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0)
2023(4545)
2022(3079)
2021(2664)
2020(2008)
2019(4156)
2018(4204)
2017(7965)
2016(4414)
2015(4937)
2014(5123)
2013(4671)
2012(3916)
2011(3385)
2010(3422)
2009(3318)
2008(3192)
2007(2819)
2006(2631)
2005(2620)
作者
(12205)
(10281)
(10047)
(9778)
(6451)
(4742)
(4555)
(3915)
(3842)
(3525)
(3509)
(3333)
(3268)
(3260)
(3207)
(3165)
(3040)
(2953)
(2898)
(2824)
(2525)
(2519)
(2442)
(2335)
(2333)
(2263)
(2251)
(2188)
(2049)
(2015)
学科
(19757)
经济(19735)
(10833)
管理(10369)
中国(8162)
(7921)
企业(7921)
(7003)
业经(6333)
(4882)
农业(4767)
地方(4546)
方法(4509)
发展(4408)
(4402)
产业(4067)
(3717)
(3602)
(3530)
金融(3530)
信息(3482)
数学(3432)
数学方法(3405)
(3356)
总论(3335)
(3289)
(3287)
银行(3282)
信息产业(3274)
(3213)
机构
大学(61932)
学院(61823)
(26519)
经济(26002)
研究(23889)
管理(20958)
理学(17729)
理学院(17517)
中国(17394)
管理学(17156)
管理学院(17041)
科学(13702)
(13330)
(11776)
(11471)
研究所(10742)
中心(10117)
(10116)
(9694)
(9571)
师范(9491)
财经(9131)
经济学(8830)
(8802)
(8354)
北京(8334)
业大(8262)
经济学院(7960)
农业(7776)
师范大学(7741)
基金
项目(41298)
科学(32987)
研究(31708)
基金(30012)
(26202)
国家(25977)
科学基金(22097)
社会(21453)
社会科(20326)
社会科学(20322)
(15637)
基金项目(15056)
教育(14127)
(13101)
编号(12893)
自然(12493)
自然科(12222)
自然科学(12220)
自然科学基金(12004)
资助(11003)
成果(10954)
(9903)
重点(9603)
国家社会(9601)
课题(9088)
(8860)
(8558)
(8390)
发展(8303)
(8181)
期刊
(31561)
经济(31561)
研究(20555)
中国(13420)
(10794)
学报(9608)
科学(8969)
教育(8691)
管理(8404)
(8317)
大学(7676)
农业(7281)
学学(6981)
(6544)
金融(6544)
经济研究(5477)
业经(5444)
技术(5176)
问题(4676)
财经(4555)
(4037)
国际(4027)
(3826)
(3589)
世界(3512)
现代(3412)
图书(3363)
(3252)
(2945)
论坛(2945)
共检索到96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万东  张蓓  方行明  
本文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矛盾运动视角来分析当前的逆全球化的形成及走势,从历史回顾到对当前的逆全球化以及中美经贸摩擦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分析历史上中国曾经主导的全球化与欧洲主导的全球化的特点、起源、发展和终止的原因,再到WTO框架下的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产生的复杂影响及面临的挑战。文中分析了美欧逆全球化动向的成因及二者的不同性质和表现,并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涨落、经济周期的作用以及贸易战对美国经济都会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美国发起的贸易战难以持久,逆全球化的力量将会因综合因素的作用慢慢衰减,世界将回到全球化的轨道。并且,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历史文化渊源来看,它有着扩大对外交往,趋向全球化的"基因";美国从20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经济和工业强国后长期实行低关税政策,而低关税对它利大于弊,因此本次对主要贸易伙伴实行的高关税政策也很难持久,最终还是要回到低关税状态。文章也分析了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大范围的全球化进程逆转的风险,将不得不面对以强硬的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的冲击。通过对全球化逆转的表现与机制、全球价值链重构,以及全球经贸体系结构性特征与中国角色变化的分析可以认为,全球化进程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我国应积极倡导和引领新一轮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框架为公平参与全球化、共享全球化红利贡献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发展机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大范围的全球化进程逆转的风险,将不得不面对以强硬的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的冲击。通过对全球化逆转的表现与机制、全球价值链重构,以及全球经贸体系结构性特征与中国角色变化的分析可以认为,全球化进程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我国应积极倡导和引领新一轮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框架为公平参与全球化、共享全球化红利贡献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发展机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根基,是带动增长、就业与创新的源泉"。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工业部门就业占比和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的现象。技术革命扩散和经济全球化是"去工业化"的直接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目的是要实现本国"再工业化",其本质是要使低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增加就业,同时保持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使美国发生"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并没有改变,仅仅通过逆转经济全球化,显然不能使"再工业化"战略取得成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根基,是带动增长、就业与创新的源泉"。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工业部门就业占比和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的现象。技术革命扩散和经济全球化是"去工业化"的直接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目的是要实现本国"再工业化",其本质是要使低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增加就业,同时保持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使美国发生"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并没有改变,仅仅通过逆转经济全球化,显然不能使"再工业化"战略取得成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宗宪  
一、2018年,我们将遇到逆全球化浪潮和维持现有全球化格局,以及新全球化之间相互撞击的过程。2017年,以特朗普上台为标志,退出TPP,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破坏WTO机制;伴随着英国脱欧、欧洲大选等事件,逆全球化潮流明显地发挥其影响作用。新的一年这个挑战对全球经济体系乃至于全球秩序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有没有可能颠覆或突破?如何继续维持现有经济全球化秩序,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伟光  郭晴  
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由于存在国内治理失范、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失调、全球治理与全球化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为了缓解民众对全球化的负面情绪,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了去全球化政策,最终导致逆全球化的产生。当前的全球化范式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大国操纵了全球化,国家主义与全球化存在巨大冲突。为此,需要对当前的全球化及其治理范式进行重塑,从理念、内容、目标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中国的大国角色和作用,以提振全球经济。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鞠建东  
逆全球化的浪潮实际上标志着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结构调整的需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大概有几个原因:第一,潮涨潮落是自然规律;第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第四,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又来到了一个革命的前夜。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显著地影响了收入分配。简而言之,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盛斌  黎峰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同时全球不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民粹主义右翼势力利用民众不满情绪乘势掀起新一轮逆全球化思潮。尽管在理论与经验上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确实存在且有增大趋势,但多数研究文献表明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政策等才是更重要的因素。因此,没有充足有力的研究证据表明全球化是导致不平等的"罪魁祸首"。不过,逆全球化思潮也引发了对传统全球化收益、理念、规则与模式的反思。对此,中国应汲取逆全球化思潮的启示与当前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引领构建以发展导向为特征的包容性全球化新模式,并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提升在全球化中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瑞滨  
随着西方逆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股逆全球化运动,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理论问题。西方逆全球化既是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在理论上表现为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实践上表现为极端主义政党上台。西方逆全球化运动的产生是经济全球化各种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主要体现为:经济上,西方国家产业出现空心化;政治上,西方民主政治逐渐精英化;文化上,西方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西方逆全球化运动将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要深入落实我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应对逆全球化给世界和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与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王宏伟  
"逆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可能是我国进行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的时机。在这一国际背景下,文章通过对逆全球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了逆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就逆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提出我国面对逆全球化所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倪江飞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转入深度转型的调整期,发达经济体的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尤其进入2016年以来,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政策内顾倾向日益加重,从英国公投脱欧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至上"贸易政策,再到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这深刻说明了由发达国家倡导的全球化出现逆转倾向。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全球化的发展态势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探讨和应对全球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国昌  周洪宇  
作为历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史学应拓宽视野、放眼世界。参照当代世界史学发展趋势,结合教育史学的自身特点,可以看到,教育史学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将呈现出文化形态史观导引下的多元化,年鉴学派与新史学影响下的整体化,研究主客体及学科发展的群体化以及教育本性呼唤下的民间化的新走向,这些新的走向为教育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启斐  张为付  张群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服务品突破本地化限制表现出强烈的全球化倾向,全球价值链服务化程度日趋提升。本文在EK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和53个国家双边服务贸易数据以及各国的投入产出表,测度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的服务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逆全球化、去规则化对全球价值链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在样本期内,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的服务贸易附加值含量不断提升,这说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服务化程度不断提升。第二,全球化可以显著促进价值链服务化。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受阻,逆全球化会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服务化程度的提升。第三,国内市场的去规则化是促进全球价值链服务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内市场规则优化1%,会促进全球价值链服务化程度提高0.419%。细分国内市场规则之后研究发现,商业市场的去规则化可以显著地促进全球价值链的服务化,但是就业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去规则化对全球价值链服务化的影响不显著。为了促进全球价值链服务化,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对外开放政策,实现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另一方面,要注重优化国内市场规则,尤其是商业市场规则,制定出有助于服务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政策组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