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4)
- 2023(7490)
- 2022(6743)
- 2021(6333)
- 2020(5750)
- 2019(13748)
- 2018(13874)
- 2017(26866)
- 2016(15086)
- 2015(17487)
- 2014(17907)
- 2013(17692)
- 2012(16476)
- 2011(15001)
- 2010(15508)
- 2009(14460)
- 2008(14502)
- 2007(13194)
- 2006(11289)
- 2005(10005)
- 学科
- 济(64277)
- 经济(64222)
- 管理(40361)
- 业(39560)
- 方法(35547)
- 数学(32289)
- 企(32224)
- 企业(32224)
- 数学方法(31688)
- 农(16613)
- 财(14869)
- 中国(14577)
- 学(14352)
- 贸(12451)
- 贸易(12447)
- 易(12096)
- 业经(11551)
- 地方(11405)
- 理论(11054)
- 农业(10692)
- 制(10661)
- 和(9831)
- 务(9412)
- 财务(9367)
- 财务管理(9339)
- 企业财务(8750)
- 银(8739)
- 银行(8699)
- 技术(8477)
- 环境(8443)
- 机构
- 学院(222764)
- 大学(222187)
- 济(86641)
- 经济(84663)
- 管理(84336)
- 研究(74241)
- 理学(73015)
- 理学院(72184)
- 管理学(70278)
- 管理学院(69882)
- 中国(55091)
- 科学(49932)
- 京(47451)
- 农(44256)
- 所(39947)
- 财(38437)
- 业大(38030)
- 研究所(36632)
- 农业(35305)
- 中心(34666)
- 江(34149)
- 财经(30767)
- 北京(29864)
- 范(28251)
- 师范(27892)
- 经(27704)
- 州(27054)
- 院(26319)
- 经济学(26088)
- 技术(26043)
- 基金
- 项目(149013)
- 科学(114590)
- 基金(105524)
- 研究(103050)
- 家(93823)
- 国家(93103)
- 科学基金(78215)
- 社会(61406)
- 省(60541)
- 社会科(58107)
- 社会科学(58084)
- 基金项目(55332)
- 自然(53770)
- 自然科(52555)
- 自然科学(52539)
- 自然科学基金(51523)
- 划(50784)
- 教育(49499)
- 资助(45993)
- 编号(42636)
- 成果(34413)
- 重点(34291)
- 部(32306)
- 发(31374)
- 创(30564)
- 课题(29961)
- 计划(29717)
- 科研(29450)
- 创新(28596)
- 大学(27354)
共检索到320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梦东1 王胜鹏2
以白茶、乌龙茶和红茶为研究对象,力求同时实现对3类茶的定性鉴别和主要内含物含量的预测。采用因子化法建立定性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正确识别全部独立验证集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建立茶叶中含水量、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定量校正模型,并用相关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对模型进行评价。验证集中含水量、茶多酚和咖啡碱3个内含物成分定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 3、0.905 7和0.974 3。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实现同时对3类茶叶的定性分类和主要内含物含量预测的目的,也达到了降低近红外预测模型成本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韬 张录达 劳彩莲 李军会 赵龙莲 严衍禄
研究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对于样品温度的适应性。以 4 2个不同品种的大豆为实验材料 ,用 2台光谱仪分别独立测定了样品在 5种温度下的近红外光谱。对于 2台光谱仪测定的光谱 ,均依据光谱信息选择部分光谱 ,采用PLS回归法对大豆样品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 ,并以剩余样品对模型进行预测检验。 4个模型的预测结果均表明 :超过 94 %的检验样品的预测相对误差小于 5 % ,说明了预测样品处于 5~ 4 0℃时 ,模型都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PLS回归模型 温度校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越 李霞 刘娜 王园 齐景伟 安晓萍
为快速实时评价酶解中草药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本研究对5种蒲公英进行酶解,共收集125个酶解蒲公英样品。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酶解蒲公英多糖的NIR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使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去趋势(Detrend)+二阶导数(SD)的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主因子数为2时,酶解蒲公英多糖预测模型的建模效果最佳。2)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2c)为0.917 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7.714 4,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7.753 3,校正集相对分析误差(RPDc)最高为3.480 9;验证集相关系数(R~2p)为0.878 4,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CV)为9.411 5,验证集标准偏差(SEP)为9.458 2,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RPDp)为2.867 2。3)外部检验结果显示,样品的预测值和实测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本研究建立的NIR分析模型可对酶解蒲公英的多糖含量进行快速无损的实时监测,为蒲公英酶解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 于港华 侯颖 侯思宇 韩渊怀 李红英 邢国芳
为实现对多样本小米硒含量的快速检测,以9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小米样品为研究对象,将样品分为校正建模集(样本容量n=51)和外部验证集(n=42),利用丹麦生产的NIRSTMDS2500台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信息,通过标准正态变化(SNV)、卷积平滑(Detrend)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模方法建立脱壳谷子-小米总硒含量的测定模型,用工作流调用模型实现小米总硒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小米总硒含量,以此作为小米总硒含量预测模型的化学参比值。结果表明:小米总硒含量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为84.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9 6和0.089 2,说明小米总硒含量的近红外预测值接近化学参比值;性能偏差比为5.478,大于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和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提出的质量控制标准,本研究建立的模型中预测集和建模集标准误差的比值为1.073 0;因此采用PLSR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稳健程度较高,可实现对小米总硒含量的快速检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欣欣 冯志恒 林熙 李赛楠 黄少伟
[目的]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为选育高生物活性成分火炬松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02个火炬松单株的针叶为试验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定其儿茶素含量。使用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采集的光谱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阶导数(FD)、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平滑算法、乘积分散校正法(MSC)和标准化预处理以及FD+SNV、MSC+FD)进行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参数,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FD+SNV为最佳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预处理方法;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主成分数为14,校正集相关系数(R_C)为0.969 6,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_C)为1.308 4,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为0.8171,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_V)为3.1052。经过外部验证,验证集火炬松针叶样品的儿茶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有显著相关性(R=0.880 7)。[结论]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火炬松针叶的儿茶素含量。
关键词:
火炬松 儿茶素 近红外预测模型 松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欣欣 冯志恒 林熙 李赛楠 黄少伟
[目的]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为选育高生物活性成分火炬松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02个火炬松单株的针叶为试验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定其儿茶素含量。使用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采集的光谱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阶导数(FD)、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平滑算法、乘积分散校正法(MSC)和标准化预处理以及FD+SNV、MSC+FD)进行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参数,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FD+SNV为最佳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预处理方法;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主成分数为14,校正集相关系数(R_C)为0.969 6,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_C)为1.308 4,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为0.8171,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_V)为3.1052。经过外部验证,验证集火炬松针叶样品的儿茶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有显著相关性(R=0.880 7)。[结论]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火炬松针叶的儿茶素含量。
关键词:
火炬松 儿茶素 近红外预测模型 松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亚秋 陈红艳 王瑞燕 常春艳 陈哲
【目的】定量、准确地监测盐渍土,对其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文旨在明确黄河口区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特征光谱,建立适用于该区域的土壤盐渍化定量分析模型,提高其定量分析的精度和稳定性。【方法】首先以山东省垦利县为研究区,于2014年10月5—9日野外采集代表性土样96个,对土样风干后,采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室内分析盐分及其主要离子(Cl~-、Na~+、Ca~(2+))含量,并采用美国aSD FielDSpeC 3光谱仪测定土样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数据,对光谱反射率进行去噪、一阶导数变换等预处理;然后基于盐分及其主要离子不同含量的样本光谱分析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光谱响应,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的土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鹏1龚自明1何远军2 高士伟1郑鹏程1 滕靖1王雪萍1 叶飞1卢素芳1
为比较空气和纯水背景的模型效果,扫描5个(2、3、5、8和10 mm)不同光程的红茶汤近红外光谱,应用排列组合原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2种背景下单光程和多光程组合茶多酚近红外预测模型,并用t-test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单光程模型中,纯水背景与空气背景模型预测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光程组合模型中,空气背景模型要全部优于纯水背景模型,并且最佳组合模型((5+8) mm)具有比单光程模型更好的预测精度。空气背景茶多酚模型要优于纯水背景茶多酚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鹏 龚自明 何远军 高士伟 郑鹏程 滕靖 王雪萍 叶飞 卢素芳
为比较空气和纯水背景的模型效果,扫描5个(2、3、5、8和10 mm)不同光程的红茶汤近红外光谱,应用排列组合原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2种背景下单光程和多光程组合茶多酚近红外预测模型,并用t-test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单光程模型中,纯水背景与空气背景模型预测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光程组合模型中,空气背景模型要全部优于纯水背景模型,并且最佳组合模型((5+8)mm)具有比单光程模型更好的预测精度。空气背景茶多酚模型要优于纯水背景茶多酚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翟中会 石蕾
在分析现有开放文档先导(OAI)资源库更新频率的基础上,通过定义一些变量,对OAI资源库更新频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4种评价更新频率的方法,然后根据更新频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针对不同更新频率OAI资源库应该使用哪种收割模型,并且给出两种同步模型,对其算法进行描述。最后,解决目前OAI资源库存在的几个问题:①服务可用性;②OAI资源库的同步;③OAI资源库负载;④流控制。
关键词:
OAI资源库 更新频率 定量 同步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梦霄 杭芸 黄华宏 张胜龙 童再康 楼雄珍
木材结晶度的测定费用高、耗时长,所以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结晶度很有实用价值。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南方栽植面积最大的用材树种之一,结晶度作为衡量木材品质的重要指标,了解其变异对杉木无性系选育及木材加工技术改进都有实际意义。本研究样品来自广西、湖南和贵州等11个不同地理种源的杉木无性系,通过X衍射技术测定结晶度,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模型预测未知样品,进而分析杉木木材结晶度在不同种源和无性系间的变异。当光谱区域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传旭 刘大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立勇
内部控制评价对于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和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工作仅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为此,文章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计算程序的可靠度和系统可靠度,判断内部控制的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万涛
研究论述了团队沟通网络特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在整合了传统沟通网络中不同干扰概率设定的学习曲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模型。并且运用提出的新模型得到的学习效果预测值,尝试预测课题的完成时间和推测错误答案的数量,研究得到了较高的多相关系数和符合现实的参数估值,同时确认了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团队学习 沟通 定量分析 模型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翔 林晓言 吴立诚
世界交通业的发展规律表明,高速铁路将成为未来旅客运输的主导方向。为了适应我国修建高速铁路的形势需要,有必要对技术扩散理论以及高速铁路技术的扩散模型进行探讨。 一、技术扩散理论 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渠道的传播,使创新的产品、技术被其他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