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3)
- 2023(14095)
- 2022(12618)
- 2021(11987)
- 2020(10202)
- 2019(23648)
- 2018(23375)
- 2017(46117)
- 2016(25151)
- 2015(28409)
- 2014(28264)
- 2013(27861)
- 2012(25343)
- 2011(22394)
- 2010(22263)
- 2009(20485)
- 2008(20085)
- 2007(17422)
- 2006(15433)
- 2005(13632)
- 学科
- 济(94599)
- 经济(94474)
- 管理(77062)
- 业(73310)
- 企(63208)
- 企业(63208)
- 方法(46620)
- 数学(40649)
- 数学方法(40029)
- 财(33057)
- 农(25411)
- 中国(24054)
- 税(21989)
- 务(21534)
- 财务(21454)
- 业经(21413)
- 财务管理(21410)
- 税收(20511)
- 企业财务(20392)
- 收(20332)
- 学(19665)
- 制(19216)
- 地方(18606)
- 贸(16979)
- 贸易(16970)
- 农业(16750)
- 易(16478)
- 理论(16449)
- 和(15996)
- 技术(15146)
- 机构
- 大学(344999)
- 学院(343987)
- 管理(140000)
- 济(133371)
- 经济(130370)
- 理学(121295)
- 理学院(120058)
- 管理学(117882)
- 管理学院(117262)
- 研究(107010)
- 中国(82193)
- 京(72442)
- 财(69410)
- 科学(66079)
- 财经(54260)
- 所(52512)
- 江(51179)
- 中心(50526)
- 农(50405)
- 业大(49273)
- 经(49246)
- 研究所(47063)
- 北京(45747)
- 范(43964)
- 师范(43565)
- 州(41621)
- 财经大学(40482)
- 经济学(39272)
- 院(39142)
- 农业(39060)
- 基金
- 项目(233896)
- 科学(183948)
- 研究(172507)
- 基金(170172)
- 家(146826)
- 国家(145594)
- 科学基金(126527)
- 社会(107348)
- 社会科(101722)
- 社会科学(101695)
- 基金项目(90871)
- 省(90825)
- 自然(83320)
- 自然科(81403)
- 自然科学(81383)
- 自然科学基金(79886)
- 教育(79698)
- 划(76323)
- 编号(71811)
- 资助(70700)
- 成果(58378)
- 部(51713)
- 重点(51561)
- 创(48477)
- 发(48229)
- 课题(47850)
- 项目编号(45240)
- 创新(45166)
- 科研(45038)
- 教育部(44908)
- 期刊
- 济(143622)
- 经济(143622)
- 研究(105094)
- 中国(60478)
- 财(55312)
- 学报(51997)
- 管理(50995)
- 科学(46656)
- 农(45067)
- 大学(39850)
- 教育(37707)
- 学学(37270)
- 农业(30924)
- 技术(30145)
- 融(29575)
- 金融(29575)
- 财经(25595)
- 业经(23785)
- 经济研究(22045)
- 经(21629)
- 图书(19340)
- 问题(19076)
- 务(17628)
- 理论(17500)
- 财会(16774)
- 税(16123)
- 技术经济(16079)
- 实践(16078)
- 践(16078)
- 版(15566)
共检索到50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利娜 张豪
本文基于J公司逃税罪一案,对《刑法修正案(七)》关于逃税罪刑罚阻却事由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逃税罪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只要具有刑罚阻却事由且没有但书情形,对当事人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实践中运用刑罚阻却事由应关注“已受行政处罚”的理解以及关于五年期间的计算等问题。同时,在某些案件中还可能涉及“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应用,如果新法相较于旧法对当事人更有利,只要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就应当适用新法的规定,对符合刑罚阻却事由条件的当事人不予刑事处罚。适用刑罚阻却事由规则还涉及行政与司法衔接的问题,即必须先经过税务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否则,司法机关不得直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薛榆淞
<正>一、基本案情孟某为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15年7月,甲地地方税务局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局”)在稽查工作中发现A公司在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以下简称“涉案期间”)的实际收支与其纳税申报信息不匹配。根据A公司的账簿资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人员的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稽查局认定了下述两项违法事实:第一,A公司在涉案期间多次向股东分红并按照20%的比例代扣了相关款项的个人所得税,但在孟某的直接授意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郑飞 唐葵
对危害税收征管秩序的犯罪的预防 ,绝不仅仅是税务机关部门性的任务 ,而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个与预防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与该法律体系相应的司法体制。在司法体制中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专业属性和职能作用 ,是预防该类犯罪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重刑主义 资格刑 法定最高刑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荣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颁布实施,"偷税罪"被"逃税罪"取而代之。本文分析了行政程序与刑事程序的关系,并对"逃税罪"进行了法律解释,提出了行政处罚前置是符合"逃税罪"立法与司法实践应有的程序选择。
关键词:
逃税罪 行政程序 刑事程序 行政处罚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晴初 刘再明
税收,既是经济的手段和社会的手段,但更多的是出于社会均衡发展的目的;税收是利他主义的,逃税则是利己主义的;税收作为一种宏观经济手段,平衡经济发展和自动稳定器的功用更多的是公共财政经济学者的理想;边际逃税倾向与收入高低有明显的关系,逃税的风险也与其收益成正比,逃税被查处并受到惩罚的概率是政策的函数.收入公平合理性问题与税负公平合理同样是重要的治理因缘.
关键词:
逃税 效应 治理 公平 模型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文
本文建立了逃税的成本收益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影响逃税数额的各种因素,包括税率水平、逃税者的风险偏好、逃税可能受到的处罚、逃税的操作成本、舞弊的心理代价等,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及相关制度的现实,提出了建立科学严谨的税收制度;适当设置征管机构,健全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税务机关工作的评价标准;建立公共品需求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的透明度;改变税收宣传方式;注重纳税人的权利,改善税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等遏制逃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逃税 成本 收益 税收制度 税收管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罗光 萧艳汾
本文利用研究逃税的经典模型(A-S模型)来探讨税收遵从成本与逃税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论对如何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给出建议。
关键词:
逃税 税收遵从成本 A-S模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熊波
逃税问题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逃税行为不仅导致政府税收收入的减少,也使资源配置受到扭曲,加大诚实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加剧社会分配不公。本文通过对一个逃税模型的经济分析,阐明逃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并提出几点防范逃税的措施。
关键词:
逃税 模型 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传志
一、征纳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税收征管中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博弈关系。作为国家利益的委托人,征税人为了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总是希望税收越多越好。然而,征税毕竟是国家对纳税人自身利益的强制占有,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将纳税人所创造的一部分财富转移到政府手中的一种手段。对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龚振中 李大明
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切入点对企业逃税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合谋逃税活动中引入线性激励的"可自我执行的协议",构建了一个逃税模型来研究企业逃税主体的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经理人风险态度、逃税边际成本和逃税风险是影响纳税人逃税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契约理论 委托代理 企业逃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庭 任子俊
考虑到A-S模型和Sirnivasan逃税模型常常会高估逃税率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逃税处罚制度和风险理论,建立了风险效用最大化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查获概率、纳税人风险厌恶系数、刑罚严厉度等因素对纳税人逃税行为的影响。根据模型结论,本文认为加大刑事处罚力度、提高罚款率的刚性、合理化政策组合等措施是防治逃税的关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崔晓静 刘笑云
洗钱行为的国际化加剧了各国国内的税收流失,逃税者也越发频繁地利用避税地国家的法律漏洞逃避国内税收义务。洗钱与逃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我国对洗钱和逃税的监管在立法、制度建设、组织机构、管理和情报建设上存在诸多需完善之处。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立法、制度的先进成果,加强反洗钱与反逃税工作的结合,注重专业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金融立法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洗钱 逃税 税收流失 法律规制 避税天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李佳男
本文在分析逃税罪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刑事责任混乱以及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之间的刑事责任配置不当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逃税罪主体认定时不应当偏离"单位犯罪理论"与"责任主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以法定的税收义务为核心区分单位逃税罪与自然人逃税罪、以实质性地参与犯罪为核心确认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的刑事责任等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熊亚文
逃税罪初犯免责条款所确立的二元化犯罪模式,具有发挥刑法的激励功能、提升刑法的经济效益、体现刑法的谦抑精神等方面的制度绩效。然而,作为一种纯粹利益导向式的立法,其同时存在刑法适用不公、预防效果不佳、纳税人权利保障不足等方面的现实困境。鉴于此,有必要对初犯免责条款予以立法重构,通过设置数额上限和行为要求来限制其适用范围;同时,对逃税罪的刑事处罚措施及方式进行相应的配套修正,以克服处罚范围扩大所带来的重刑化负担与刑罚单一化弊端。在立法修正之前,还可以充分利用刑法解释论的功能来弥补逃税罪处罚范围过窄的立法缺陷,并明确刑事司法机关及时介入重大逃税犯罪案件的合法性根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李佳男
本文在分析逃税罪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刑事责任混乱以及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之间的刑事责任配置不当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逃税罪主体认定时不应当偏离"单位犯罪理论"与"责任主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以法定的税收义务为核心区分单位逃税罪与自然人逃税罪、以实质性地参与犯罪为核心确认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的刑事责任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