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5)
2023(3371)
2022(2998)
2021(2976)
2020(2624)
2019(6388)
2018(6491)
2017(13476)
2016(7252)
2015(8313)
2014(8231)
2013(8133)
2012(7135)
2011(6356)
2010(6542)
2009(6076)
2008(5992)
2007(5274)
2006(4694)
2005(4165)
作者
(19750)
(16477)
(16138)
(15926)
(10441)
(7964)
(7372)
(6304)
(6084)
(6005)
(5752)
(5660)
(5450)
(5265)
(5240)
(5118)
(4971)
(4720)
(4636)
(4625)
(4136)
(4094)
(3978)
(3883)
(3725)
(3714)
(3651)
(3505)
(3367)
(3258)
学科
(28670)
经济(28649)
(21548)
税收(20120)
(19954)
管理(19378)
(17787)
方法(17247)
数学(16212)
(15770)
企业(15770)
数学方法(15743)
(10509)
中国(5936)
(5729)
理论(5411)
(5047)
(5040)
贸易(5036)
财务(5016)
财务管理(5010)
财政(4949)
(4925)
(4863)
业经(4767)
企业财务(4685)
(4414)
(4272)
(4139)
地方(3903)
机构
学院(97882)
大学(95700)
管理(38100)
(37900)
经济(37131)
理学(33237)
理学院(32949)
管理学(32001)
管理学院(31850)
研究(28921)
(23926)
中国(22595)
(19860)
科学(18813)
财经(17504)
(15771)
(14848)
(14568)
业大(13786)
(13607)
研究所(13188)
财经大学(12896)
中心(12853)
北京(12714)
经济学(11719)
(11653)
(11245)
农业(10668)
技术(10660)
经济学院(10643)
基金
项目(63983)
科学(49757)
基金(46318)
研究(44813)
(40720)
国家(40484)
科学基金(34875)
社会(27487)
社会科(26242)
社会科学(26236)
(25106)
自然(23712)
基金项目(23647)
自然科(23209)
自然科学(23205)
自然科学基金(22762)
教育(21251)
资助(21231)
(21178)
编号(18759)
成果(15253)
重点(14350)
(13611)
(13322)
(12736)
课题(12588)
创新(12534)
科研(12439)
项目编号(12104)
大学(11973)
期刊
(37510)
经济(37510)
研究(32321)
(18171)
中国(15910)
(15054)
学报(14780)
(14682)
管理(13606)
税务(13349)
科学(12661)
(11623)
大学(10755)
学学(10350)
技术(9787)
教育(9001)
农业(7943)
财经(7565)
统计(7505)
经济研究(7403)
(6658)
(6458)
金融(6458)
(6337)
决策(6180)
业经(5617)
技术经济(5094)
财会(4864)
(4782)
问题(4470)
共检索到143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勇  
逃税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因而政府理所当然地关心社会中的逃税程度,而且逃税程度的大小也代表了一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成效的高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逃税规模的衡量就显得必要了。不过,由于纳税人的逃税行为是隐蔽的,故很难对逃税规模进行直接有效的衡量,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方法从侧面去测算一国的逃税规模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光荣  李力行  
本文使用1998~2005年中国县级财政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国民收入账户原理和企业会计准则计算之间利润的差异,考察了县级政府规模和地方治理对企业所得税逃税的影响。我们发现,县级政府会将自身规模扩大后的财政压力施加到企业身上,从而提高企业面临的实际税负水平。但这并没有带来地方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反而会导致更多的企业逃税。政府规模指标(县级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会少报告0.8%的利润,这意味着企业会少缴纳0.8%的所得税。在那些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更差、提供公共品能力更弱的县,这种现象会更为严重。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政府规模过大和地方治理水平较低是导致企业逃税等非正规经济活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易行健  杨碧云  易君健  
准确地把握逃税规模是对选税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现金比率法对我国自1985年到2002年地下经济规模和因地下经济导致的逃税规模进行了测算。同时,还估算了我国地上经济中存在的逃税规模,通过对二者的合并,计算出了我国逃税的总体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我国逃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一是逃税对财政收入与GDP的效应,二是逃税的资源配置效应.三是逃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最后本文还对我国逃税的治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长春  
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主要分析工具,首先简介了规模报酬的内涵,剖析了规模报酬变动的传统衡量指标的局限。其次,根据规模报酬的内涵、规模报酬同规模经济、适度规模的内在联系的要求,引入了平均产量及其系数、平均成本及其系数这四个规模报酬变动的新衡量指标。最后,在规模报酬变动的新旧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揭示了规模报酬变动的新衡量指标的相对优势,使分析规模报酬变动的指标体系在范围上得到一定的补充,在表述上实现了简明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熊波  
逃税问题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逃税行为不仅导致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也使资源配置受到扭曲,加大诚实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加剧社会分配不公。本文通过对一个逃税模型的经济分析,阐明逃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并提出几点防范逃税的措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文  
本文在分析各种逃税规模测算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合中国增值税实际情况的逃税规模测算方法,并对1995-2003年期间的增值税逃税规模进行了实际测算。在保守估测下,测算结果和分析表明,我国增值税的逃税率在经历了实施初期近37%的高峰后,从1998年开始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到2003年达到了12%左右的水平,管理绩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欧盟大部分国家的增值税管理水平相比,我国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刘澜飚  
本文构建网络模型分析了关联性对于银行系统重要性的影响,模型表明,银行间负债关联程度是决定银行诱发系统性危机难易程度和破产损失大小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7~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对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甄别,并进一步比较了其系统重要性程度的大小。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与银行资产规模相比,银行间负债关联程度是决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增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时,规模固然需要关注,关联性尤其是银行间负债关联程度需更加关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浩  钱永坤  
规模经济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要获取良好的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应该保持一个适度的规模。本文选择采用射线位似函数法来衡量企业规模经济,以确定最佳规模,并以煤炭企业为例构建了相关模型。该方法能够将投入结构、外部因素等变量引入,是衡量企业规模经济较为合适的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霖  
本文利用两个传统指标比较了中外政府规模,发现将两个传统指标结合起来可以生成一个意义独特的新指标,并提出了一种比较城乡政府规模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政府公务员的相对福利水平比较高;政府应当采取支持农业的税收政策,但实际上没有将农业区别对待。“高薪养廉”必须辅以消除政府公务员的在职消费和其它隐性收入,缩小政府公务员直接控制经济资源的权力,削减政府机关编制外人员的数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晴初  刘再明  
税收,既是经济的手段和社会的手段,但更多的是出于社会均衡发展的目的;税收是利他主义的,逃税则是利己主义的;税收作为一种宏观经济手段,平衡经济发展和自动稳定器的功用更多的是公共财政经济学者的理想;边际逃税倾向与收入高低有明显的关系,逃税的风险也与其收益成正比,逃税被查处并受到惩罚的概率是政策的函数.收入公平合理性问题与税负公平合理同样是重要的治理因缘.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文  
本文建立了逃税的成本收益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影响逃税数额的各种因素,包括税率水平、逃税者的风险偏好、逃税可能受到的处罚、逃税的操作成本、舞弊的心理代价等,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及相关制度的现实,提出了建立科学严谨的税收制度;适当设置征管机构,健全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税务机关工作的评价标准;建立公共品需求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的透明度;改变税收宣传方式;注重纳税人的权利,改善税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等遏制逃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罗光  萧艳汾  
本文利用研究逃税的经典模型(A-S模型)来探讨税收遵从成本与逃税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论对如何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给出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传志  
一、征纳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税收征管中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博弈关系。作为国家利益的委托人,征税人为了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总是希望税收越多越好。然而,征税毕竟是国家对纳税人自身利益的强制占有,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将纳税人所创造的一部分财富转移到政府手中的一种手段。对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