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60)
2023(19559)
2022(16154)
2021(14865)
2020(12290)
2019(27886)
2018(27213)
2017(52060)
2016(27449)
2015(30761)
2014(30112)
2013(29454)
2012(27055)
2011(24363)
2010(24403)
2009(22564)
2008(21240)
2007(18222)
2006(16214)
2005(14692)
作者
(74759)
(61892)
(61860)
(58647)
(39572)
(29665)
(28108)
(24007)
(23959)
(21883)
(21225)
(20976)
(19497)
(19418)
(19331)
(18981)
(18287)
(17880)
(17818)
(17795)
(15307)
(14995)
(14907)
(14353)
(14122)
(13912)
(13627)
(13351)
(12353)
(12156)
学科
(122503)
经济(122378)
管理(75654)
(74027)
(58513)
企业(58513)
方法(50458)
数学(44963)
数学方法(44510)
中国(42244)
(33785)
地方(30364)
(29479)
金融(29477)
(29214)
(28177)
银行(28157)
业经(27236)
(27223)
(23903)
(23709)
贸易(23688)
(22990)
农业(22863)
(19825)
环境(18339)
(17863)
财务(17797)
财务管理(17757)
(17741)
机构
学院(378672)
大学(376726)
(166063)
经济(162866)
管理(145754)
研究(130599)
理学(125089)
理学院(123738)
管理学(121740)
管理学院(121039)
中国(105852)
(79551)
(75832)
科学(74695)
(63084)
中心(61570)
财经(60343)
(57225)
研究所(56928)
(55734)
(55079)
经济学(52797)
业大(50500)
(50165)
北京(50124)
师范(49707)
经济学院(47587)
(47457)
(45123)
财经大学(44985)
基金
项目(253841)
科学(202998)
研究(189087)
基金(187123)
(161472)
国家(160158)
科学基金(139434)
社会(124769)
社会科(118578)
社会科学(118552)
基金项目(97904)
(97479)
自然(86989)
教育(86915)
自然科(85098)
自然科学(85082)
自然科学基金(83561)
(82080)
资助(76304)
编号(75715)
成果(60659)
(58603)
重点(57208)
(56816)
(53316)
国家社会(53001)
课题(52534)
创新(49911)
教育部(49833)
人文(48599)
期刊
(181853)
经济(181853)
研究(116858)
中国(77379)
(57152)
管理(54908)
(53231)
科学(51253)
学报(51074)
(48949)
金融(48949)
大学(40650)
教育(40020)
学学(38222)
农业(35948)
技术(33381)
经济研究(30808)
业经(30162)
财经(30038)
(25940)
问题(25064)
(20670)
(19537)
世界(18664)
国际(18461)
统计(18231)
技术经济(17958)
商业(17368)
现代(16963)
理论(16957)
共检索到577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伟  徐世黔  赵璐  
选择城镇化与金融作为交叉研究视角,建立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研究数据库,选择金融相关率和劳动力区位熵作为测度指标,分析刻画我国城市金融发展水平序列类型与空间格局,并对城市金融水平与城镇化水平进行交叉组合分析。结论表明:(1)各城市金融资产及人力资源较全国平均水平具有高集聚的特点,但各城市之间发展并不平衡,呈现相对落后、较为发达和相对集聚三种类型;(2)我国城市金融发展格局呈现出主要存在以北京为金融发展高地的北部金融发展区和南部上海为龙头的沿海金融发展弧带;(3)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表现出阶段关联性,并呈现出"少数核心发展极+沿海-内陆梯度分布"的金融发展态势。最后,提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玉娟  江成涛  蒋长流  
利用2007—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空间联立方程和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GS3SLS),检验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互促关系,并通过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推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之间存在着彼此强化的内生互动性,且这种交互作用模式受制于一定的地理毗邻关系;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协调性在地区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不仅受制于本地因素,也会受其他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等内生驱动因素和以政府能力为代表的外在驱动因素对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协调推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会阻碍二者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赵庆良  陈聪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路径。研究方法:DEA模型,分组比较法。研究结果:测度了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了效率变化的源泉。研究结论:(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各城市效率值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关系。(2)纯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大部分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城市所处的规模报酬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4)城市土地利用中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严重,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弓  叶蜀君  
新型城镇化在"十二五"中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要求以城市群为单位推进城镇化,最终实现"两横三纵"的城市群架构,通过连笔纵横,实现全国城镇化。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存在诸多失衡与失调,如人口转移与土地扩张不匹配、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迁移不同步、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发展失衡等。对上述不协调现象的探索,学者们多从空间、人口、产业城镇化进程的内部找原因。本文提供另外一个思路,由于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要素层面有千丝万缕的勾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所以,探讨三者的协调性有积极意义。据此,本文以中国21个城市群为研究样本,选取相关指标,建立经济增长、金融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康  刘彦平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全国与三大区域角度深入探究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Moran’I检验证实地级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就容易高估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2)我国总体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外溢效应;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正向影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却不足;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与外溢效应均不明显;(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政府扶持水平均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外开放水平与政府扶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张坤领  刘倩  
评价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多维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多维视角的新型城镇化至少涉及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空间、智慧六项维度。以此为据,构建了多维的新型城镇化指数评价体系,以山西及其11个主要的地级市为对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实际水平偏低且具有不均衡性,晋东与晋北优于晋西;六项中的资源维度指数最高,智慧维度最低;在与城镇化率对比中发现,几乎全部城市存在被高估的情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张坤领  刘倩  
评价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多维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多维视角的新型城镇化至少涉及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空间、智慧六项维度。以此为据,构建了多维的新型城镇化指数评价体系,以山西及其11个主要的地级市为对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实际水平偏低且具有不均衡性,晋东与晋北优于晋西;六项中的资源维度指数最高,智慧维度最低;在与城镇化率对比中发现,几乎全部城市存在被高估的情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赢  庄毓敏  
文章从金融结构理论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并分析了金融支持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使用1978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内金融规模的扩张与人口城镇化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既有农村金融结构对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足够的适配性,并存在系统性的负投资现象。建议进一步明确金融支持的重点,逐步提高农村金融结构的适配度,并完善集体土地权利流转等配套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爱芝   汪洋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运用2010~2019年全国市辖区统计数据以及多期DID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发展格局下新型城镇化试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居民消费,扩大了社会投资和带动政府消费。机制检验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通过收入效应、财富效应和公共资本效应加快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效应受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双门槛效应;同时,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及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也会对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成效产生差异化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智新  王辰筱  朱文卿  韩承斌  
本文探讨了城市数字金融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并基于2011—2018年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数字金融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新动能。城市数字金融不仅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而且间接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表明互联网“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在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还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异质性,影响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次递减。上述结论为我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系等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中国城镇化正处于向追求质量的城镇化转变的关键时期,这意味着数字城市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八个重点领域以及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旭  李冀  
土地财政为地方政府提供部分收入来源的同时,快速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需要拿出一部分财政支出直接或间接用于支付城镇化成本。但是,城镇化质量并不与地方财政能力成正比,而要结合支出结构及地区特征来看。运用2003~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地方财政能力与城镇化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无论以人均支出还是单位GDP支出来衡量地方财政能力,该变量都对城镇化质量有抑制作用;(2)东部地区财政能力对城镇化质量的负面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明显;(3)科教支出比重越高,则财政能力对城镇化质量的抑制作用将相对弱化。因此,我国应遏止地方财政的粗放扩张,因地制宜地调整政府规模,强化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萌  冯长春  曹广忠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状态,揭示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作用机制,为认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特征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非参数统计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指数计算,从时空角度探讨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率间的耦合关系相对较低,且空间角度存在东中西梯度递减与城市规模递增的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耦合度变动的驱动因素在不同时期并不相同,相同因子在不同时期的作用方向也可能发生变化,二者的耦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启良  范红忠  
文章基于1999~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高等教育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由于拥挤效应的存在,高等教育人口与城市化之间并非呈简单的正向线性关系。在小型、中型城市高等教育人口对城市化的直接影响为正,而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正影响明显降低;高等教育人口对城市化的间接效应均为正,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2)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相比,高等教育人口对城市化所产生负向的直接影响、正向的间接影响及其减弱的幅度在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文章认为,应做好城市发展定位,采取优先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小型和中型城市工作、严格控制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拥挤效应、合理分布高等教育资源等措施,以便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人口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妮妮  永春芳  汪晶晶  辛冲冲  
本文以中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与效率三方面构建金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后的熵权法对各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方法和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剖析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形成了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金融发展城市群,自东向西,中国整体金融发展由聚集转为扩散状态;重心的移动方向很大程度上受东部沿海地区城市金融发展的影响;制约各地区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具有地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