上市对A股市场的影响,揭示了我国交叉上市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A+H交叉上市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金分流效应(市场扩容)的负面影响上,分散风险效应等正面影响尚未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监管层在推出海外上市公司回国交叉上市的鼓励政策时,至少在短期内必须考虑内地市场对扩容的承受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郝云宏 林洁雷
AH股溢价行为是我国交叉上市企业面对的普遍现象。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步入尾声,对AH股溢价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就步入视野。就过程而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改变了流通股比,进而影响AH股交叉上市溢价,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非流通股比和限售股比与溢价关系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后非流通股比对溢价的影响方向发生了变化,而限售股比在长期内对溢价具有平抑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宽旗 王静
本文运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以及金融结构三个维度构建门槛模型,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都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超过一定水平值后,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将大大提升;越过门槛值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还处于门槛值之下,其中中部与东北地区的金融发展尤为落后。为了更好地发挥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协调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融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赵昱钧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非线性的"双重维度",采用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逆向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这种积极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总体呈现出显著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这种非线性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还不太明显,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吸收能力显著地正向调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等吸收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注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可能是新常态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省份有效摆脱"走出去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以上结论的发现,对新常态下中国更好地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创新效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桂梅 陈丽珍 孙华平
文章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地区)高度集中在亚洲的状况,扩展C-H模型,对我国OFDI投资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来考察我国进行投资的东道国的国内R&D资本的溢出将会对我国的技术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对我国的技术水平提高的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乔扬 戴洛特 朱宏泉
本文研究A+H交叉上市股票涨跌幅度溢出效应。选取1997年1月1日到2015年8月19日87对A+H股日收益率数据,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历史收益回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H股上市股票上涨15%后会对相应A股产生明显的溢价效应;H股下跌15%后对应A股中短期内有一定下跌风险,要回避抄底买入对应A股,特别是当A股股价处于历史高位时。此外,A+H股有很强的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相关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A股对H股影响显著增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乔扬 戴洛特 朱宏泉
本文研究A+H交叉上市股票涨跌幅度溢出效应。选取1997年1月1日到2015年8月19日87对A+H股日收益率数据,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历史收益回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H股上市股票上涨15%后会对相应A股产生明显的溢价效应;H股下跌15%后对应A股中短期内有一定下跌风险,要回避抄底买入对应A股,特别是当A股股价处于历史高位时。此外,A+H股有很强的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相关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A股对H股影响显著增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静娴 杨敏
以全球资源竞争为背景,选取2003~2010年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相关季度数据,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修正形式为基础,采用Johansen协整的方法,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非常小,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粗放式资源争夺阶段,无法有效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弱以及投机套利机制的广泛存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宏 秦蕾
本文利用1990—2010年OFDI存量数据,参照CH模型构建国际R&D溢出回归模型,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结果发现,O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0%,全要素生产率就会增长1‰,但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即国外先进技术逆向溢出有利于提高国内的生产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人力资本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回归技术
中国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分析视角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OFDI逆向溢出效应与我国流通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和我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证研究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关联与技能工资溢价——基于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逆向跨境上市产生信息效应吗?——基于H股公司返回境内上市的研究
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交叉上市动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