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7)
- 2023(5612)
- 2022(4441)
- 2021(4070)
- 2020(3524)
- 2019(7739)
- 2018(7279)
- 2017(14425)
- 2016(7235)
- 2015(7993)
- 2014(7747)
- 2013(7609)
- 2012(6914)
- 2011(6059)
- 2010(6387)
- 2009(6474)
- 2008(5428)
- 2007(4954)
- 2006(4385)
- 2005(4216)
- 学科
- 融(27182)
- 金融(27182)
- 业(25845)
- 银(25462)
- 银行(25459)
- 行(24662)
- 济(23683)
- 经济(23651)
- 管理(21534)
- 企(20536)
- 企业(20536)
- 中国(17153)
- 制(12654)
- 财(12404)
- 中国金融(11224)
- 险(10823)
- 保险(10732)
- 方法(10449)
- 务(9537)
- 财务(9524)
- 财务管理(9498)
- 数学(9360)
- 数学方法(9300)
- 企业财务(9187)
- 体(6938)
- 业经(6825)
- 制度(6576)
- 度(6576)
- 地方(6453)
- 农(6439)
- 机构
- 学院(92057)
- 大学(91768)
- 济(40782)
- 经济(39801)
- 中国(36134)
- 管理(36103)
- 理学(29641)
- 理学院(29396)
- 管理学(29009)
- 管理学院(28844)
- 研究(27990)
- 财(26020)
- 银(19960)
- 财经(19789)
- 融(19648)
- 金融(19311)
- 银行(19040)
- 京(18399)
- 经(18031)
- 行(17755)
- 中心(17221)
- 人民(15495)
- 财经大学(15217)
- 国人(14588)
- 中国人(14533)
- 中国人民(13979)
- 江(13906)
- 经济学(13905)
- 科学(13704)
- 所(12939)
- 基金
- 项目(58178)
- 科学(46185)
- 研究(44187)
- 基金(43794)
- 家(36962)
- 国家(36639)
- 科学基金(32305)
- 社会(29423)
- 社会科(27999)
- 社会科学(27994)
- 基金项目(22806)
- 省(21640)
- 自然(19873)
- 自然科(19467)
- 自然科学(19464)
- 自然科学基金(19156)
- 教育(18891)
- 资助(18313)
- 划(18092)
- 编号(17621)
- 成果(14411)
- 部(13147)
- 重点(13134)
- 创(12747)
- 性(12685)
- 国家社会(12632)
- 制(12438)
- 融(12282)
- 发(12000)
- 创新(11954)
共检索到154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苗萌萌 于超 徐融
<正>为应对气候变化给金融体系带来的挑战,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以及欧盟、英国等多个经济体陆续出台了关于应对和管理气候风险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指引。从公布的内容来看,涉及巴塞尔协议Ⅲ第一支柱资本监管的较少,目前仅BCBS、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和英格兰银行出台了调整风险指标测算方式的研究报告和建议;涉及第二支柱监督检查的较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维伦 李笑然
全球金融监管框架:概述世界性金融框架的建立始于1920年代后期。典型的有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随后又出现了全球金融系统委员会(CGF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以及G6(现在的G7)。20世纪80到90年代,尤其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维伦 李笑然
全球金融监管框架:概述世界性金融框架的建立始于1920年代后期。典型的有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随后又出现了全球金融系统委员会(CGF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以及G6(现在的G7)。20世纪80到90年代,尤其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宇 刘健 刘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发展演进过程之中。西方主流经济学倾向于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看作一种固定永恒的关系。这是对经济学的庸俗化,不能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角下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更无法对当前高度发达金融市场的监管提出系统性的指导意见。科学认识金融风险与宏观金融监管框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寻找理论基础,由此才能建立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峰
本文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出发,结合模型实例阐述了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其类型,并概述了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这些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特征,从而提出复杂环境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衍生品交易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寿康
在回顾近年来风险度量的公理化研究及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和论证了计量资本要求的合理风险度量应满足的几个条件,并从风险度量的经济理论基础出发,引入一个可以生成满足这些条件的风险度量模型的结构框架。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风险度量 决策理论 随机占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岩
将保险证券化与传统再保险市场在统一监管框架下进行规范,有助于实现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提高保险市场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相对于其他金融资产证券化,保险证券化市场相对较新。首宗保险证券化交易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自2007以来,英国出台了多项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一方面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致力于构建保障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机制。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金融监管权力重新回到英格兰银行手中,在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并设立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局,分别负责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英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观察,但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权限和地位、强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理念,值得我国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中关注与借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关键词:
原则监管 规则监管 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德强
民间金融是金融领域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关于是否能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又是民间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目前,民间金融监管问题还是个崭新的课题,有些学者的研究仅从民间金融自身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本文把作者此前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来,又从监管机构的视角分析实施监管的可行性。然后,利用完全完美的动态博弈模型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前后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实证理论比较分析,论证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是否可行。
关键词:
民间金融监管 风险 收益 可行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温长庆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自由竞争加速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在分业监管框架内的适应性变革,其风险已经不再局限于混业风险;外部监管滞后和内部治理不健全有特殊的制度、市场、国情诱因。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构建"伞形+双峰"的监管主框架,在既有的分业机构监管基础上,引入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机制;内部治理路径包括公司治理、股东资格、市场自律机制和信息披露规则。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当从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特殊性出发,构建综合监管框架,适当引入监管外包等创新性监管手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联盛 何德旭
对于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升级,住房抵押贷款标准放松、金融产品过度证券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到位、货币当局的货币放松和监管放松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渎职等是重要的动因。许多相关研究揭示了美国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指出金融监管这一最后堡垒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金融风险有机可乘。文章主要讨论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监管的匹配,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的要求,以及美国新金融危机中的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的错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反思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文斌
金融审计不仅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手段,也是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举措。目前主流的观点普遍认为,金融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独立的审计机构,才能保证或激励金融企业获得效益。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加强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的相互沟通,促进金融审计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相互协作,将会有效地椌制我国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况昕 高惺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信贷膨胀引发的各部门、各领域的高杠杆风险值得警惕,影子银行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导致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需要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双支柱"监管框架。本文在分析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逻辑和构建"双支柱"监管框架的实现路径,文章最后给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双支柱 宏观审慎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