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9)
- 2023(5032)
- 2022(4105)
- 2021(3502)
- 2020(2824)
- 2019(6190)
- 2018(6030)
- 2017(10629)
- 2016(5350)
- 2015(5977)
- 2014(5940)
- 2013(5989)
- 2012(5999)
- 2011(5765)
- 2010(6141)
- 2009(5787)
- 2008(5436)
- 2007(4904)
- 2006(4721)
- 2005(4563)
- 学科
- 济(51872)
- 经济(51848)
- 地方(14515)
- 管理(14480)
- 方法(12831)
- 地方经济(11577)
- 数学(11400)
- 数学方法(11358)
- 业(10156)
- 中国(9666)
- 学(8362)
- 业经(7924)
- 企(7867)
- 企业(7867)
- 经济学(6409)
- 融(6251)
- 金融(6251)
- 农(6059)
- 环境(5906)
- 制(5467)
- 发(5351)
- 产业(5129)
- 体(5120)
- 财(5014)
- 银(5013)
- 银行(5013)
- 贸(4964)
- 贸易(4961)
- 行(4942)
- 和(4879)
- 机构
- 大学(90430)
- 学院(90005)
- 济(52321)
- 经济(51513)
- 研究(36637)
- 管理(30214)
- 中国(27280)
- 理学(25261)
- 理学院(24941)
- 管理学(24631)
- 管理学院(24445)
- 财(21244)
- 京(18600)
- 科学(18578)
- 经济学(18557)
- 所(18004)
- 财经(16865)
- 经济学院(16368)
- 研究所(16093)
- 经(15261)
- 中心(15102)
- 江(13356)
- 院(12934)
- 财经大学(12334)
- 北京(12157)
- 范(11984)
- 师范(11936)
- 社会(11325)
- 科学院(11325)
- 经济研究(10394)
- 基金
- 项目(52973)
- 科学(42371)
- 研究(40365)
- 基金(39448)
- 家(33503)
- 国家(33252)
- 社会(29267)
- 科学基金(28413)
- 社会科(27820)
- 社会科学(27813)
- 基金项目(19645)
- 省(19326)
- 教育(17626)
- 资助(16330)
- 划(15829)
- 自然(15353)
- 自然科(14973)
- 自然科学(14971)
- 自然科学基金(14712)
- 编号(14614)
- 发(13375)
- 济(13144)
- 国家社会(13038)
- 经济(13032)
- 成果(12449)
- 重点(12199)
- 部(12036)
- 发展(11779)
- 展(11644)
- 中国(11064)
共检索到149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彭文生
<正>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规模的相对变化值得关注。中国GDP相对于美国的比重在2020—2021年延续了此前的上升趋势,一度达到76%(1)。但2022年以来,这一比例明显下滑,截至2023年3季度已基本回到疫情前的百分比水平。近几年的发展显示,包括地缘政治事件在内的非经济因素对于分析与判断未来经济和市场形势日益重要。文章在宏观经济平衡的框架下,探讨逆全球化的体现与影响,尤其是从全球产业链调整的两个维度,分析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可行路径,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文轩 易先锋
企业信息化乃至国民经济信息化 ,势必导致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深刻变化 ,并对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提出严峻挑战。从微观分析 ,企业的组织状态将从强制有序到协同自序 ;从宏观来看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必将从集中化指令性管理转向以信息网络架构为基础的弹性调控 ,从而使宏观经济调控与微观经济运行有机地连接起来。
关键词:
信息化 企业自序 弹性调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农村金融学会要我就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发个言。我想加一个宏观平衡问题。十年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目前面临着前进中的困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很丰富。小平同志前一段号召大家认真总结十年改革的经验,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文秀
改革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关系的演变韩文秀一、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趋势是,在国有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非国有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据统计,1978~1994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根有
一、问题提出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波动。膨胀-紧缩多次交替出现,给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们又正处于膨胀时期。国民经济很可能又将出现新的一轮波动。国民经济的反复波动,有其深刻的经济体制根源,但同时也有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回顾在几次大的波动中,每一次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态势的判断,无一例外都曾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炳才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波动性、曲折式增长,以及出现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化、城镇化步伐减慢、人口趋向下降现象,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可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其特征是:经济增长走向现代化增长、增长的结构性特征更突出、难以出现轮动式结构性增长、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趋向弱化等。为保持我国经济未来适度增长,需要进行若干方面的政策创新。一是创新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等。二是创新财政政策,推动土地出租和入股,将住房租赁化,将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基金化、股权化等。三是创新货币、金融监管政策,保持汇率稳定和升值,提升人民币信用,倡导主权货币跨境履行货币职能,对金融风险实时监管等。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利用组织优势,进行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系统集成;走科学化、数字化制造之路;拆分行为动作、思维步骤,走向智能化制造。
关键词:
后工业化时代 增长特征 宏观政策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建中
我国加入WTO,加快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形成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为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规则的冲击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冲击。为此,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采取措施,尽快提升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进行积极应对,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冲击 宏观经济管理 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东琪
2007年年中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最突出的表现是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出现季度性反向变化,"通胀"类指标上行,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并及早采取措施,对前期"从紧货币政策"进行适当微调以防止总体经济出现快速滑坡。今年后三个季度的宏观调控应当格外谨慎。应当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方针,内外统筹,综合治理,采取稳定需求和增加供给相结合的措施,在防控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下滑之间建立新的平衡,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势头。
关键词:
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物价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璋 宁柱
从投资角度看,高端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比低端部门要高很多,在一定的投资下,高端部门会有更大的产出或利润。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自然会向高端部门倾斜和集中,其结果将形成产品或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增长,从而引起人们收入结构的不平衡增长。从消费角度看,人们在收入增长以后,会努力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存在不同收入结构,这种倾斜最先出现在高收入阶层,这一现象又会渐次对其他各收入阶层产生“示范效应”。简言之,不同收入阶层人口的消费结构会先后出现对高端部门产品的倾斜,当然,消费的这种倾斜将受到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人口规模的影响,最终将影响高端部门的增长。
关键词:
生产力结构不平衡 高端部门 低端部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于泽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杨瑞龙 毛振华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产生活秩序修复是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突出问题是市场内生性总需求不足,信心恢复缓慢。总需求不足背后有资产负债表冲击等周期性问题,更重要的是结构性原因。进一步深究,结构性问题背后是我国经济处于从以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转轨期,宏观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还未能全面适应,政策的合力和传导效率下降。2024年依然处于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红利窗口期、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落地实施期、新技术推动国产替代的突破期和周期性因素筑底后的上行期。伴随着周期性力量见底回升和新动能逐渐集聚,各行业有望从分化状态进入平衡增长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申
中国入世以后 ,必须按照相关协议进行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会对中国国内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这在当前中国失业下岗相对严重的形势下尤为引人关注。本文将建立一个简明的理论分析框架 ,研究中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国内就业可能受到的冲击 ,以及汇率政策对维持就业水平稳定 ,即宏观经济内部平衡的重要性并对理论分析进行经验检验 ,之后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中国以适度的名义汇率贬值政策配合贸易自由化改革 ,对于维持入世后中国宏观经济内部平衡是必要和有益的。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有效保护率 内部平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新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性和结构脆弱性风险须引起高度关注,宏观政策必须"做强实体经济,做实虚拟经济",守住"五条底线",创新性打造地方政府综合金融平台和长效投融资机制,推动"中国基建"走出去,带动"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同步升级。
关键词:
宏观经济 不平衡性风险 政策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泽江
所谓经济区位,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即经济布局。经济区位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区位反映一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生产力的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属于战略性问题;微观区位表明比较具体的经济设施为什么配置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带有战术性质。经济区位的形成和展发,不仅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制约,也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范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进世界经济结构及格局大变化,促进产业转移及新经济体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地紧紧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把风险、危机的传导机制也全球化了,需要有跨国界的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在当今条件下惟一的选择便是有关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合作(地区的、集团的或全球的),其体制载体乃有关国家财长及央行行长联席会议制度化,这是全球化条件下为应对风险、危机所要求的新机制。重要的是要看到:毋论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G7还是当今G20的财长及央行行长联席会议,其实现的宏观经济政策合作,都是在联合国框架外面的新机制,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秩序中出现"双轨制"。如果说G7是对世界旧秩序的一种"突破",那末...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范章
在中美两国重开交往之门40周年和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之际,胡锦涛主席对美进行国事访问,发表"中美联合声明",为中美关系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奠定了新基础。国际舆论认为,不仅中美实现双赢,而且世界获益。该"声明"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新时期达成的新成果,推进了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本文仅就"声明"在中美经贸关系中首次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合作",阐明它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