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4)
- 2023(7352)
- 2022(5458)
- 2021(4842)
- 2020(3934)
- 2019(8543)
- 2018(8473)
- 2017(16579)
- 2016(9224)
- 2015(9956)
- 2014(10213)
- 2013(9799)
- 2012(8701)
- 2011(7670)
- 2010(7671)
- 2009(7052)
- 2008(6914)
- 2007(6147)
- 2006(5451)
- 2005(5222)
- 学科
- 济(40059)
- 经济(40018)
- 业(25643)
- 管理(24007)
- 企(20246)
- 企业(20246)
- 方法(15259)
- 数学(13266)
- 数学方法(13136)
- 中国(12876)
- 农(11245)
- 财(10511)
- 业经(9866)
- 制(8873)
- 学(8837)
- 地方(8385)
- 产业(7800)
- 农业(7535)
- 融(7310)
- 金融(7310)
- 银(7178)
- 银行(7163)
- 体(6971)
- 行(6862)
- 务(6781)
- 财务(6763)
- 财务管理(6750)
- 企业财务(6580)
- 贸(6523)
- 贸易(6516)
- 机构
- 大学(130240)
- 学院(129667)
- 济(55547)
- 经济(54517)
- 研究(48045)
- 管理(45839)
- 理学(39710)
- 理学院(39208)
- 管理学(38405)
- 管理学院(38158)
- 中国(35235)
- 科学(29648)
- 京(27468)
- 财(25892)
- 所(24704)
- 农(24016)
- 研究所(22647)
- 中心(20913)
- 财经(20804)
- 业大(19820)
- 江(19503)
- 经(19086)
- 农业(18879)
- 经济学(18549)
- 院(17605)
- 范(17199)
- 师范(16950)
- 北京(16925)
- 经济学院(16778)
- 财经大学(15726)
- 基金
- 项目(89567)
- 科学(71309)
- 基金(66758)
- 研究(62963)
- 家(59614)
- 国家(59182)
- 科学基金(50363)
- 社会(42018)
- 社会科(40025)
- 社会科学(40015)
- 基金项目(34681)
- 省(34248)
- 自然(32338)
- 自然科(31663)
- 自然科学(31653)
- 自然科学基金(31134)
- 划(29115)
- 教育(28684)
- 资助(26853)
- 编号(23559)
- 重点(20951)
- 部(19925)
- 发(19841)
- 成果(19339)
- 国家社会(18535)
- 创(18282)
- 性(17810)
- 创新(17254)
- 科研(17149)
- 课题(17019)
共检索到191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鞠建东
逆全球化的浪潮实际上标志着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结构调整的需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大概有几个原因:第一,潮涨潮落是自然规律;第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第四,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又来到了一个革命的前夜。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显著地影响了收入分配。简而言之,至
关键词:
全球化 亚洲共同体 结构性调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铖
加入 WTO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突出地表现在技术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是我们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冲击 产业结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自上世纪就开始席卷人类社会。全球化的影响如今似乎无处不在,互联网的兴起、跨国投资的兴旺、国际分工的深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瑞克·科维克 周一
国家科学系统已融入全球科学系统,各国尽其所能利用全球知识以满足国家经济需求,然而只有科学家才能获取和利用丰富的全球知识。因此,国家的研究能力依赖于个体科学家的研究能力,他们进行国际合作和利用全球网络科学的能力是关键。全球科学之不断发展、自下而上、自治、自我监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质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其动态的最好方法为探讨是什么推动了学术科学家的工作。笔者对全球科学作为一个主要由私人管理和规范性自我调节的机构与全球科学作为全球集体公共产品的贡献者之间的对比特别感兴趣,科学由国家驱动而非好奇心驱动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证方面,本文使用2000—2020年的发表、合作和引文数据来描述科学的全球化。科学的全球化意味着两种不同系统类型中的两种不同过程:科学增长在西方世界几乎完全归因于国际合著的发表,在发展中国家则是由国际合著和国内发表推动的。全球科学网络为新来者(国家、院校和研究团队)带来难以置信的机会。全球系统嵌入科学家自己制定的规则中,并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进行维护,民族国家在其科学政策中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全球层面需要考虑。科学全球化为嵌入国家科学结构和参与全球网络的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的代理权、自主权、合作性和自我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学慎
近年来的企业并购浪潮在深度和广度上均不同以往 ,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它既是全球竞争激化的必然结果 ,又是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阎沭杉 高晨宇
当前,"逆全球化"风潮在世界范围内涌动,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黑天鹅"事件频发等方面。对造成"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全球发展失衡、现有全球化缺乏包容性,直接原因在于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不同经济体增长分化加剧,另一重要诱因是全球治理滞后、国际经济秩序失衡。而作为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全球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支撑。新的历史时期,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搭建奠定了基调,突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点为新型全球化的落实提供了方案。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逆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宗宪
一、2018年,我们将遇到逆全球化浪潮和维持现有全球化格局,以及新全球化之间相互撞击的过程。2017年,以特朗普上台为标志,退出TPP,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破坏WTO机制;伴随着英国脱欧、欧洲大选等事件,逆全球化潮流明显地发挥其影响作用。新的一年这个挑战对全球经济体系乃至于全球秩序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有没有可能颠覆或突破?如何继续维持现有经济全球化秩序,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利得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伟光 郭晴
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由于存在国内治理失范、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失调、全球治理与全球化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为了缓解民众对全球化的负面情绪,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了去全球化政策,最终导致逆全球化的产生。当前的全球化范式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大国操纵了全球化,国家主义与全球化存在巨大冲突。为此,需要对当前的全球化及其治理范式进行重塑,从理念、内容、目标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中国的大国角色和作用,以提振全球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大范围的全球化进程逆转的风险,将不得不面对以强硬的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的冲击。通过对全球化逆转的表现与机制、全球价值链重构,以及全球经贸体系结构性特征与中国角色变化的分析可以认为,全球化进程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我国应积极倡导和引领新一轮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框架为公平参与全球化、共享全球化红利贡献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发展机遇。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全球价值链重构 新一轮全球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大范围的全球化进程逆转的风险,将不得不面对以强硬的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的冲击。通过对全球化逆转的表现与机制、全球价值链重构,以及全球经贸体系结构性特征与中国角色变化的分析可以认为,全球化进程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我国应积极倡导和引领新一轮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框架为公平参与全球化、共享全球化红利贡献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发展机遇。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全球价值链重构 新一轮全球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根基,是带动增长、就业与创新的源泉"。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工业部门就业占比和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的现象。技术革命扩散和经济全球化是"去工业化"的直接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目的是要实现本国"再工业化",其本质是要使低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增加就业,同时保持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使美国发生"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并没有改变,仅仅通过逆转经济全球化,显然不能使"再工业化"战略取得成功。
关键词:
去工业化 再工业化 经济全球化 逆全球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立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根基,是带动增长、就业与创新的源泉"。去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工业部门就业占比和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的现象。技术革命扩散和经济全球化是"去工业化"的直接动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美国推动"逆全球化"的目的是要实现本国"再工业化",其本质是要使低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增加就业,同时保持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使美国发生"去工业化"的根本动因并没有改变,仅仅通过逆转经济全球化,显然不能使"再工业化"战略取得成功。
关键词:
去工业化 再工业化 经济全球化 逆全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